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成永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南京军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122工程”南京军区“十一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矿业工程更多>>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中重度烧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中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自控静脉镇痛泵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方法 选择50例成人中重度烧伤择期手术患者分成2组,麻醉方法均选用静脉麻醉复合吸入麻醉,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泵注及吸入,予负荷量舒芬太尼15μg,连接一次性静脉止痛泵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A组采用舒芬太尼(2μg/kg)+格拉司琼6 mg,B组采用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3μg/kg)+格拉司琼6 mg.分别在术后2,6,24,36 h记录NRS评分,Ramsay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寒战、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36 h舒芬太尼用药总量.术后48 h记录患者整体满意度.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在6,24,36 h Ramsay评分明显升高,NR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寒战,舒芬太尼用药总量,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中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自控静脉镇痛泵,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
- 王霆顾成永张艳艳吴亚谋
- 关键词:舒芬太尼中重度烧伤静脉镇痛
- 不同晶胶比生理需要量液体输注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晶胶比生理需要量液体输注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肝叶切除术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4组,每组8例。A组给予全晶体液体输注,B组给予晶胶比1︰1液体输注,C组给予晶胶比1︰2液体输注,D组给予晶胶比2︰1组液体输注。记录比较4组入室(T0)、输注生理需要量20%(T20)、输注生理需要量40%(T40)、输注生理需要量60%(T60)、输注生理需要量80%(T80)、输注生理需要量100%(T100)、麻醉诱导1 min(I1)、麻醉诱导后3 min(I3)、麻醉诱导后5 min(I5)、麻醉诱导后10 min(I10)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以及液体输注前后的乳酸、氧供值及氧耗值。结果:4组I1~I10与T0~T100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输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1~I10时,A组与B、C、D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输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液体输注前后,4组组间及组内乳酸及氧供值、氧耗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叶切除术患者采用晶胶混合液体输注相比全晶体液体输注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高润刘英奇顾成永
- 关键词:肝叶切除术生理需要量液体输注血流动力学氧供氧耗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连续与单次给药的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目前广泛用于终末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因术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中重度的疼痛[1],严重影响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完善的镇痛有利于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对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观察术后关节腔内连续与单次给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黄晓晨费海涛胡丹顾成永
- 关键词:镇痛效果单次给药后关节腔内机体炎性反应膝关节活动度
- 光棒用于困难气道伴口腔活动性出血的气管插管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 比较光棒和McCoy可调喉镜用于困难气道伴口腔活动性出血的气管插管效果.方法 经一名麻醉主治医生使用普通喉镜两次插管失败的口腔活动性出血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光棒(LW)组和McCoy可调喉镜(MC)组(n=15).记录两组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时间.结果 LW组一次和总插管成功率均高于MC组(14/15比6/15,P=0.005;15/15比9/15,P=0.017).LW组插管时间短于MC组[24(23,34)s比48(31,119)s,P=0.011].MC组中有6例患者插管失败改用光棒插管成功.结论 光棒是困难气道伴口腔活动性出血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有效方法.
- 周脉涛郑友芝洪卫明虞大为顾成永华君仲玉霜
- 关键词:光棒喉镜困难气道口腔出血
- 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1年
- 芬太尼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患者发生呛咳反应是其主要不良反应。目前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本文就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得机制及预防方法作一综述。
- 顾成永周脉涛
- 关键词:芬太尼咳嗽
- 盐酸格拉司琼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盐酸格拉司琼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终浓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 625mg/mL,与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培养,每个实验重复三遍,所有菌株的稀释的系列测定均进行两次。结果:格拉司琼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格拉司琼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随着格拉司琼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至0.0 625mg/mL时仍有明显的抑菌作用(P<0.05)。格拉司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在格拉司琼浓度为0.125mg/mL时消失。结论:格拉司琼在体外可以抑制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对于预防麻醉相关的感染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殷祖进唐琦峰顾成永黄晓晨
- 关键词:格拉司琼抑菌作用体外
- Supreme喉罩用于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Supreme喉罩用于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全麻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53例,随机分为喉罩组(观察组)26例和气管插管组(对照组)27例。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室后(T0)、诱导后(T1)、插管(喉罩)即刻(T2)、插管(喉罩)3min(T3)、拔管(喉罩)即刻(T4)、拔管(喉罩)3min(T5)不同时间节点的SBP、DBP、MBP和HR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两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T2、T3、T4、T5时间节点的SBP、DBP、MBP和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2、T3、T4、T5时间节点的SBP、DBP、MBP和HR水平均显著低于T0(P<0.05)。结论:Supreme喉罩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效果优于气管插管。
- 费海涛吴亚谋顾成永
- 关键词:SUPREME喉罩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
- 氯胺酮对重度烧伤患者辅助T细胞分化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氯胺酮对重度烧伤患者静脉血辅助T细胞(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重度烧伤患者外周静脉血20 mL。进行全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每一份血样均用于下列各组研究:空白对照组(C组)、氯胺酮50μg/mL组(K1组),氯胺酮150μg/mL组(K2组)。淋巴细胞经过PHA刺激48 h后,监测淋巴细胞中Th1、Th2和Th17细胞亚群及其Th1/Th2比值。结果与C组比较,K1组和K2组的Th1、Th2和Th17细胞亚群的数量没有减少(P>0.05),且Th1/Th2比值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胺酮对重度烧伤患者的辅助T细胞分化没有明显的抑制,可以安全使用在烧伤手术中。
- 顾成永徐毅明费海涛吴亚谋
- 关键词:烧伤氯胺酮辅助T细胞免疫
- 12例支气管断裂手术的麻醉体会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断裂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可行性。方法:本组12例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快速诱导用药力月西(0.1~0.3)mg/kg,芬太尼(0.003~0.005)mg/kg,卡肌宁(0.3~0.6)mg/kg,异丙酚(1.0~1.5)mg/kg。结果:麻醉期间均未出现呕吐及误吸情况,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支气管断裂手术麻醉首选复合全身麻醉,要求诱导迅速,插管迅速到位。
- 顾成永周脉涛郑友芝吴超
- 关键词:支气管断裂手术麻醉
- 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监测在严重烧伤休克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可行的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提高休克期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采用改进后的抗休克复苏方案,使患者尿量维持在100 mL/h左右;B组15例,采用常规补液公式,使患者尿量维持在40 mL/h左右。两组同时于复苏前、复苏后1、6、12、24、48、72 h监测血乳酸浓度、6 h乳酸清除率。结果 A组血乳酸浓度随着酸中毒的纠正逐渐降低,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死亡率为12.5%,而B组患者的死亡率达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监测应用在严重烧伤休克病人中,是能反映全身组织器官氧合状况的较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李炯艳吴亚谋徐毅明顾成永
- 关键词:血乳酸乳酸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