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上皮内瘤变
  • 2篇皮内
  • 2篇瘤变
  • 2篇内瘤
  • 2篇宫颈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脐带
  • 1篇阳性
  • 1篇指数对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并发
  • 1篇妊娠期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胎毒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绍兴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王国华
  • 3篇蒋建峰
  • 3篇吴芬英
  • 1篇方雅琴
  • 1篇夏亚娣
  • 1篇孙芸

传媒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孕前体质量指数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孕前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使用Rev Man 4.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对各纳入结局的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孕前BMI≥24.0kg/m2显著增加巨大儿、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产后出血的发生(P<0.01)。孕前BMI<18.5kg/m2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和贫血的发生(P<0.05)。结论孕前体质量指数对于预测妊娠不良结局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夏亚娣方雅琴孙芸王国华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妊娠期并发症META分析
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宫颈管粘连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妇产科行宫颈锥切术的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419例,对年龄、孕产次、病理级别、初次/二次手术、术式、出血、感染与术后宫颈管粘连的关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宫颈管粘连17例,发生率约4.1%。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50岁、宫颈冷刀锥切术以及宫颈创面大出血是宫颈管粘连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宫颈冷刀锥切术是与宫颈管粘连高度相关因素,其危险度分别为3.618、1.994。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宫颈管粘连发生率高,需重视;掌握手术范围和深度,减少术后出血及感染可减少锥切术后宫颈管粘连的发生概率。
王国华吴芬英蒋建峰
关键词: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管粘连
愈脐胎毒清结合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加速脐部愈合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旨在探讨愈脐胎毒清、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加速脐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产科分娩的10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例,两组新生儿均给予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研究者给予愈脐胎毒清,对照组给予传统包扎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胎便排除情况、脐带脱落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胎便排出时间(12.9±5.3)h、黄便排出时间(3.1±0.8)d、黄疸消退时间(5.5±1.6)d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的5 d的脐带脱落率61.8%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38.8%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的第1天的经皮胆红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3、5天的经皮胆红素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分泌物率、红肿率、渗血率、皮肤破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肉芽肿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脐胎毒清结合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加速脐部愈合、促进黄疸恢复、降低脐部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
吴芬英蒋建峰叶厚妹王国华田徐琴
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高级别CIN绝经前患者病灶残留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绝经前患者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LEEP术切缘阳性并行二次手术的51例高级别CIN、绝经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灶残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二次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提示CIN共19例,其病灶残留率为37.2%。年龄≤35岁者病灶残留率为17.6%,年龄>35岁为47.1%,两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术前子宫颈脱落细胞(LBC)检测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的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低度上皮内病变组(P<0.05)。颈管搔刮物中提示病变存在者病灶残余率约72.7%,高于颈管搔刮物阴性者(P=0 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BC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及颈管搔刮物阳性是与初次锥切切缘阳性病灶残留高度相关因素,其危险度分别为3.258、7.064。对51例二次手术患者随访至2013年6月,共2例复发,占3.92%。结论患者年龄、LBC结果及颈管搔刮物阳性与初次手术病灶残留有相关性,对于此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王国华吴芬英蒋建峰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切缘阳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