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凤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戒酒
  • 2篇瓜蒂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药效学研究
  • 1篇叶酸
  • 1篇叶酸水平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有效部位筛选
  • 1篇症状
  • 1篇植物提取
  • 1篇植物提取物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提取物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帕罗西汀
  • 1篇皮质

机构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7篇辛凤
  • 4篇孙红伟
  • 3篇夏炎
  • 3篇唐春玲
  • 3篇关晓峰
  • 3篇赵冲保
  • 3篇陈华昌
  • 3篇李中玉
  • 3篇王小丹
  • 2篇孙淑红
  • 1篇张磊晶
  • 1篇谭秀丽
  • 1篇徐晔
  • 1篇安钢辉
  • 1篇杨军涛
  • 1篇翟丽娜
  • 1篇叶向梅
  • 1篇李彦冰
  • 1篇刘丽萍
  • 1篇胡建

传媒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曲马多依赖导致精神障碍1例被引量:1
2015年
1病例 男,19岁。因"间断性兴奋话多2年,疑人跟踪1个月余"于2014年3月入院。患者于2011年开始服"曲马多片"减肥,起初服用不规律,剂量和服用频率不定,最多时1次吃10余片。
谭秀丽辛凤
关键词:曲马多
抑郁症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叶酸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并研究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叶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30例抑郁症患者(符合DSM-Ⅳ重性抑郁症诊断标准)治疗前、治疗4周、6周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叶酸水平;采用小分子捕获技术,循环酶法测血浆Hcy。比较患者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血液叶酸、Hcy水平,分析Hcy与抑郁程度的关系。比较HAMD减分率>50%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的变化。统计方法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叶酸水平为(7.46±1.69)μg/L,与对照组(7.67±2.44)μg/L无显著差异(t=0.632,p=0.534)。患者组治疗前Hcy水平(19.03±7.4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60±3.43)μmol/L(t=6.885,p=0.000)。患者组治疗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比10%,p=0.000)。6周达临床缓解的患者血浆Hcy水平16.24±5.6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801,p=0.013)。血浆Hcy水平与抑郁程度正相关(r=0.430,p=0.018)。结论本研究样本抑郁症住院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患者血浆中Hcy水平与其抑郁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情好转其血浆中Hcy水平下降。
辛凤孙红伟叶向梅
关键词:抑郁症同型半胱氨酸叶酸
瓜蒂催吐作用有效部位的初步筛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离并初步筛选瓜蒂催吐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80%乙醇回流提取制得的瓜蒂总提取物后,用硅胶柱溶剂极性依次递增分离法(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连续洗脱)制得的分段提取物(石油醚Ⅰ、乙酸乙酯Ⅱ、甲醇Ⅲ)为药效研究对象,筛选对犬致吐作用有活性的有效部位,最后通过特殊颜色反应确定有效部位的化学性质。结果:瓜蒂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催吐作用,与蒸馏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颜色反应说明该部位主要含有葫芦素等物质。结论:瓜蒂催吐作用有效部位可能是总葫芦素类。
夏炎赵冲保辛凤关晓峰唐春玲孙红伟孙淑红王小丹李中玉许树军李彦冰陈华昌
关键词:瓜蒂
酒精依赖大鼠前额叶皮质miRNAs差异表达及靶向调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与miRNAs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miRNAs在酒精依赖病理过程中可能的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灌胃法制备酒精依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酒精依赖大鼠随机分为持续饮酒组与戒断组,用基因芯片检测酒精依赖持续饮酒组、戒断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只大鼠前额叶皮质脑区miRNAs的差异表达,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差异表达的miRNAs的可能的靶基因进行分析。结果酒依赖持续饮酒组与对照组相比,miR-532—3p、miR-20b-3p、miR-411-3p、miR-16—3p、miR-299a-3p表达上调,miR-218b、miR-182、miR-122—5p、miR-1912—3p、miR-551b-3p表达下调。酒精依赖戒断组与对照组相比,miR-292—5p表达上调,miR-96—5p、miR-182、miR-144—5p表达下调。持续饮酒组与戒断组比较,miR-1298、miR-292—5p、miR-122—5p、miR-3065—5p、miR-55lb-3p表达上调,miR-382—3p、miR-55lb-5p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可能作用于NEGR1、CDC42、Bcl2、CACNA1C、BDNF、ALDH和IGF-1等基因,从而在酒精依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结论miRNAs可能通过交互作用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酒精依赖的发病过程。
辛凤闫丽娟刘丽萍周鑫鑫胡建
关键词:酒精依赖前额叶皮质MIRNA靶基因
肿瘤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治疗被引量:28
2003年
目的 :验证帕罗西汀对肿瘤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选取伴焦虑、抑郁症状的肿瘤患者 93例 ,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 :每日口服帕罗西汀 10 -2 0mg ,共 4周 ,于治疗后进行SAS、SDS测评 ,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帕罗西汀治疗肿瘤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有效率分别为 :77 8%和 71 1% ,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帕罗西汀对肿瘤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均有明显治疗作用。
张磊晶安钢辉徐晔辛凤翟丽娜
关键词:肿瘤抑郁焦虑帕罗西汀
戒酒灵酊剂戒酒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确定戒酒灵酊剂戒酒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戒酒灵酊剂对小鼠小肠蠕动与大肠蠕动的影响为评价指标,计算小肠的墨汁推进百分率以及小鼠首次出现含墨汁粪便的时间,以及6h内小鼠出现稀便个数,确定戒酒灵酊剂具有泻下作用,以泻下作用作为戒酒作用的评价指标;采用硅胶柱层析为分离手段,分别用正己烷、氯仿、氯仿:乙酸乙酯(1∶1)、乙酸乙酯、乙醇、水梯次洗脱戒酒灵酊剂提取物得洗脱物,以试药对小鼠大肠蠕动的影响为评价指标,记录小鼠首次出现含墨汁粪便的时间,以及6h内小鼠出现稀便个数,分析各组动物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戒酒灵酊剂能增加小鼠小肠的墨汁推进百分率,戒酒灵酊剂和戒酒灵酊剂的乙酸乙酯部位能明显缩短小鼠首次出现含墨汁黑便的时间,增加6h内小鼠出现稀便的个数。结论:戒酒灵酊剂具有明显的戒酒作用,其乙酸乙酯部位为戒酒灵酊剂戒酒作用的有效部位。
陈华昌夏炎赵冲保辛凤关晓峰唐春玲孙红伟孙淑云王小丹李中玉杨军涛李彦冰
关键词:泻下作用有效部位筛选
瓜蒂有效部位对犬戒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瓜蒂有效部位对嗜酒犬的戒酒作用。方法采用嗜酒模型犬,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羧甲基纤维素钠2.0 m L·kg-1),阳性对照组(硫酸铜30.0 mg·kg-1),瓜蒂有效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5、5.0、10.0 mg·kg-1)。喂食后1 h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给药期间每日测定犬的摄食量、体重等各指标变化。给药7 d后再连续3 d定量(每日30 g·kg-1)给予含酒食物和不含酒食物,测定摄食量及体重,评价模型犬对食物的偏好程度。结果给药后,阳性对照组和瓜蒂有效部位的低、中、高剂量组嗜酒模型犬的体重均未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瓜蒂有效部位的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较模型对照组酒精成瘾度均显著降低(P<0.01),瓜蒂各剂量组间随剂量增大,酒精成瘾度越小(P<0.01)。结论瓜蒂有效部位可减少酒精依赖犬的含酒食物摄食量,有戒酒治疗作用。
夏炎赵冲保辛凤关晓峰唐春玲孙红伟孙淑红王小丹李中玉许树军李彦冰陈华昌
关键词:瓜蒂植物提取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