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玉
- 作品数:39 被引量:118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诺维氏梭菌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 2021年
- 目的:评估无毒诺维氏梭菌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瘤效应,及其在肿瘤和重要器官的定植情况,并确定瘤内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建立H22皮下移植瘤BALB/c小鼠模型后称小鼠重量,测量肿瘤大小,并按随机原则分为生理盐水组、无毒诺维氏梭菌低剂量组(1.0×10^(7)/mL,0.5 mL)、中剂量组(1.0×10^(8)/mL,0.5 mL)和高剂量组(1.0×10^(9)/mL,0.5 mL)。每天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每周3次定时测量小鼠重量,每周2次测肿瘤大小,评估细菌的抑瘤效应。采用革兰染色法、细菌培养法、PCR技术,了解肿瘤和重要器官中诺维氏梭菌的定植情况。利用HE染色、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了解细菌干预后荷瘤鼠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情况。结果:无毒诺维氏梭菌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8.49%、44.59%、14.84%,高剂量组小鼠一般情况最差,中剂量组小鼠一般情况最好。培养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有诺维氏梭菌定植,主要脏器无该菌定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荷瘤鼠脾脏质量明显增大,两组脾脏质量和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胸腺显著缩小,但胸腺指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毒诺维氏梭菌能选择性地定植于肝癌区,中剂量(1.0×10^(8)/mL,0.5 mL)无毒诺维氏梭菌能有效抑制免疫正常小鼠H22皮下移植瘤,可能与抗肿瘤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
- 黄筱钧邓昭敏王红仁邝玉李婉宜李明远
- 关键词:肝细胞癌
- 抗感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实验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观察抗感颗粒在鸡胚和BALB/c小鼠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 (1)鸡胚实验:将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接种9日龄鸡胚,再将不同剂量的抗感颗粒注入鸡胚,以血凝效价为指标,观察抗感颗粒对流感病毒的作用,设立流感病毒对照组和利巴韦林片对照组,每组6个鸡胚.(2)小鼠实验: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病毒感染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利巴韦林片组及抗感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小鼠.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灌胃给药,以实验小鼠的生存情况、死亡保护率及延长生命率等指标观察抗感颗粒的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 在鸡胚实验中,抗感颗粒高、中剂量组均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并达到显效结果,病毒血凝效价比流感病毒对照组分别低了5个、3个稀释度.在小鼠实验中,抗感颗粒各剂量组均能减轻感染小鼠的发病症状,减少小鼠死亡,死亡保护率为35.0%~55.0%;生存时间延长,延长生命率为73.0%~88.9%、最低有效剂量为3.00g/kg.结论 抗感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死亡有保护作用.
- 刘冯欢李明远罗俊李婉宜王保宁杨远邝玉左斌马秀英蒋忠华
-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抗感颗粒H1N1
-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被引量:2
- 2009年
- 围绕临床病例,以开设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为载体,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途径,构建"探究为基础"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
- 王保宁李婉宜李明远杨远邝玉曾蔚马巨辉
-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 抗人SOCS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抗人SOCS3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以重组GST-SOCS3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稳定分泌抗SOCS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及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并测定其效价、Ig亚类及相对亲和力。结果筛选到一株可稳定分泌抗人SOCS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为6.3×104处出现特异性反应带。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640,腹水效价为1∶25600,Ig亚类为IgG2a,相对亲和力达4.84×106L/mol。结论成功制备能特异性识别人SOCS3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人体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负反馈调节及SOCS3在微生物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
- 陈长春李婉宜章崇杰魏大鹏邝玉
- 关键词:SOCS3单克隆抗体抗体制备杂交瘤细胞
- CTS-Fe_3O_4介导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基因疫苗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发能诱导有效免疫应答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疫苗候选者及探索磁性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5个HCV保守性T/B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基因,克隆入pcDNA3.1(+),鉴定重组质粒,测定其细胞水平的表达以及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同时合成壳聚糖(CTS)修饰的Fe3O4磁性纳米微粒(CTS-Fe3O4),采用MTT法检测对人胚肾细胞株HEK-293和小鼠成纤维细胞株3T3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材料作为基因投递系统的应用。结果成功构建了HCV多表位基因疫苗pcDNA3.1(+)-MA,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了重组质粒在细胞内的表达,疫苗中的B表位能被81%HCV阳性血清样本所识别,磁性材料浓度在1mmol/L内无细胞毒性。小鼠体内免疫实验初步显示出pcDNA3.1(+-)MA能有效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并且磁性纳米材料介导的免疫实验组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更强(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HCV多表位基因疫苗可成为有前景的HCV候选疫苗之一。壳聚糖修饰的Fe3O4纳米材料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基因靶向投递载体,并有免疫佐剂的作用。
- 杨远邝玉袁敦曹丽丽王保宁李明远张中伟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基因磁性纳米材料壳聚糖
- ureI和ctB-ureI真核质粒构建及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构建ureI和ctB—ureI真核表达质粒并分析其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用pIRES-RD2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在5’端连接ureI和ctB—ureI基因,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相应质粒用脂质体转染HEK293T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标签,确定质粒的转染率;用人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和马抗CtB抗体,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酶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该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在细胞中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ureI和ctB—ureI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RD2-ureI和pIRES-RD2-ctB—ureI,用此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48~72h后,荧光显微镜显示该两种质粒的转染率约为80%;用免疫荧光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表明了该两种基因均能在HEK293T细胞表达并有免疫反应性,表达的ureI主要分布在胞质内或细胞膜附近,ctB—ureI在CtB信号肽引导下分布于HEK293T细胞质、细胞膜附近以及细胞外。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载体pIRES2-DsRed2-ureI和pIRES2-DsRed2-ctB—ureI,目的蛋白表达于HEK293T细胞胞质内并有一定免疫反应性。
- 王保宁杨远邝玉曹康李明远李婉宜
- 关键词:真核表达
-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Hap蛋白免疫抗小鼠急性感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重组Hap蛋白免疫抗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HTi)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用纯化的Hap重组蛋白与黏膜免疫佐剂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CT-B)联合鼻腔免疫C57BL/6小鼠。NHTi琼脂珠悬液对免疫小鼠进行气管内注射,建立小鼠NHTi急性肺部感染模型。NHTi攻击5d后,收集实验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并取其肺组织进行肺部荷菌数检测及肺组织的病理检测。结果:Hap重组蛋白与CT—B的联合免疫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渗出(P〈0.05)及感染小鼠肺组织内NTHi的荷菌数,并减轻感染小鼠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及肺泡内的炎性浸润程度,明显改善其肺组织的病变。结论:鼻腔免疫的Hap重组蛋白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良好抗NTHi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为NTHi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 李婉宜王保宁左凤琼曾蔚丰锋邝玉蒋中华李明远
- 关键词:黏膜免疫
- 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基因载体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构建编码多个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并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初步评估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状况。方法合成含10条CTL细胞表位的M2基因,与含多条B细胞及T细胞表位的M1基因连接合成M1M2基因;将M2、M1M2基因分别与pcDNA3.1(+)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2及pcDNA3.1(+)/M1M2;将上述两种载体与pcDNA3.1(+)/M1分别转入SP2/0细胞中,并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用3种重组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初步评估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结果 3种真核表达载体在SP2/0细胞中均能得到稳定表达,免疫荷瘤小鼠后,小鼠瘤体的大小M1M2组
- 邝玉孙梦雯杨远马巨辉李明远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基因核酸疫苗
- 组织荚膜胞浆菌感染的诊断与分析(附1例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对1例组织荚膜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分析组织荚膜胞浆菌的培养特征。方法取外周血液推片,瑞氏染色,进行初步诊断;将0.1 ml血样接种于5%兔血心脑浸液琼脂平板,37℃培养分离病原菌,再将分离出的单菌落涂片染色并做单菌落小培养(25℃湿盒培养),同时转种于沙保弱培养基平板,分别置于37℃和25℃湿盒培养至4周。将25℃沙保弱培养基平板的培养物挑丝状物转种沙保弱培养基平板,置37℃培养7 d,涂片染色观察。结果血涂片瑞氏染色可见单核细胞胞浆内有多个酵母样菌,菌周有未着色的空晕;血标本接种于兔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 h后形成乳白色酵母型菌落,菌周无溶血环,单菌落25℃培养3 d镜检有典型的菌丝;用沙保弱培养基25℃培养4周后出现明显的深入培养基的丝状物,将丝状物转种后置37℃培养,孢子转变成酵母样菌。结论该菌在25℃培养形成丝状型菌落,37℃培养为酵母型菌落,符合组织荚膜胞浆菌一般特征。病例被诊断为组织荚膜胞浆菌感染。
- 邝玉李婉宜杨远马巨辉蒋忠华李明远
- 关键词:外周血
- 虚拟仿真实验在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应用设想被引量:3
- 2014年
- 在病原生物学实验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主要包含实验室设置的虚拟仿真和实验内容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设置的虚拟仿真实验可拓展对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生物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病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虚拟仿真不仅可以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补充,还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虚拟仿真实验效果的评价可从教学效果和实验效果方面进行。
- 邝玉曾蔚马巨辉周琳琳李婉宜张菁杨远
-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病原生物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