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俊志

作品数:68 被引量:83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政治法律
  • 8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5篇人大
  • 16篇选举
  • 14篇政治
  • 13篇地方人大
  • 12篇民主
  • 10篇人大代表
  • 8篇主义
  • 7篇议会
  • 6篇制度主义
  • 5篇历史制度主义
  • 4篇选举制
  • 4篇选举制度
  • 4篇政治科学
  • 4篇人民
  • 4篇人民代表
  • 3篇代表大会制度
  • 3篇议员
  • 3篇政党
  • 3篇政治制度
  • 3篇人民代表大会...

机构

  • 32篇复旦大学
  • 29篇中山大学
  • 3篇市人大常委会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共广东省委...
  • 1篇上海市人大常...

作者

  • 63篇何俊志
  • 2篇刘乐明
  • 1篇陈钊
  • 1篇陆铭
  • 1篇杨季星
  • 1篇严诣
  • 1篇周梅燕
  • 1篇陈家刚
  • 1篇朱忠壹
  • 1篇王维国
  • 1篇朱健敏
  • 1篇凌翔
  • 1篇赵永红
  • 1篇罗彬

传媒

  • 5篇经济社会体制...
  • 4篇人大研究
  • 3篇政治学研究
  • 3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岭南学刊
  • 3篇上海人大月刊
  • 3篇复旦政治学评...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行政学院...
  • 2篇上海行政学院...
  • 2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世界经济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权势与企业家参政议政被引量:70
2008年
本文利用来自广西柳州的企业和企业家调查数据,考察了非公有企业的企业家参政议政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1)来自规模大、历史较悠久企业的、年长的企业家更可能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同时,企业家的性别、教育水平和户籍性质都不显著影响其参政议政的可能性;(2)企业家如果是共产党员或者民主党派党员更可能参政议政,与共产党员身份的企业家相比,民主党派身份的企业家参政议政的概率更高;(3)企业家父母的领导干部身份使其更可能参政议政,其作用介于党员和民主党派身份之间。本文的研究显示,非公有企业的企业家们正在凭借经济实力以及个人的政治身份与家庭背景而获得正式的政治权力。
陈钊陆铭何俊志
关键词:企业家参政议政政治身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议会制度与公共预算的监督模式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主要致力于比较议会制度对公共预算监督模式的影响。在议会规模对预算绩效的影响方面,理性选择理论构建出了三种模式,即普遍化模式、最小获胜联盟模式和超多数联盟模式。大多数的经验研究都支持议会规模越大会带来支出扩张的假设。同时,两院制相对于一院而言更容易带来预算赤字的增长。一个强大的委员会系统,是现代议会提高预算监督能力的必要条件,而且,委员会系统的发达,并不一定会带来委员会的偏好偏离议会整体偏好的现象。
何俊志
关键词:议会制度公共预算
从人大“个案监督”到“代表参与诉讼调解”——地方人大与法院关系的“变”与“常”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试图从"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入手,在归纳地方人大与人民法院的制度规范的基础上,考察两者之间从"个案监督"到"代表参与诉讼"的转换过程,透视转换的路径,并比较两种做法的差异。最后,还试图通过这种比较而分解出地方人大与同级法院关系的变化与不变之处,提出一种解释这种双重现象背景的内在动因与理论意义。
何俊志王伊景
关键词:地方人大人民法院个案监督诉讼调解
政策过程的网络分析——概念框架的产生、深化与拓展被引量:8
2004年
网络分析是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在政策分析、治理研究、民主巩固研究等领域内新近兴起的一种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打破了传统理论中简单的国家与社会和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研究只从制度层面展开分析的局限。但是 ,学界对于网络分析中所产生的问题网络、政策网络、政策共同体等基本的概念框架的运用却存在着不少的分歧与争议 ,有些学者甚至用政策网络涵盖了所有的网络分析模式。本文通过对网络分析路径的产生、深化与拓展过程的简要清理 ,试图对几个基本的概念框架的内在差异、相互关联及其拓展状况予以说明 。
何俊志
关键词:公共行政政策网络社会转型
中国地方人大的履职管理驱动型创新:理论与案例被引量:8
2020年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人大的功能性变迁,先前的研究从国家中心论、社会中心论和地方能动性的视角提供了基本的理论解释框架。通过对中国地方各级人大在常委会设立以来的工作创新模式进行总结,可以呈现出一种履职管理驱动型创新的理论模式。通过对两个差异性案例的比较可以确证,履职管理驱动型创新不但可以成为一种解释中国地方人大功能性成长的新视角,而且还有助于在一个更大的比较视野下观察中国人大制度的变迁模式。
何俊志
关键词:地方人大
何种民主?谁更重要--基于地方官员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关于中国民众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先前的各种调查结果都有令人费解之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设计出适合中国民众的测量指标。在重新设计测量指标之后,基于一份针对地方官员的独特样本的调查发现:在中国的地方官员中存在着三种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即传统的为民做主式民主、追求实质的直接民主和以选举为核心的代议民主。相对多数的地方官员认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在中国的民主建设中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但是,那些认同为民做主和直接民主的官员,会倾向于协商民主比选举民主更为重要;那些认同代议民主的官员,会倾向于选举民主比协商民主更为重要。
何俊志
关键词:民主协商民主选举民主
地方治理现代化与地方人大民主创新的实践探索——以深圳市各级人大经验为例
2025年
在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地方各级人大通过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有效协调多元治理主体间关系,不仅激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且汇聚了多元社会主体的协同治理合力,充分彰显了独特的治理优势。近年来,学术界对地方人大在地方治理中的职能发挥和行动策略给予了高度关注,既有研究从纵向协同、横向嵌入和过程磨合等角度勾勒出地方人大发展的基本图景。本文通过分析深圳样本中的三个案例发现,地方人大在全面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的过程中,运用联动、借力与公私合作等方式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协同治理方式。
何俊志罗彬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人大协同治理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中选举权配置的三个阶段被引量:1
2010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问题,一些学者结合选举法的修改进行了讨论。一般的观点认为,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就意味着中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的选举权配置从不平等走向了平等。
何俊志
关键词:人大代表选举选举权人口比例选举法
预算透明的理论源流与国际实践被引量:12
2008年
透明是法治和民主政府的一项内在价值。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进一步论证了透明对于确保法治和民主政府的责任机制的重要作用。各国政府的预算透明改革,在制度、过程和技术上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国家已经在改革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多数国家则仍然处于改革过程之中。预算透明与相关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何俊志
关键词:预算透明预算改革善治
官僚体制的内在缺陷及其结构性冲突被引量:1
2001年
以效率和稳定见长的官僚体制作为一种组织体制是有着内在缺陷的,其外在表现是效率的有限性 和对人性的压抑,根本原因则是工具理性的缺陷及其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同时,作为一种非市场性的公共行 政组织而存在的官僚体制,在现代社会中与代议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和西方社会经济系统都存在着深层 次的结构性冲突,并由此而成为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在动力。
何俊志赵永红何宏纲
关键词:官僚体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