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的疗效。方法:彻底清创后用外固定架固定胫骨,必要时使用有限内固定。结果:伤口一期愈合33例,二期愈合24例,伤口感染5例,骨外露11例;骨不连2例,其他患者骨折愈合。结论:本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开放骨折的良好方法。
- 白文斌韩生寿许晓伟
- 关键词:外固定架胫骨开放骨折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1例患者中94(15.13%)例患者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渗漏的方向、体积、范围和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KP和PVP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和并发症会造成患者术后腰背部位疼痛,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术后腰背部位疼痛的发生率。
- 刘名陈晓涛豆太许晓伟王凯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 髋关节置换后血栓性事件与血小板改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后血栓性事件与血小板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血栓性事件的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血栓性事件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单双侧手术情况、性别、年龄、体重以及术后血压、血小板含量进行统计比较,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 d、手术后5 d血小板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双髋节置换16例(43.2%)、单髋节置换21例(56.8%);对照组患者双髋节置换11例(21.6%)、单髋节置换40例(78.4%),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体肥以及血小板含量是髋关节置换后血栓性事件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术血小板含量较对照组处于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后血栓性事件的发生与血小板具有相关性,在血小板升高时发生率相对较高。
- 白文斌王凯严文琪许晓伟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抗凝下肢深静脉血栓血小板
- 苦碟子加利伐沙班预防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TKA治疗的术后患者共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周内,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和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预防TKA术后下肢DVT发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白文斌王凯韩生寿许晓伟
- 关键词:苦碟子注射液利伐沙班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
- 三七总皂苷对成骨细胞增殖活力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分子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成骨细胞增殖活力的调节作用,并分析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取新生SD雄性大鼠颅骨,提取并培养成骨细胞,经0、5、10、50、100、200mg/L浓度的PNS处理后,(1)分别于24、36、48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2)于48h采用qRT-PCR法检测成骨基因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骨钙蛋白(OCN)、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CNA)及Ki-67等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相同时点条件下,PNS在0~50mg/L浓度内,随着浓度水平的增加,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OD值显著升高(P<0.05);当浓度超过50mg/L后,成骨细胞OD值随浓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在相同浓度情况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成骨细胞OD值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当PNS浓度在0~50mg/L范围内,随浓度水平升高Runx2、OCN、PCNA及Ki-67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升高,当PNS浓度>50mg/L,相关分子表达水平随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0mg/L)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unx2、OCN。
- 许晓伟王凯郑峰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 活血化瘀药物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西药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补肾活血方治疗。结果试验组显效率为18.6%,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11.4%,总有效率为88.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试验组患者的十分满意率为37.1%.疗效满意率为91.1%;对照组患者的十分满意率为8.6%,疗效满意率为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膝骨性关节炎常规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补肾活血方,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许晓伟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活血化瘀补肾活血方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