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潋葱 作品数:54 被引量:1,318 H指数:2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理学 更多>>
太湖水动力学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浅水湖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的湖泊类型,目前这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而导致的水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并殃及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太湖每年蓝藻水华的暴发,不光使居民供水困难,水华产生的毒素还给人类、牲畜及水体生态... 罗潋葱关键词:水动力 沉积物 太湖 江苏省近47年来的梅雨特征及灾害影响 被引量:14 2003年 利用江苏省气象台1954~2000年的梅雨期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的梅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7年来江苏省梅雨量年际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少雨和多雨两个阶段;梅雨的区域分布特征是苏南及沿江地带梅雨量的年波动不及淮北地区;各年份梅雨持续的天数相差极为悬殊,而其降水极值除个别年份外大多低于800mm;梅雨量的丰歉常常决定了江苏省的旱涝总趋势,特别的丰梅年和枯梅年对江苏省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张运林 罗潋葱关键词:梅雨 年际变化 极值 太湖大气氮、磷营养元素干湿沉降率研究 被引量:94 2007年 分析了2002年7月—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金坛等8个站、点大气TN、TP沉降通量和降水化学组成观测资料,测定和计算了水气界面TN、TP的表观总沉降率(RT)、湿沉降率(RW)和干沉降率(RD)。太湖大气TN的年平均RT为4226kg/(km2.a),TP的年平均RT为306kg/(km2.a)。大气TN、TP的年沉降负荷分别占由环湖河道等点污染源输入的N、P总负荷的48.8%和46.2%。指出形成太湖大气TN污染的主要途径是湿沉降,而大气TP污染则主要来自气溶胶等固体物质的干沉降;小雨携带入湖的大气TN、TP污染物通量高于中雨和大雨。TN总沉降率曲线在春季3—5月出现高峰值的现象对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潜在的促进影响。 杨龙元 秦伯强 胡维平 罗潋葱 宋玉芝关键词:太湖 大气污染 干湿沉降 太湖北部湖区COD浓度空间分布及与其它要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3 2008年 利用2004年夏季在太湖北部湖区的采样数据,分析了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空间分布,建立了COD浓度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荧光、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以2004-01、2005-01、2007-06的数据探讨了COD的来源.结果表明,夏季COD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7-7.96 mg·L^-1,均值为(5.90±1.54)mg·L^-1.COD浓度从梅梁湾内往湾口再往大太湖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梅梁湾和大太湖的均值分别为(6.93±0.89)mg·L^-1、(4.21±0.49)mg·L^-1,梅梁湾的值显著要高于大太湖开阔水域.COD浓度与CDOM吸收、荧光、DOC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通过对光学活性物质CDOM浓度的反演,可以外推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为日后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和评估太湖水体有机物污染状况奠定基础.夏季COD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冬季没有相关或这种相关性很弱,并且夏季的值明显要高于冬季的值,反映了除入湖河流带来外源COD的输入外,夏季浮游植物大量生长死亡腐烂后的降解产物也是水体中COD的重要来源. 张运林 杨龙元 秦伯强 高光 罗潋葱 朱广伟 刘明亮关键词: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溶解性有机碳 叶绿素A 太湖 蒙特卡洛算法在水动力水质模型(DYRESM-CAEDYM)参数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以往生态动力学模型DYRESM-CAEDYM在应用中,多采用手动方法确定参数值时较为费时费力的缺点,引入蒙特卡洛随机抽样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自动率定。以广东省大沙河水库为例,选择率定期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利用2012年7月至2012年11月实测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率定阶段模型对水温的模拟结果非常好,表层和底层温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53℃和2.00℃,相对误差(RE)值均小于0.15;模型对溶氧的模拟结果良好,表层和底层的RMSE值分别为1.23 mg·L·-1和1.85 mg·L·-1,RE值分别为0.08和0.20。在验证阶段,温度表层和底层的RMSE分别为2.49℃和1.67℃,RE值均小于0.1;溶氧在表层和底层的RMSE分别为2.15 mg·L·-1和0.79 mg·L·-1,RE分别为0.17和0.11。因此,经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率定后得到的大沙河水库DYRESM-CAEDYM模型参数值较为可靠。 翟海涛 罗潋葱 李慧赟 李凤欢 孙莹蓓SWAT对大沙河水库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广东开平大沙河水库为开平市主要供水源,其入库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库呈富营养化状态需控制外源营养盐的输入。为了探究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在亚热带地区的适用性,为流域污染管理提供参考,运用ArcSWAT2009对大沙河水库流域进行了径流模拟和评价研究。用LH-OAT方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找出对径流模拟影响较大的15个参数,采用2003—2012年的水库总入流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LH-OAT敏感性分析方法可准确地找出模型的敏感参数;将时间尺度分别为日和月的率定和验证结果进行比较,月模拟效果明显较好,其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84和0.911,纳什系数(NSE)分别为0.879和0.907;模型的自动率定SCE-UA方法在大沙河水库流域的水量模拟中较适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为水质水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李凤欢 罗潋葱 翟海涛 孙莹蓓 李慧赟关键词:径流模拟 水柱和沉积物水界面氮动力学对太湖水质影响研究 杨龙元 张路 罗潋葱 用沉积物上覆水层连续流动培养技术,15N同位素示踪,MIMS测定15N离子对等方法,确定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上覆水界面NH_4-N、NO_3-N等不同形态化合物的交换通量变化与温度、DO浓度等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准确测定太...关键词:关键词:太湖 示踪 水土界面 太湖梅梁湾冬季湖流特征 被引量:7 2004年 2003年元月在盛行西北偏北风的情况下,对位于太湖北部的梅梁湾进行了面上湖流调查,发现梅梁湾湾口的湖流较为稳定,以向南流为主,且流速相对较大,最大达8cm/s,梅梁湾西岸有稳定的向北流,而从五里湖口至拖山附近的梅梁湾东线湖水由北向南流动,且在中部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再流向北以补偿西岸的向北流,另一支扩散至整个梅梁湾南部,向南流经湾口进入太湖.在梅梁湾东北部,发现有弱辐合中心,该范围内Chl.a和TP、TN的含量明显高于周围水域.从所有点的垂直运动判断,梅梁湾水流以弱上升运动为主,大小为2cm/s以下.从水量平衡分析,以梅梁湾流入太湖为主要特征,水量补给主要来自于北部的五里湖和直湖港及武进港. 罗潋葱 秦伯强 朱广伟 张运林 季江关键词:湖流 水动力 太湖 底泥 悬浮物浓度 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研究 被引量:162 2004年 为了全面了解太湖水中悬浮物的物质组成、变化规律,选取了太湖站近10年来各测点的连续观测资料及2次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的无机和有机颗粒成份、时空分布、垂直变化、与风速、风向的关系以及与重要光学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悬浮物中有机物大概占30%;浓度大小的湖区分布大致是:湖心区>河口区、梅梁湖、贡湖、五里湖>东太湖;悬浮物浓度的季节变化是:湖心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东太湖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其他湖区则没有明显季节变化;垂直分布是:深层>表层并且底泥悬浮的临界风速在5~6.5m/s之间;悬浮物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湖水透明度降低和光学衰减系数增大的主要原因。 张运林 秦伯强 陈伟民 罗潋葱关键词:太湖 悬浮物 风速 水环境评价 太湖波浪与湖流对沉积物再悬浮不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5 2003年 基于有关太湖湖流、波浪和水化学指标的实测资料,对太湖中由于风强迫作用和底层湖流分别产生的湖底切应力进行了计算,发现二者之间量级相差很大,得出了在风扰动情况下,由于波动而产生的湖底切应力对沉积物的再悬浮起着主导作用的结论,并估算了其临界值。 罗潋葱 秦伯强关键词:波浪 湖流 沉积物再悬浮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