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世平

作品数:37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14篇栓塞
  • 11篇动脉
  • 5篇动脉栓塞
  • 5篇支气管
  • 5篇支气管动脉
  • 4篇栓塞治疗
  • 4篇气管
  • 4篇微球
  • 4篇疗效
  • 4篇静脉
  • 3篇血管
  • 3篇支气管动脉栓...
  • 3篇量子
  • 3篇量子点
  • 3篇纳米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抗菌
  • 3篇黄疸
  • 3篇梗阻

机构

  • 3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4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市第三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36篇于世平
  • 17篇苏秀琴
  • 9篇乔建军
  • 8篇卫丹
  • 8篇张进
  • 8篇李强
  • 7篇冯敬东
  • 7篇杨永珍
  • 5篇陈琳
  • 5篇孟祥文
  • 4篇张彩珍
  • 3篇刘旭光
  • 3篇原伟
  • 2篇张莉
  • 2篇徐克
  • 2篇丁红
  • 2篇张莉
  • 1篇朱晓黎
  • 1篇党彤
  • 1篇原韶玲

传媒

  • 7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新型炭材料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化学进展
  • 2篇山西临床医药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药学会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6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病灶直径的变化情况、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改善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12个月,病灶最大直径均较术前缩小(P均<0.05);患者上腹部不适、腹部包块、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11.29%,且经过保肝等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缓解.结论 对于肝血管瘤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其是一种安全性高、有效性高以及创伤性小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乔建军于世平李强
关键词: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后复发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咯血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2005年3月到2011年08月共收治咯血患者189例,对其中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复发咯血的21例患者行二次介入治疗,尽可能全面地查找可能对病变区域供血的血管(如原栓塞血管,可能的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隔下动脉等),逐一排查,在发现出血血管后,详细分析本次咯血的原因,并根据病灶选择合适的栓塞剂(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圈等)进行栓塞。结果 21例复发咯血的病例中,通过造影检查,分析原因分别为血管漏栓2例,血管再通4例,侧支循环形成13例,恶性肿瘤进展2例。20例患者经第二次栓塞治疗后在随访期内(4M-3Y)未再咯血,1例患者行第三次栓塞治疗后未再咯血。结论仔细全面的血管造影,根据病灶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彻底的栓塞所有病灶供血血管,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有效的提高介入治疗咯血的成功率。
苏旭东于世平苏秀琴乔建军卫丹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咯血复发
阳离子碳点在癌症诊断和基因治疗一体化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阳离子碳点(CCDs)是表面带正电荷的一类碳点(CDs),可通过CDs和含氨基(—NH2)的阳离子化合物经“一步法”或“两步法”制备得到,既保留了CDs良好的荧光性能、低毒性及生物相容性,又提高了基因的负载输送能力及细胞摄取能力,使得CCDs在癌症靶向荧光成像和基因治疗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CCDs的制备方法和优异性能,说明CCDs可作为显像剂及基因的良好靶向载体;此外,还介绍了CCDs用于癌症诊治的基本原理及在癌症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并提出目前CCDs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岳林君卫迎迎樊江波陈琳李强杜晶磊于世平于世平
关键词:基因治疗
阿霉素明胶微球的体外和体内栓塞释药特性的研究
目的:对动脉栓塞阿霉素明胶微球(adriamycingelatinmiceospheresADM-GMS)制备工艺、体内外释药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以生物可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阿霉素...
丁红于世平孟祥文赵瑞玲赵志娟
关键词:阿霉素明胶微球体外释药
文献传递
MSCTA诊断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6只杂种犬建立犬急性SMA栓塞模型。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后行DSA、MSCTA检查。对原始CT图像采用MIP及VR技术进行重建。以DSA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MIP、VR两种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SMA栓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6只犬均成功建立急性SMA栓塞模型。MSCTA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至二级分支。采用MIP技术的诊断敏感度为96.40%,特异度为90.50%,VR技术的诊断敏感度为92.85%,特异度为90.50%。两种后处理技术诊断SMA栓塞的特异度、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A简便易行,能准确诊断犬急性SMA栓塞。
张进王新文苏秀琴马天云于世平
碳纳米材料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癌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癌症早期诊断与高效无毒的药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通过构建稳定、高效、低毒的药物载体,并联合抗癌药物与分子探针,可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达到靶向运输、活体示踪的效果。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质成为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不同种类碳纳米材料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王世材于世平
关键词:碳纳米材料肿瘤药物载体
阿霉素-明胶微球经犬胃左动脉栓塞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阿霉素明胶微球 (ADM GMS)犬胃左动脉栓塞灌注在血浆及局部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只。A组 :单纯ADM经外周静脉给药 ;B组 :单纯ADM经胃左动脉给药 ;C组 :ADM GMS经胃左动脉栓塞灌注。给药后定时从胃冠状静脉和外周静脉抽血 ,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ADM的时间血中药浓度。 48h后 ,将犬处死 ,测定胃组织含药浓度 ,并对C组犬加行胃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B组仅形成一过性血浆高浓度。C组ADM释放缓慢 ,峰浓度低 ,半衰期长 ,1h内血浆中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 (AUC)是B组的 77.5 %。 48h后C组胃组织含药浓度分别是B组和A组的 2 .4倍和 4.4倍。结论 ADM GMS用于栓塞化疗 ,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 ,延长其在靶器官的滞留时间 ,并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毒副作用。
于世平苏秀琴孟祥文张进丁红郝润喜
关键词:阿霉素微球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
新型炭功能材料在抗菌敷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微/纳米炭功能材料(如活性炭纤维、纳米碳管、石墨烯、碳点和炭气凝胶)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成本低以及生物相容性、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优异等优点,可以作为抗菌材料和载体赋予伤口敷料强大的杀菌活性,有望提高伤口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基于微/纳米炭材料的高度创新抗菌剂和抗菌敷料,为治疗感染伤口开辟了新的途径,并提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展望了未来碳基抗菌敷料的研究前景。
刘勇李倩倩张辉于世平张利杨永珍
关键词:抗菌敷料伤口治疗
钆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双模态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荧光-磁共振成像(MRI)双模态分子探针突破了单一分子影像探针在灵敏度以及软组织分辨率等方面的局限性,在诊断和治疗等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钆掺杂碳量子点(Gd-CDs)是一种典型的荧光-MRI双模态分子探针,因其优异的荧光性能、良好的核磁共振成像能力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肿瘤的靶向性成像和监控诊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目前Gd-CDs的制备、性能及其在双模态成像应用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马逸骅陈琳杨永珍于世平苏秀琴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表达及其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后的变化
2015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的表达及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收集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明确梗阻后行PTCD。设正常组、梗阻性黄疸组(PTCD组),测定血清Cys C、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 PTCD组术前、PTCD组术后、正常组间TBIL、Cys 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TCD组术前、术后均高于正常组(P<0.001);PTCD组术前、PTCD组术后、正常组间CRE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ys C与CREA、TBIL均呈正相关性(r=0.320、0.265,P均<0.001)。治疗后Cys C和TBI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TCD组术前Cys C的异常率为58.33%(42/72),CREA的异常率为11.11%(8/72);PTCD组术后Cys C的异常率为19.44%(14/72),CREA的异常率为8.33%(6/72);正常组Cys C、CREA的异常率为0。结论 Cys C既可反应梗阻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毒性,也可作为梗阻性黄疸并发肾功能异常的早期敏感指标。
张毅于世平苏秀琴乔建军卫丹冯敬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