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庆孚
- 作品数:53 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军队科研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乳腺癌细胞核P^(5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1995年
- 用p53的单克隆抗体pAb1801对73例原发乳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并观察p5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极,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73例中17例癌细胞核P53呈阳性表达,占23%。p53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等因素明显相关。在组织学分级S级,临床分期Ⅳ期以及ER阴性病例中,p53阳性率最高,差异显著(P<0.01)。而与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密切关系(P>0.05)。对34例病人的术后回顾性随访也表明:P53阳性病人存活期明显低于阴性病人(P<0.01)。
- 石怀银祝庆孚陈凛
-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细胞核P53基因基因表达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1999年
- 刘君李宁蒲永东宋少柏祝庆孚肖承志
- 关键词:胃癌肿瘤转移基因NM23临床病理
- 胃肠道癌患者的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及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7
- 1994年
- 胃肠道癌患者的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及免疫组化研究王孟薇,尤纬缔,祝庆孚,小华魁,李福孟,刘蜀军用放免分析及免疫组化法对71例胃和大肠癌患者,18例健康成人,79例胃肠良性疾病的血浆及16例胃癌和15例大肠癌患者的组织进行了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
- 王孟薇尤纬缔祝庆孚小华魁李福孟刘蜀军
- 关键词:胃肠道癌免疫组化研究大肠癌组织免疫组化法阳性细胞管状腺癌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CNA、TGF-α、EGFR表达的关系探讨被引量:5
- 1996年
- 采用免疫组化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和阴性胃粘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P阳性胃粘膜的PCNA、TGF-α、EGFR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P<0.05),且在不典型增生时达高峰。提示HP感染的胃粘膜处于高增殖状态,并可能通过刺激TGF-α、EGFR过量表达而引起胃癌的发生。
- 栾复新王孟薇祝庆孚尤纬缔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增殖细胞核抗原TGF-ΑEGFR
- 空泡征的CT-病理再研究被引量:79
- 1996年
- 目的:探讨小肺癌内空泡征的病理基础、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直径≤3cm的97个恶性结节、27个良性结节进行了病理与CT的对照研究。结果:在恶性病例中,CT图像上显示空泡征占36%(35/97),证实了空泡征的病理基础是肿瘤内未被癌组织取代的含气肺组织,未闭细支气管,肿瘤坏死及肺泡癌中的含气腺腔。结论:CT检查在显示空泡征中具有重要价值。
- 彭光明蔡祖龙祝庆孚
- 关键词:肺肿瘤病理学CT空泡征
- 实性囊性乳头状胰腺癌被引量:2
- 1996年
- 报告5例实性囊性乳头状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进行了分析。临床上,该瘤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以上腹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手术可完全切除,预后良好。病理上肿瘤多为囊性实性区并存。囊性区常有出血坏死,镜下以乳头状结构为主,易误为囊腺癌;实性区类似胰岛细胞瘤,常误为无功能性内分泌肿瘤。各种研究表明,本瘤有别于普通的胰腺癌和胰岛细胞瘤,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理实体。
- 韦立新祝庆孚刘忠齐海龙
- 关键词:胰腺肿瘤乳头状癌
- 肺小细胞癌伴腺癌一例报告
- 1994年
- 目前文献对于肺腺癌伴鳞癌或小细胞癌伴鳞癌已多有报道,但国内对于肺小细胞癌伴腺癌报道极少,现将我院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46岁,住院号338952。主因刺激性咳嗽2个月、伴左侧胸痛1个半月于1993年6月21日入院。
- 陈静吴经泰汪建新祝庆孚
- 关键词:肺小细胞癌腺癌肺肿瘤
- Rb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探讨Rb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5例进展期胃癌切除标本中Rb基因和p53基因产物表达和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p53基因突变率为30%(6/20);Rb基因和p53基因产物表达为7294%(62/85)和4941%(42/85),其阳性分级与胃癌术后生存期呈显著相关(P<001和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后者还与浸润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Rb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 李宁丁湘范志忠祝庆孚
- 关键词:胃肿瘤原位杂交淋巴结转移预后
- 胃癌前病变演变过程中凋亡相关蛋白和PCNA的表达意义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前病变不同转归中的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癌前病变组织标本及56例非胃癌患者组织标本的P53、Bcl-2和PCNA的表达。结果:发生癌变者与P53、Bcl-2和PCNA阳性强度有密切关系;PCNA标记指数(PCNA LI)在癌变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变组,差异有显著性(t=5.261,P<0.01);在癌变组,88.5%的病例有单一或多种基因表达异常,51.9%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同时表达,与非癌变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4.393,P<0.05)。结论:在胃癌发生过程中,P53、Bcl-2表达强度明显增加,细胞增生活性升高,且为多基因协同作用,说明在胃癌演变过程中他们起重要作用。
- 伍银桥王孟薇吴本俨尤纬缔祝庆孚
- 关键词:胃癌凋亡相关蛋白PCNABCL-2癌前病变
- c-erbB-2原癌基因产物在软骨肉瘤中的增强表达被引量:16
- 1994年
- c-erbB-2原癌基因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用ABC酶标法观察40例软骨肉瘤中c-erbB-2原癌基因产物(190KD)的增强表达为90%(36/40),而在良性软骨肿瘤为11%(1/9),在10例正常软骨中为阴性。这表明c-erbB-2原癌基因产物在软骨肉瘤诊断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c-erbB-2阳性分级与软骨肉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组织学分级高分化差的软骨肉瘤,阳性级别低,可作为软骨肉瘤的分化性标志。
- 李宁沈璐华祝庆孚张玉芝
- 关键词:软骨肉瘤癌基因产物C-ERB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