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丰
- 作品数:252 被引量:2,013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过氧亚硝酸阴离子与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
- 杨新春范谦张麟高峰苏丕雄崔亮王乐丰王树岩杨中苏刘胜辉刘霖马新亮
-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除了间接的心肌保护作用外,GTN对缺血心肌还存在一种潜在的、直接的心肌损伤作用。GTN对心肌细胞内氧化-还原环境的改变与其损伤作用密切相关,大量的GTN引起心肌内ONOO^-的增多。作为长期使用GTN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硝酸酯类药过氧亚硝酸阴离子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
- 桡动脉、乳内动脉、大隐静脉中RhoA/ROKm RNA的表达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2009年
- 目的探讨桡动脉(RA)、乳内动脉(IMA)、大隐静脉(GSV)中RhoA/Rho激酶(ROK)mRNA表达的差异,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4例CABG术中废弃的配对RA、IMA、GSV各5~10mm,用RT—PCR检测RhoA/ROK mRNA的水平。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对3种桥血管中RhoA/ROK表达的影响。结果①RT—PCR:IMA与GSV比较,RhoA和ROK mRNA表达的水平无显著差异;但RA中RhoA和ROK mRNA表达的水平显著高于IMA(P〈0.01,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SV中RhoA和ROK mRNA表达的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642、r=0.692,P〈0.05)。3种血管中RhoA、ROK mRNA的表达与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C反应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及体质量指数均无显著相关。结论①RA、IMA、GSV管壁中RhoA/ROK mRNA的表达有差异,RA中Rho/ROK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IMA。②糖化血红蛋白可影响GSV中RhoA/ROK mRNA的表达。
- 夏昆王乐丰杨新春
- 关键词:桡动脉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糖化血红蛋白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 2002年
-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疾病.治疗AMI的主要目的是迅速而持久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IRA)和血流,挽救濒死的心肌.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开通IRA的有效性和简便性已被充分证实,但溶栓治疗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IRA再通率低、复发缺血事件和再梗死率较高以及有诸多的禁忌证和出血合并症等.近来国外的随机对照研究已证实,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治疗AMI的临床有效性和远期预后明显优于溶栓治疗,而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项工作,部分单位主要是对溶栓失败病人进行挽救性PTCA(rescue PTCA).本研究旨在对AMI直接PTC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 胡大一贾三庆李田昌王乐丰杨明崔亮崔亮陈方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血清肌钙蛋白T变化被引量:5
- 1997年
- 23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在行PTCA术前、术后第10小时、第2、3及第4天,采用自动Elisa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TnT)浓度。结果:(1)23例患者平均TnT水平,在PTCA后第10小时升高,第2天达峰值(为术前的4.7倍)第3、4天回降至术前水平(但P均>0.05);同时CK-MB升高不明显。(2)10例TnT明显升高(≥正常x+2s)的患者比起另13例,TnT最高值比基线水平的增幅较大(10.2比1.8倍),与PTCA扩张总时间长、气压大以及基础病变不同有关。提示PTCA术对心肌损伤轻微;TnT为较灵敏而特异的心肌损伤的监测指标。
- 顼志敏王红崔亮崔亮陈牧雷鲍德兰王乐丰王乐丰
- 关键词:肌钙蛋白T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 利用QTV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超声评价三支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超声测量 3 0例心肌梗死患者 (MI组 )和 3 0例正常人 (control组 )局部心肌各时相的峰值速度 (Sm 、Em、Am)、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最大时间 速度积分 (TVImax)以及最大应力 (εmax)、二尖瓣最大下移距离 (D)。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局部Sm、Em、Am 、TVImax、εmax、SRS 和D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应变率曲线较一致 ,而梗死组较杂乱。结论 :三支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明显减低 。
- 张涓吴雅峰杨新春王乐丰吴江隗冬梅姜维
- 关键词:心肌梗死局部收缩功能组织追踪法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的靶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学特征
- 张大鹏王乐丰杨新春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近、远期预后。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14年5月,共完成579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入选经急诊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为ULMCA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存在CS将患者分为休克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分析ULMCA病变导致AMI患者合并CS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CS对该类患者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最终有58例ULMCA病变所致AMI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1例患者(53.4%)存在CS。与对照组比较,CS组患者术前侧支循环2—3级的比率、最终的TIMI血流3级比率和左室射血分数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则提示仅有较低的术前侧支循环2-3级是住院期间发生CS的预测因素(OR=0.19,P=n02)。住院期间一共死亡23例(39.7%),其中休克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4.5%郴.11.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S是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因素(OR:6.94,P=0.01)。35例患者存活出院,完成中位数42.0个月(12.0,60.0)的随访。Kaplan—Meier分析估算无休克患者的总累计生存率为51.8%,而休克患者的总累计生存率仅为20.3%(Log—rank,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存在CS则是ULMCA病变所致AMI患者总病死率的唯一预测因素(HR=4.67,P=0.004)。结论ULMCA病变所致的AMI患者病情凶险,CS发生率高,CS与该类患者近、远期病死率相关。
- 徐立王乐丰杨新春李奎宝张大鹏王红石刘宇李惟铭孙昊倪祝华夏昆迟永辉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左主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在接受心导管介入的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比较碘普罗胺和碘克沙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DI-RECT研究)
- 胡舜英刘惠亮王建安高炜王明生刘少稳郑兴何奔杨萍周胜华高传玉陈韵岱邱春光刘寅王乐丰傅国胜何青苏晞郑杨齐向前
- 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被引量:45
- 2002年
- 目的 分析介入性手术中心率、血压突然降低的原因和临床特征 ,提出早期诊断的要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1)出现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 2 2 9例患者来自于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2月接受介入性治疗的 5 472例患者 ,其中急性心包填塞 16例 (PTCA术后 2例、起搏器植入术后 2例、射频消融术后12例 )、血管迷走性反射 2 13例。将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分为第 1组 ,心包填塞等患者分为第 2组 ;(2 )在第一阶段经在 5 0例患者证实阿托品有效性较低后 ,在第二阶段 ,当病人出现出汗、头晕、胸闷伴血压和心率突然下降时 ,直接静脉推注 5~ 10mg多巴胺 ,必要时 ,经剑突下心包穿刺 ,根据是否继续出血采取相应措施 ;(3)观察指标 :症状出现的时间、多巴胺起效时间、引流量及预后。结果 第 1组病人症状多出现在术后 ,所有患者在静脉注射多巴胺 3min内血压升至原水平或高于原血压值 ,而其他病人即使症状缓解 ,但血压无一例能升至原血压水平或高于原血压值。结论 当病人出现低血压和心率减慢时 ,不推荐使用阿托品 ,而应立即静脉注射多巴胺 ,如 3min内血压不能恢复至或超过原血压水平 ,应考虑心包填塞 ,X线透视下心影内侧发现透亮环可以明确诊断 ,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可挽救病人生命。
- 张建军杨新春胡大一王乐丰冉华中
- 关键词:心脏低血压心率减慢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后无复流的预测模型
- 王长华陈韵岱杨新春王乐丰王红石孙志军刘宏斌陈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