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孟云 作品数:17 被引量:48 H指数:5 供职机构: 深圳市公安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更多>>
大鼠心肌早期缺血内皮素的表达 被引量:1 2000年 为探讨心肌缺血后内皮素在心肌组织内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内皮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缺血60min后 ,缺血区心肌细胞呈局灶性阳性 ;缺血120min后 ,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浆均呈阳性着色。对照和缺血30min组心肌组织未见有阳性反应。上述各组HE染色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马孟云 徐小虎 罗斌 吴晓华 祝家镇关键词:心肌缺血 内皮素 SABC法 法医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4 2000年 探询原癌基因c fos蛋白产物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用SD大白鼠建立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 ,3 2只大鼠分为正常、缺血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流组。心脏标本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发现 :在缺血 3 0min再灌流 3 0min后 ,再灌流区心肌细胞有部分细胞核 ( 3 7 76%± 9 66% )呈弱阳性着色 ,而在缺血 60min再灌流 3 0min后 ,心肌细胞核 ( 4 0 3 4 %± 3 3 2 % )呈棕褐色阳性染色 ,但正常和单纯缺血组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 ;HE染色无明显改变。提示c 马孟云 吴晓华 罗斌 吴贤英 祝家镇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再灌流损伤 免疫组化 Zif/268免疫组化在心性猝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猝死和非猝死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Zif/2 68的表达 ,为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 18例猝死和 18例非猝死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细胞核蛋白Zif/2 68的累积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 18例心性猝死心脏标本心肌局部有部分心肌细胞核呈阳性着色 ,阳性表达率达 10 0 %。 18例对照组标本仅 2例心肌细胞核散在阳性。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显著。 结论 说明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核Zif/2 68的表达有望成为急性心肌缺血死后诊断的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手段。 马孟云 徐小虎 赖跃关键词:心性猝死 心肌急性缺血 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Fos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内Fos蛋白表达的变化,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致死死后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在32只SD大鼠建立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另外40只大鼠分为正常与缺血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合图象分析研究心肌细胞核Fos蛋白的累积情况。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后,再灌注区有部分心肌细胞核呈弱阳性着色,以后随缺血时间延长核阳性增强。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后核棕褐色染色最强,180min后又开始减弱。正常和单纯缺血组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HE染色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Fos蛋白表达高峰在缺血90~180min之间,FosSABC染色法可诊断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或更长时间的损伤。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核Fos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死后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手段。 马孟云 徐小虎 陈玉川 罗斌 陈建国 赵连旭 祝家镇关键词: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FOS蛋白 深圳地区大头金蝇年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深圳地区优势嗜尸性蝇种大头金蝇在尸体腐败分解过程中的发育历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可能性。方法在调查深圳地区嗜尸性昆虫物种谱系的基础上,设置自然环境下的家猪尸体腐败模型,观察记录大头金蝇到达尸体、蝇蛆出现、大量出现、开始离食、大量离食、开始化蛹、大量化蛹,蛹开始羽化和大量羽化9个发育历期关键时间点。同时,收集处理成虫和幼虫,测量体长并模拟二元方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结果深圳地区不同季节中,大头金蝇在尸体上的生长发育具有规律性,蛆虫的离食时间点和羽化时间点对应的腐败分期在各个季节基本相同,前者基本处于腐败期,后者处于后腐败期。该地区四季蝇蛆长随死亡时间的变化模拟成二项式方程,分别为春季:y=-0.000 2x2+0.147 5x-0.925(R2=0.989 3);夏季:y=-0.001 4x2+0.316 6x-4.499 8(R2=0.970 1);秋季:y=-0.000 4x2+0.187 8x-1.107 9(R2=0.987 8);冬季:y=0.000 4x2-0.080 3x+4.367(R2=0.994 9)。结论大头金蝇在尸体上发育历期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蛆虫的离食时间点和羽化时间点对死亡时间推断的参考价值。 马孟云 尹晓钧 董玉友 王禹 王江峰 赖跃关键词:法医昆虫学 生长发育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zif/268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心肌细胞内原癌基因蛋白zif/268的表达变化,为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提供新指标。方法 建立心肌早期缺血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缺血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心肌细胞核蛋白zif/268的累积情况。结果 缺血 60min后,缺血区大鼠心肌细胞有部分心肌细胞核呈弱阳性着色,以后随缺血时间延长核阳性增强。正常和缺血30min组及未缺血区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HE染色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核zif/268的表达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手段。 马孟云 赖跃 徐小虎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心肌急性缺血 免疫组化 动物模型 法医昆虫学检验现场操作标准探讨 被引量:8 2016年 法医昆虫学中昆虫或其它节肢动物检验常用于刑事案件的调查,其在此类案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使法医昆虫学相关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建立一套采集昆虫证据的标准操作方法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国际国内法医昆虫学现场操作标准的最新进展及刑事侦查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现场调查的法医昆虫学标准操作规程,内容包括工具的准备,昆虫证据的现场分布,昆虫样本采集及处理的详细方法,气象数据的获取、校正以及现场操作注意事项等。昆虫证据是命案现场重要的线索,应该被视为与血痕、指纹、毛发和纤维同样重要的物证。提出一套系统科学的操作方法不仅是为了防止昆虫证据被污染和破坏,更重要的是法医昆虫学的研究对象为活体,处理应更加谨慎。其中,昆虫样本的选择和处理方法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昆虫种类鉴定、死亡时间的推断以及昆虫证据的法庭有效性,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规范法医昆虫学现场操作标准及程序,为我国法医昆虫学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马孟云 王禹 董玉友 王江峰关键词:法医昆虫学 命案现场 Biolog-Eco法检测尸体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变化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检测死后不同时间尸体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并评估其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对野外实验中来自于死后0~240 h猪和人尸体的肛门拭子进行微生物群体的培养,监测其引起的光密度值变化,结合法医病理学及蝇类演替,观察自然腐败尸体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性及其变化.结果 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与蛆虫数量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冷冻在0h对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影响最大,48 h后基本消失,192 h后尸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相对不稳定.主成分分析将31种碳源综合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90%).碳源tsquare分析显示,N-乙酰-D-葡萄糖氨和L-丝氨酸是推断人和猪样品PMI(0~240 h)的优势碳源.结论 Biolog-Eco法能表现死亡后0~240 h尸体上微生物群落对部分碳源利用的代谢差异,有望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依据. 江鑫钰 王江峰 朱光辉 马孟云 赖跃 周晖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微生物学 代谢 深圳地区夏季室内外猪尸体上嗜尸性昆虫的群落演替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根据深圳地区夏季室内外猪尸体上主要嗜尸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群落演替规律来推断死亡时间(PMI)。方法从2013年5月初到8月初,在深圳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模拟的室内、外场地分别放置成年猪尸体两头,观察尸体腐败的过程和猪尸体上出现主要昆虫的种类,记录猪尸体腐败各阶段的历期,以及主要昆虫在尸体上的群落演替。结果室内、外的猪尸体分别经历了412.5h和325h进入白骨化阶段。主要的嗜尸性昆虫,蝇类以大头金蝇、绯颜裸金蝇、星岛金蝇,甲虫类以大隐翅甲、赤颈郭公甲、丽腐阎甲、白腹皮蠹为优势代表性种类。室外猪尸体在较多雨水的影响下,优势蝇群明显产生二代,室内的猪尸体上未见较大规模二代产生。结论深圳地区夏季室内外猪尸体上主要昆虫的群落演替有规律性,7种代表性昆虫及其幼虫整体的活动规律对推断PMI有较大的意义。 尹晓钧 马孟云 周晖 赖跃 王江峰关键词:法医学 昆虫学 C-fos原癌基因与蛋白及其在法医病理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999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受到缺血性损伤后,早期绝大部分基因表达及总的蛋白合成被明显抑制,而某些在正常状态很少表达或不表达的基因却在不同程度上得以表达。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证实立即早期反应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IGE)的表达与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有密切关系。 马孟云 徐小虎关键词:C-FOS 原癌基因 蛋白 法医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