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学功

作品数:39 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0篇化学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生物碱
  • 6篇苦参
  • 6篇苦豆子
  • 5篇细胞
  • 5篇活性
  • 4篇蛋白
  • 4篇苦参碱
  • 3篇钝化
  • 3篇小鼠
  • 3篇酶活性
  • 3篇纯化
  • 3篇大豆
  • 2篇豆粕
  • 2篇胰蛋白酶抑制...
  • 2篇异黄酮
  • 2篇正交
  • 2篇制药工程
  • 2篇制药工程专业
  • 2篇生物活性
  • 2篇生物学

机构

  • 27篇黑龙江八一农...
  • 6篇天津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江苏理工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38篇秦学功
  • 8篇阮洪生
  • 7篇安红波
  • 6篇张华
  • 5篇元英进
  • 4篇葛文中
  • 4篇崔玉东
  • 4篇张爽
  • 4篇蔡亚平
  • 4篇王艳红
  • 3篇陈志宝
  • 3篇郑小亮
  • 2篇于立权
  • 2篇吴志军
  • 2篇徐馨
  • 2篇吕茂利
  • 2篇王爽
  • 2篇尹继云
  • 1篇马忠海
  • 1篇方淑梅

传媒

  • 5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黑龙江科技信...
  • 2篇化学工程师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交试验法优选HepG2细胞最佳培养条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优选HepG2细胞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以培养基、细胞接种密度、血清含量、双抗浓度、pH、Hanks清洗次数、胰酶浓度和消化时间为量化指标设计正交试验,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得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结果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接种密度为4×104个/mL,双抗浓度为0.5%,pH为7.2;在汇合度达95~100%时,Hanks洗3次,0.05%胰酶-EDTA-Na2H2O消化1min,传代效果最好,条件易于控制,且细胞能顺利生长。结论本法为HepG2细胞最佳培养条件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王爽梁伟伶刘斯斯尹继云徐馨秦学功
关键词:HEPG2细胞培养正交试验
一种蚯蚓体腔液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被引量:3
2011年
赤子爱胜蚓体腔液含有多种蛋白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采用6 V电压刺激蚯蚓分泌体腔液,通过离心、超滤分离得到蚯蚓体腔液蛋白粗品;然后将蛋白粗品经过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一种蚯蚓体腔液蛋白。以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到的蚯蚓体腔液蛋白样品为受试样品,紫外光谱扫描显示该蛋白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约为38.6 KDa,比浊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低浓度受试样品作用大肠杆菌1 h出现抑制效果,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3h出现抑制效果,表明该样品具有一定抑制细菌生长的活性,此外,该蛋白还具有较强的溶解鸡红细胞的作用,溶解红细胞的最低浓度为0.39μg/mL,提示此蛋白的生物活性可能是通过破环细胞结构而实现的。
张阳王艳红张华秦学功崔玉东
关键词:蚯蚓体腔液分离纯化生物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净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测定妇净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3);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322 nm.结果:在0.2~1.0 μg检测范围之间,对照品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 019.2+376 014X,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0.02%,RSD=0.68%(n=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质量控制方法.
阮洪生秦学功
关键词:蛇床子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的冷浸提取实验研究被引量:49
2001年
目的 考察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的冷浸工艺条件。方法 在室温下用稀盐酸水提取苦豆籽中的生物碱 ,考查 p H值、浸提时间、豆籽粉粒度及保持负压、超声波振荡下总碱浸出率 ,并对比热浸状况。结果 总生物碱浸出率可达 3 .7%以上。结论 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 ,可能提高收率和浸提速度。
秦学功元英进
关键词:苦豆子生物碱浸出率
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苦豆子生物碱被引量:69
2002年
目的 :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的提取分离苦豆子生物碱技术。方法 :以总生物碱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 ,从大范围筛选树脂 ,并研究吸附与解吸优化条件。结果 :所选出的非极性大孔树脂DF0 1,在实验条件下对苦豆子总生物碱的吸附量和解吸率可依次达到 17mg·mL-1和 96 %。结论 :DF0 1型树脂能直接从苦豆籽浸取液中吸附分离生物碱 ,并且吸附快、解吸易、液体流动性好、树脂寿命长 。
秦学功元英进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苦豆子生物碱
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钝化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钝化处理,降低其活性,提高大豆饲料的营养价值。[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化学钝化法(亚硫酸钠法)和物理钝化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进行比较,确定最优钝化工艺条件。[结果]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化学法钝化最优工艺条件为:Na2SO3浓度为0.03 mol/L,温度75℃,钝化时间60 min;物理微波法钝化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40 W,时间90 s,粉碎度为过60目筛;物理超声波钝化法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30 ml,时间30 min,粉碎度为过60目筛。[结论]3种钝化方法处理后,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明显降低。
安红波秦学功魏鸿光孙泽
关键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竹红菌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光谱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在生理pH值条件下,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H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UV-Vis吸收光谱中HA的吸收峰蓝移,表明HA的存在使BSA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荧光光谱结果表明,BSA的存在对于HA的荧光发射峰具有一定的影响。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为1.65×1012L·(mol·s)-1,表明HA与BSA相互作用发生在HA与BSA分子外部的氨基酸残基之间,与BSA分子内部结构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
安红波葛文中秦学功牛磊
关键词:吸收光谱
响应面法优化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2008年
以染料木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9.28%、提取温度78.94℃、乙醇用量为20.85∶1、提取2次、每次2 h,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理论含量可达12.03μg/g。
阮洪生葛文中秦学功安红波
关键词:豆粕大豆异黄酮响应面法
氧化苦参碱抑制HepG_2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0.1,0.2,0.3,0.4,0.5,0.8,1,2,5,8,10,15g·L^-1的氧化苦参碱处理HepG2细胞,四噻唑蓝法(MTr)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比较细胞形态差异;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检测HepG2细胞肿瘤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处理HepG2细胞,低于1g·L^-1对细胞抑制不明显;1—8g·L^-1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大于8g·L^-1时,对细胞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进一步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HepG2细胞肿瘤相关蛋白P53和Bcl-2表达量明显减少,而Bax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氧化苦参碱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或者下调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秦学功尹继云张华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HEPG2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相关蛋白
苦豆子生物碱的研究与苦豆子综合利用被引量:33
2000年
本文综述了槐属植物苦豆子的生物学特性 ,自然资源 ,综合利用及其生物碱的研究。
秦学功元英进
关键词:苦豆子综合利用生物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