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厚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声波团聚
  • 5篇脱除
  • 5篇细颗粒
  • 4篇声波
  • 4篇颗粒物
  • 3篇燃煤
  • 3篇燃烧源
  • 3篇细颗粒物
  • 2篇声场
  • 2篇湍流
  • 2篇驻波声场
  • 2篇微颗粒
  • 2篇和声
  • 2篇超细颗粒
  • 2篇除尘
  • 2篇除尘设备
  • 1篇动力学特性
  • 1篇烟气
  • 1篇中脉
  • 1篇实验台

机构

  • 10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0篇陈厚涛
  • 9篇沈湘林
  • 7篇赵兵
  • 3篇曹金祥
  • 3篇章汝心
  • 3篇徐进
  • 2篇徐进
  • 1篇姚刚
  • 1篇杨林军

传媒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动力工程
  • 1篇内燃机学报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驻波声场中脉动速度特性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管内空气强驻波声场中脉动速度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强声场对流场有很强的调制作用,使流场产生了与声波同频率的周期性脉动,且脉动幅度随着声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管内声场强度不大时,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声场强度超过160dB后,出现了声湍流现象,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当管内压力波幅处声场强度达到164dB时,距离反射板130mm位置处(sinkx=0.67)湍流脉动速度均方根值为3.50m/s,达到了该位置处脉动速度幅值的45%,表明强驻波场声湍流脉动非常剧烈.
陈厚涛曹金祥章汝心沈湘林
关键词:驻波声场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声波团聚脱除柴油机尾气中超细颗粒物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利用低频率高强度声场试验装置,进行了脱除柴油机尾气中超细颗粒物的试验研究。由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实时在线测量烟气中颗粒浓度在声波作用前后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声场强度、停留时间和颗粒数目浓度对细颗粒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高强声场对柴油机尾气中的超细颗粒具有较高的团聚清除效果,提高声场强度、适当延长停留时间和增大初始颗粒数目浓度均有利于颗粒物的声波团聚脱除。当声波频率为1kHz、团聚室内声场强度达到161.5dB时,0.023—10μm粒径的颗粒数目浓度可减少55.7%。试验结果表明低频高强声波场是一种控制柴油机尾气中超细颗粒排放的有效方法。
陈厚涛章汝心曹金祥沈湘林
关键词:声波团聚超细颗粒柴油机尾气
燃煤飞灰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0
2007年
对燃煤超细颗粒物在低频率高强度声场中团聚清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声场的理论分析,设计并建立了燃煤飞灰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实验平台。利用该实验平台,研究了声场强度对细颗粒清除效率的影响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的迁移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低频高强声场对亚微米颗粒及亚微米以下颗粒有较好的团聚清除效果。而且随着声场强度的增大,超细颗粒的清除效率也增加。当团聚室内声强达到160dB时,PM2.5总颗粒数量浓度减少了58.9%,质量浓度减少了68.4%;PM10总颗粒数量浓度减少了59.0%,质量浓度减少了77.7%。
陈厚涛赵兵徐进沈湘林
关键词: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能耗
声波团聚增强燃烧源细颗粒物排放控制的研究
燃烧源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是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细颗粒粒径小、数目多,且通常富集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目前常规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的脱除效率较低,导致大量的细颗粒物直接排放在大气环境中...
陈厚涛
关键词: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声波与雾化水滴联合作用增强燃煤PM_(2.5)脱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基于声波夹带理论和重力沉降理论,建立了燃煤PM2.5在声波与雾化水滴联合作用下团聚清除的实验装置,对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团聚清除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电称低压冲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在线实时测量烟气中颗粒浓度在外加作用前后的变化,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细颗粒的团聚清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声波单独作用及与外加雾化水滴联合作用下,系统对于燃煤烟气中颗粒数目浓度峰值粒径约为0.1μm的超细颗粒物均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联合作用下的清除效率高于声波单独作用。当声场强度达到158.5dB时,联合作用下颗粒数目浓度清除效率达到了68%,比声波单独作用增加了21%。实验结果表明声波与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能有效提高燃煤PM2.5的脱除效果。
陈厚涛赵兵章汝心曹金祥沈湘林
关键词:声波团聚PM2.5
声波与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脱除微颗粒物的装置和方法
基于声波和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脱除可吸入颗粒PM<Sub>2.5</Sub>的装置和方法涉及一套脱除含尘气流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以下简称PM<Sub>2.5</Sub>)的装置和方法,它由声源、声波团聚室...
沈湘林赵兵陈厚涛徐进
文献传递
燃煤烟气可吸入颗粒物声波团聚实验研究
本章为利用声波团聚的方式清除细颗粒宏观效果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平面驻波声场的理论分析,设计并建立了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的热态实验台,在该实验平台上研究了燃煤飞灰细颗粒物在高强度驻波声场作用下,团聚前后颗粒粒径分布变...
徐进赵兵陈厚涛沈湘林
关键词:燃煤烟气可吸入颗粒物驻波声场
声波与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脱除微颗粒物的装置和方法
基于声波和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脱除可吸入颗粒PM<Sub>2.5</Sub>的装置和方法涉及一套脱除含尘气流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以下简称PM<Sub>2.5</Sub>)的装置和方法,它由声源、声波团聚室...
沈湘林赵兵陈厚涛徐进
文献传递
声波与种子颗粒联合作用下细颗粒脱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基于声波夹带理论,建立了研究声波及其与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下对细颗粒的脱除效果的实验装置。采用频率为1 kHz的声波,分别在声波场单独作用及与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时,利用低压电称冲击器测量不同条件下的颗粒分布,得到不同声强下的脱除效率。结果表明:在2种工况下,对于峰值粒径为0.07μm的细颗粒均有明显的脱除效果,且联合作用较声波单独作用时有进一步提高;脱除效率均随声强的增加而增加;在联合作用下,最高脱除效率达到82%。
赵兵陈厚涛徐进沈湘林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细颗粒脱除效率
燃煤细颗粒和颗粒团动力学特性的比较被引量:6
2007年
为研究颗粒团的动力学特性,利用可视化技术对声波场中颗粒和颗粒团的声波夹带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拍摄到大颗粒团和小颗粒的声波夹带位移振幅分别为12.6μm和12.5μm,相对应的张驰时间比约为1;用扫描电镜观测低压电称冲击器(ELPI)收集到的颗粒和颗粒团,发现在同一级收集盘上,能收集到较大的颗粒团和较小的颗粒,再次证明了大颗粒团和相应的小颗粒具有相近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利用颗粒团的分形特性对可视化实验中颗粒团的声波夹带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得到实验中观测到的颗粒团和颗粒的张驰时间比为1.03,与实验结果吻合。这说明与相同质量的单颗粒相比,具有分形体特征的颗粒团的气流跟随性被增强,可能不利于利用惯性分离的方法脱除气流中的颗粒团。
赵兵姚刚杨林军陈厚涛沈湘林
关键词:细颗粒颗粒团分形动力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