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松
- 作品数:80 被引量:605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四川盆地东西陆块中下地壳结构存在差异被引量:18
- 2015年
- 四川盆地是中上扬子克拉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三大稳定克拉通之一,扬子克拉通经历了自太古代以来的长期演化,直到新元古代晚期与华夏板块发生碰撞拼合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稳定的统一陆块.基底包括了新太古宙-新元古代岩层,其上广泛被新元古代晚期至显生宙地层覆盖,仅有~2.9—2.95Ga基底岩石零星出露于四川盆地的西缘、西南缘和三峡地区,使得对于沉积盖层之下的中下地壳的性质和分布规模的认识十分有限.重力异常则能够宏观揭示区域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刨除沉积盖层和莫霍面起伏引起的重力异常而获得了中下地壳的重力异常,反映了四川盆地东西陆块中下地壳存在结构差异,结合深地震反射资料、航磁异常和地球化学资料,证实了该分界线位于重庆—华蓥一线,故而推测中上扬子克拉通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可能存在东西两个陆核.
- 熊小松高锐张季生王海燕郭良辉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下地壳基底
- 花海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最佳采集参数实验和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深地震反射方法是探测地壳深部结构的先锋技术,能获取到莫霍面和上地幔的反射图像,成为揭示岩石圈结构、解决深部地质构造问题的有效手段。花海盆地位于河西走廊盆地群西部,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地层发育较全,但出露和发育程度差异较大,除白垩系为大面积连续分布外,其他各时代的地层均出露不全,常表现为被侵入岩分割破坏的残块状,为了确定深地震反射在花海盆地适合的采集参数,在采集前开展点试验,进行小、中、大炮炸药井炮激发参数对比优选,最终得到最优化的采集参数。在小炮实验中,36 kg药量取得的反射信息没有48 kg和60 kg的丰富,而且在MOHO反射的清晰度上48 kg和60 kg药量更为清晰,单井激发比组合井激发效果好;在中炮和大炮实验中,不同组合井对比差异不大,随着药量增大,激发能量增大,面波、折射波等干扰波能量也在增大,小炮干扰波能量最弱,反射信息最丰富的,中炮和大炮干扰波较发育,但通过后期去噪处理,也能得到中浅层反射信息。
- 王冠王冠熊小松高锐
-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
- 中国大陆莫霍面深度与变化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 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由地壳步入地幔的一个边界层与重力补偿面,是壳幔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动力边界,记录了作为岩石圈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壳的演化历史,对地壳与地幔的形成演化以及深层动力过程的研究均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莫霍面的...
- 熊小松
- 关键词:莫霍面深度地震探测地壳演化地球动力学
- 大兴安岭的岩石圈结构和隆升机制探讨
- 本文对大兴安岭的岩石圈结构和隆升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兴安岭同松辽盆地之间呈现楔形碰撞,大兴安岭的生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整体地壳水平缩短为主,后期的深断裂作用和地R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了大兴安岭的垂向生长。
- 熊小松高锐侯贺晟李英康李文辉梁宏达郭良辉
- 关键词:岩石圈隆升机制岩浆底侵
- 新元古代扬子—华夏陆块拼合带:来自华南重磁异常的启示被引量:4
- 2016年
- 扬子和华夏两大陆块是构成华南大陆的最基本单元,但它们的拼合带位置(尤其是西延位置)是人们长期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探测得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以及华南大陆的地质资料为约束,对重、磁异常作地壳构造融合解译,追踪扬子-华夏陆块拼合带。由于华南大陆广泛发育具有剩磁多期、多类的火山-侵入岩,本文将磁异常换算为受剩磁影响小的解析信号作构造解译,减小剩磁造成的地质解释偏差。研究认为,扬子与华夏两陆块的拼合带东界为鹰潭-萍乡-衡阳-贺州-北海一线,而西界为宜昌-张家界-铜仁-都匀-百色一线,鹰潭以东和以北的拼合带位置因为受大规模岩浆岩的干扰而不清。
- 郭良辉高锐张季生熊小松
- 关键词:磁异常
-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嫩江断裂带中段的深部几何形态与地壳形变被引量:7
- 2016年
- 嫩江断裂带对探讨松辽盆地的演化、与大兴安岭的盆山耦合关系以及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归属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嫩江断裂带中段的深部几何形态,表明它目前呈花状构造样式;它也并非松辽盆地内部的拆离断层,而是一条超壳断裂,控制了大兴安岭的物质东移和松辽盆地的中生代沉积;现今的嫩江断裂带同晚古生代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嫩江构造拼贴带并没有继承性关系;莫霍面可能在后期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滑脱层的作用,致使向西俯冲的地幔体向东位移。
- 熊小松高锐侯贺晟李文辉李洪强刘城先
-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
- SinoProbe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中国大陆岩石圈断面--5000千米区域长剖面概述
- 本文概述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剖面、青藏高原东北缘-华南剖面、华北剖面、东北剖面四条实验长剖面背景和主要成果。
- Gao Rui高锐Wang Haiyan王海燕Lu Zhanwu卢占武Hou Hesheng侯贺晟Xiong Xiaosong熊小松Li Wenhui李文辉Li Hongqiang李洪强
- 关键词:地震勘探深地震反射剖面岩石圈
- 扬子克拉通内部残余~2.0Ga的俯冲带——由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
- <正>扬子克拉通是中国大陆三大古老克拉通之一,是组成华南板块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对扬子克拉通及周缘前寒武纪的研究业已证明其存在最古老的太古宙地壳物质,约3.6Ga,太古宙及古元古代的地壳物质零星出现在扬子克拉通的北...
- 熊小松高锐张季生王海燕
-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俯冲带
- 中国东北依兰地区块状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4
- 2008年
- 黑龙江省依兰地区分布的黑龙江杂岩被认为是具有缝合带性质的构造混杂岩,其中所含变基性火山熔岩中含有的变质矿物不具有定向组构特征,因此称之为块状蓝片岩。特征变质矿物——蓝闪石的大量出现表明其经历过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常量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SiO2含量均在53%以下,TiO2含量超过2%,Na2O+K2O的含量为2.77%-6.41%,Na2O的含量普遍大于K2O的含量,Na2O+K2O-SiO2变异图显示其具有碱性玄武岩特征;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不具有Eu的负异常;Nb×2-Zr/4-Y、Ti/100-Zr-Sr/2与Ba-Th-Nb-La图解的综合分析表明,块状蓝片岩具有碱性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它们应是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古洋壳俯冲过程的残留,这为探讨佳木斯陆块与松嫩陆块之间古老洋盆俯冲消减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 黄映聪张兴洲熊小松王跃赵亮亮
- 关键词:地球化学
- 深反射大炮数据揭示北秦岭—渭河地堑—鄂尔多斯南部Moho格架被引量:2
- 2016年
- 根据深地震反射数据的反射特征对布置在北秦岭—渭河地堑—鄂尔多斯南部的10个大炮(药量≥500kg)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反映下地壳—莫霍面结构的单次覆盖剖面。初步解释结果显示:在北秦岭,莫霍面反射的双程走时约为13s,自南向北缓慢抬升变浅,可能表示秦岭正在经历造山后的均衡演化过程;进入渭河地堑,莫霍面加深至15s左右,可能表明新生代形成后的莫霍面受到了强烈的挤压作用,渭河地堑两侧的莫霍面呈不对称上隆;在鄂尔多斯地块南部,莫霍面反射为14s左右,向北有逐渐抬升的趋势,但变化平缓,130~140km两侧的莫霍面具有显著的反射特征差异,可能代表了渭河地堑和鄂尔多斯地块南部的深部界限。
- 李洪强高锐王海燕李文辉卢占武侯贺晟熊小松
- 关键词:莫霍面深地震反射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