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重大事项风险感知差异对应急管理影响研究--基于SNA的个案分析
- 社会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关键期,民众的权利与风险意识逐渐觉醒,对重大事项所带来的负面风险十分敏感,从而对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造成极大挑战.重大事项的客观风险与民众的主观风险感知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当,这...
- 石佳朱正威刘莹莹冯晨
- 关键词:应急管理风险感知社会网络分析法
- 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现实、问题与前瞻——基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分析
- 2023年
-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公共政策的决策难度增大、决策关联的社会风险上升。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下简称“稳评”)机制源起于地方政府促进地方安全和发展的实践创新,回顾“稳评”机制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工程项目类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公共政策类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健全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治理体系,有助于预防和化解公共政策的社会风险,助推高质量发展。本文聚焦我国对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工作,参照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与中央“稳评”机制指导性文件构建编码表,对2008—2021年间我国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份公共政策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文本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评估内容与评估重点偏差、评估专家参与制度设计缺陷、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不严谨、风险等级判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是限制机制进一步发挥效能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出台公共政策“稳评”规范性文件和操作指南、压实针对评估的评估、培养高水平的第三方风险评估专业队伍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最后,本文提炼出“稳评”带给公共政策评估的本土化理论启发,为完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政策评估与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 石佳胡向南朱正威
-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风险公共政策评估
- “情境差距”下组织的自适应与预案适应:一项基于城市内涝灾害应对的考察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现代灾害日益呈现风险传导机理复杂、灾害影响跨领域等特征。由于灾害具有不确定性,灾前制度化的应对体系设计难以捕捉残余风险,决定了“情境差距”无法被根除,只能通过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灾害适应活动进行弥合。本文以2021年西安市6至11月城市内涝灾害应对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组织自适应与预案适应两个维度切入,探究地方政府灾害应对活动对“情境差距”的弥合情况。分析发现,城市内涝灾害情境下组织的自适应具有结构冗余提升、功能调适承担的特征;预案适应呈现重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加强灾前预防的趋势。同时,组织自适应与预案适应互相联动、互有影响,共同推动地方政府灾害应对呈现“现实反馈-多次调适-预案学习”的适应性演化路径。本研究为提升复合型灾害背景下城市灾害治理水平、化解“情境差距”下能力滞后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
- 石佳邓涵王秋石
- 关键词:适应性应急预案城市内涝
- 工程类群体性事件危机治理的启示--基于SNA的案例比较
- 社会背景下,工程类群体性事件易发多发,使地方政府在此类项目推进时数度遭遇难解困境.公众愈加敏感的风险认知,表现为公开的风险话语与行为,给地方政府的风险管理与危机应对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而承载风险认知内容的信息流,经由媒体平...
- 赵巍石佳陶方易
- 关键词:政府机关网络舆情社会网络分析法
- 社会稳定风险第三方评估:实践进展、现实障碍与优化策略被引量:19
- 2017年
- 近年来,为了提高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专业性,避免政府部门"自己评自己"的问题,部分省市开始尝试第三方评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在当前的政府购买第三方稳评公共服务过程中仍存在诸如治理主体边界模糊,第三方评估制度化、规范化欠缺,评估主体的合法性不足以及评估专家的专业构成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应从厘清第三方评估的主体权责关系、推进第三方评估的法治化建设、健全第三方评估机构资质的认证机制等几个方面,综合提高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第三方评估的可靠性和公信力,从而为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供参考。
- 朱正威石佳吴佳张保星
-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三方评估
- 政策过程视野下重大公共政策风险评估及其关键因素识别被引量:24
- 2015年
- 作为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政策目标的达成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随着我国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利益诉求的日益多元化,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制约公共政策功能发挥的风险因素也更加纷繁复杂。为了解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的风险概况与关键风险因素,本文以重大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例,依据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利用CIM分析法对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测算,进而识别重大公共政策中风险较高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重大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朱正威石佳刘莹莹
- 复合型灾害中公众多重应对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现代灾害风险正日益呈现鲜明的复合型特征。复合型灾害充斥着不确定性、紧急性与威胁性,使灾害来临时的个体应对行为实施面临着信息冲击更为混乱、决策时间更短、风险程度更高等严峻挑战。灾害情境的变化给传统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也对公众的多重应对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研究从2022年9月四川省部分地区居民经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自然灾害的复合型灾害场景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复合型灾害中公众多重应对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的个体权衡和信息环境等因素显著影响公众的多重应对行为效能,公众在复合型灾害应对中能否做出有效的多重应对行为,是增强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关键。据此,应将风险情境变动特征纳入灾害宣教体系,加强灾变情境下信息整合与资源配备能力建设,同时积极制定复合型灾害应急预案并展开应急演练。研究为提高全社会抵御复合型灾害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提供了有益启示。
- 石佳郭紫楠胡向南
- 政策过程中风险沟通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安市出租车调价政策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由公共政策引发的社会风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关注对象,风险沟通则是缓解社会风险、构建共识和互信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传播学的相关研究,将政策过程中的风险沟通有效性界定为政府风险沟通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的程度,从公众、媒介、政府三个维度构建政策过程中风险沟通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以西安市出租车调价政策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众的参与主动性,政府的权威性、可信度和信息质量都对政策过程中的风险沟通有效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公众风险感知与媒介风险构建则会带来负向影响。为此,建议政府在公共政策过程中重视公众风险感知、规范引导媒介传播,同时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增强公共政策风险治理能力。
- 朱正威刘莹莹石佳何延瑞
- 关键词:风险沟通风险感知媒介传播信息质量出租车调价
-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间关系研究——基于文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稳评")机制是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顶层设计。其中评估主体贯穿稳评的各个环节,明确认识主体类别、厘清主体间关系类型、探明主体结构特征等对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健全稳评机制、指导稳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72份重大项目稳评文件和20份稳评报告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稳评主体间的关系类型和现状;而后利用社会网络,对各类主体在不同关系类型网络中的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纵向比较,对各类主体在稳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稳评工作和主体间关系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稳评主体间关系以合作关系为基础,进一步细分为组织协调关系、监督指导关系、责任追究关系等三种形态的子关系类型;(2)主体间"权力-责任"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与其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3)主体间治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公众监督、参与水平亟待加强。
- 朱正威石佳郭雪松白鹭
-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间关系社会网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进展、现实问题与完善策略——基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2006年起,我国开始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期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冲突与矛盾。经过十余年发展,该机制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该机制在风险治理领域的效果,本文对机制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回顾和审视。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导性文件为基础,对全国范围内的271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当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进展进行描述。研究发现,现行机制在评估主体选取、评估内容与重点、评估方法与民意调查等层面均还有待完善。鉴于此,本文从构建多主体协同评估模式、重视风险的社会属性和可控性审查、推动评估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 朱正威胡向南石佳
-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