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
-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作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作用,探讨其联合毒性效应的类型。方法采用静式吸入染毒,将小鼠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醛、甲苯及两者的混合气体中。染毒结束后测定脑组织中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结果甲醛和甲苯染毒可致小鼠脑组织ROS、MDA含量和NOS活力增高,SOD活力和GSH含量降低(P<0.01),其中联合组(5 mg/m3+2 000 mg/m3)的影响最为明显;二者联合染毒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结论甲醛和甲苯吸入可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二者联合染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王鸿原福胜王君霞赵五红梁瑞峰
- 关键词:甲醛甲苯一氧化氮合酶
- 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研究甲醛和甲苯联合吸入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72只健康清洁级昆明纯系小鼠,雌雄各半,按3×3析因设计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清洁空气),低甲醛(1 mg/m3)、高甲醛(5 mg/m3)剂量组,低甲苯(400 mg/m3)、高甲苯(2 000 mg/m3)剂量组,低甲醛+低甲苯(1 mg/m3+400 mg/m3)、低甲醛+高甲苯(1 mg/m3+2 000 mg/m3)、高甲醛+低甲苯(5 mg/m3+400 mg/m3)、高甲醛+高甲苯(5 mg/m3+2 000 mg/m3)剂量组。采用静式吸入染毒,每天2 h,连续14 d。染毒结束次日处死小鼠,采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致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微核试验结果显示,甲醛和甲苯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微核率增大,二者在高浓度时微核率最高(33.83‰),甲醛和甲苯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彗星试验结果显示,甲醛和甲苯对骨髓细胞彗星尾部DNA含量、彗星细胞尾矩形成均有影响(P<0.05);二者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彗星细胞尾部DNA含量、尾矩形成均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甲醛和甲苯对小鼠骨髓细胞均有遗传损伤作用,二者联合吸入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损伤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王君霞原福胜王鸿梁瑞峰张文珍刘晓丽
- 关键词:甲醛甲苯骨髓细胞彗星试验
- 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 目的:近年来,居室装修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国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醛系物和苯系物是装修所致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具有长时间、低剂量...
- 王鸿
- 关键词:甲醛甲苯联合染毒神经毒性小鼠
- 甲醛和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的神经毒性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甲醛和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为综合评价室内装修材料中甲醛和二甲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72只,按完全随机设计,将小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分别为低剂量(5 mg/kg)、中剂量(10 mg/kg)、高剂量甲醛染毒组(20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50 mg/kg)、中剂量(100 mg/kg)、高剂量二甲苯染毒组(150 mg/kg)和花生油对照组以及低剂量(2.5 mg/kg甲醛+25 mg/kg二甲苯)、中剂量(5 mg/kg甲醛+50 mg/kg二甲苯)、高剂量联合染毒组(10 mg/kg甲醛+75 mg/kg二甲苯)以及生理盐水+花生油(体积比1∶1)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连续7 d。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流式细胞凋亡对小鼠进行神经毒性的研究。结果与相应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甲醛、二甲苯以及联合染毒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剂量联合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甲醛、二甲苯联合染毒组雌性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各染毒组小鼠总体逃避潜伏期呈缩短趋势。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相应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甲醛、二甲苯染毒组以及各剂量联合染毒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延长,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缩短,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剂量联合染毒组比较,各剂量甲醛染毒组和中、高剂量二甲苯染毒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缩短,高剂量甲醛染毒组和二甲苯染毒组雌性小鼠、雄性小鼠以及小鼠总体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延长,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甲醛、二甲苯以及联合染毒组小鼠海马细胞早期凋亡率以及高剂量甲醛、二甲苯以及联合染
- 张婷原福胜白雪王鸿王君霞张文珍
- 关键词:甲醛二甲苯联合染毒水迷宫海马细胞
- 焦炉工人周围血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焦炉工人周围血细胞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状态,寻找焦炉工人肺癌辅助筛查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74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47名供水厂男性职工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的班后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内暴露指标1-羟基芘(1-OH-Py)的水平;同时采集晨起空腹肘静脉血,分离周围血单个核细胞,用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情况;并提取基因组DNA,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情况。结果接触组尿1-OH-Py水平[(0.46±0.12)μmol/mol Cr]和DNA拖尾的Olive尾距[(0.41±0.25)μm]高于对照组[(0.17±0.06)μmol/mol Cr、(0.32±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的检出率(36.49%)高于对照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检出率随着尿1-OH-Py的水平升高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围血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焦炉工人肺癌早期筛查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 李新张红梅杨瑾王鸿牛侨
- 关键词:焦炉工人肺癌DNA损伤P16基因DNA甲基化
- 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致小鼠肝脏遗传毒性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居民室内装修明显增多,含有污染物的劣质装修材料的使用,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并对居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甲醛和苯系物是室内重要的挥发性有机物,其毒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小鼠进行甲醛和甲苯联合吸入染毒,探讨二者对小鼠肝脏的遗传损伤作用及机制,为预防室内甲醛和甲苯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提供理论参考。
- 王君霞原福胜王鸿梁瑞峰张文珍刘晓丽
- 关键词:甲醛甲苯肝脏遗传毒性
- 甲醛和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醛和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将78只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3组,分别为低剂量甲醛染毒组(5 mg/kg)、中剂量甲醛染毒组(10 mg/kg)、高剂量甲醛染毒组(20mg/kg)以及生理盐水(0.01 ml/g)对照组;低剂量二甲苯染毒组(50 mg/kg)、中剂量二甲苯染毒组(100 mg/kg)、高剂量二甲苯染毒组(150 mg/kg)以及花生油(0.01 ml/g)对照组;低剂量联合染毒组(2.5 mg/kg甲醛+25 mg/kg二甲苯)、中剂量联合染毒组(5 mg/kg甲醛+50 mg/kg二甲苯)、高剂量联合染毒组(10 mg/kg甲醛+75 mg/kg二甲苯)以及生理盐水+花生油(体积比1∶1)对照组;环磷酰胺(40 mg/kg)作为微核试验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方式染毒,每天1次,连续7 d。染毒结束次日处死小鼠,采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甲醛、二甲苯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可引起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增高(P<0.05),且微核率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上升。甲醛与二甲苯联合染毒组微核率高于各自单独染毒组,在高剂量联合染毒组尤其明显(P<0.05)。甲醛、二甲苯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可使小鼠骨髓彗星细胞尾部DNA含量及尾矩增加,且高剂量组尤其明显(P<0.05);二者在较低剂量联合染毒时便致彗星细胞尾部DNA含量及尾矩较甲醛和二甲苯单独染毒组有所增加(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联合染毒毒性作用明显上升。结论甲醛、二甲苯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遗传毒性作用,二者联合染毒可能存在协同毒性效应。
- 白雪原福胜张婷王君霞王鸿张文珍
- 关键词: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彗星试验
- 小鼠3T3-L1的培养、鉴定及小檗碱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
- 第一部分小鼠3T3-L1细胞的培养和鉴定;目的:培养小鼠前脂肪细胞系3T3-L1,并研究在有或无血清环境下小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以及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为激素和细胞因子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
- 王鸿
- 关键词:前脂肪细胞细胞培养增殖分化小檗碱脂肪细胞
- 文献传递
-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本文就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别,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予以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参照组患者则是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再予以颅骨修补治疗,对比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经统计均P<0.05。结论在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实施一次性的早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利于脑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王鸿张刚利
- 关键词: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脑外伤并发症
- 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探讨其联合毒性效应的类型。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72只,按3×3析因设计,将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即对照组(0mg/m3甲醛+0mg/m3甲苯),甲醛组(1、5mg/m3),甲苯组(400、2 000mg/m3),联合组(1mg/m3甲醛+400mg/m3甲苯、1mg/m3甲醛+2000mg/m3甲苯、5mg/m3甲醛+400mg/m3甲苯、5mg/m3甲醛+2 000mg/m3甲苯)。采用50 L染毒柜(顶置风扇)静式吸入染毒,每天2h,连续14d。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定位导航实验中,甲醛和甲苯可致小鼠逃避潜伏期随染毒剂量的增大而延长,联合染毒组较同等剂量的单独染毒组尤为明显,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呈缩短趋势,训练天数、甲醛和甲苯染毒对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甲醛和甲苯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甲醛和甲苯染毒可致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延长,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和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对找到平台的时间和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旷场实验结果显示,甲醛和甲苯染毒可致小鼠在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水平穿越格子数、直立次数和修饰次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对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结论甲醛和甲苯能降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神经行为表现,二者联合染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王鸿原福胜王君霞赵五红梁瑞峰刘志永
- 关键词:甲醛甲苯联合染毒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