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 作品数:54 被引量:499 H指数:13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碎裂QRS波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无创心电学指标,其发生与心肌疤痕形成所导致的心电传导延迟和异常有关,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特别是心肌梗死患者。但fQRS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报道甚少,且fQRS波做为心梗后判断预后的指标亦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为此本文观察老年人心梗后f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54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常规和动态心电图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有无fQRS波分为2组,有fQRS波组29例;无fQRS波组25例。并对fQRS波阳性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ICD植入后放电治疗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①老年人心梗后碎裂QRS波发生率约为53.7%(29/54);②有fQRS波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9/29)显著高于非fQRS波组(2/25)(31.1%vs.8.0%,P〈0.05)。③有fQRS波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3/29)显著高于非fQRS波组(4/25)(44.8%vs.16.0%,P〈0.05)。④在有fQRS波组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8例,5例非持续性室速患者植入ICD,在6~18个月随访中均有数次成功放电治疗。结论fQRS波与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fQRS波对老年人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预测有一定价值。 蔡懿 梁冰 蔡鑫关键词:老年人 碎裂QRS波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GNB3C825T基因多态性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GNB3) C825T多态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皖北地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的降压方案,疗程为2周,记录2周前患者基线血压及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2周后回访测量用药后的血压水平,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对入选者GNB3C825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分型。并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及线性回归方法分析GNB3C825T基因多态性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影响。结果排除失访、未规律服药及副作用停药者,共8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成了此研究;其基因分布满足H-W遗传平衡定律;用药两周后GNB3C825T纯合子CC基因型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舒张压降压幅度也具有类似规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调整了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再次验证了上述结论。结论 GNB3C835T基因多态性与氨氯地平控制老年高血压疗效相关。 高莉 梁冰关键词:G蛋白Β3亚单位 基因多态性 钙离子拮抗剂 氨氯地平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展与外周血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114例NSCLC患者和3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水平,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肺鳞癌Ⅰ~Ⅳ期hTERT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34±0.018)×10^(-3)、(0.185±0.044)×10^(-3)、(0.576±0.267)×10^(-3)、(3.409±2.544)×10^(-3),Ⅰ、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Ⅰ~Ⅳ期hTERT活性分别为(0.156±0.006)×10^(-3)、(0.220±0.052)×10^(-3)、(0.630±0.282)×10^(-3)、(3.230±2.245)×10^(-3),Ⅰ、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鳞癌与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良性病变组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水平为(0.042±0.017)×10^(-3),与肺癌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显著升高,并与NSCLC临床分期正相关,提示其可作为肺癌诊断和临床分期的有益参考,但与NSCLC的病理类型无关。 周婉婉 梁冰 王效静 胡丙清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HTERTM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检测在老年高血压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 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检测,为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血管结构及功能损伤寻找有效的临床检测指标。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1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血压正常的老年人10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ba PWV及ABI。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BI低于对照组(P<0.05),ba PWV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ba PWV逐渐升高,ABI逐渐降低;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ba PWV高于无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P<0.05),ABI低于无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P<0.05)。结论:ba PWV和ABI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及功能损伤。 曹培 梁冰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病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CBL、PBL联合模拟培训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6 2017年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模拟培训的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临床规培学员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9月—2016年10月32名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3~33岁;本科20人,硕士12人。将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设为对照组,CBL、PBL联合模拟培训的教学模式设为研究组。将32名规培学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名,研究组平均年龄为(27.94±2.9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8.00±3.67)岁。对比分析2组学员在胸心外科规范化培训结束时出科的理论笔试、技能操作、临床病例分析成绩以及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2组学员在年龄、学历、入科前的理论考试成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员的理论笔试、技能操作、病例分析成绩分别为(88.69±2.41)分、(89.50±2.37)分、(85.06±2.38)分;对照组分别为(77.25±2.65)分、(79.31±2.21)分和(77.19±1.52)分。研究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总体教学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56.25%。研究组学员在理论笔试、技能操作、临床病例分析成绩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心外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应用CBL、PBL联合模拟培训的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员的理论成绩及动手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张雷 唐震 梁冰 李小军 贡会源 王彪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胸心外科 老年糖尿病前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前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均为≥60岁的老年人,包括26名正常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26例、糖耐量受损(IGT)40例及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患者30例,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等临床指标,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试者的颈动脉IMT;检测各组的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①IFG、IGT、IFG+IGT三组的IMT值、ET-1和NO值均高于NGT组(均P<0.01),IFG+IGT组的NO高于IGT组(P<0.05)。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与BMI、NO、TG正相关(P<0.01);NO与FINS、2 h PBG、HOMAIR、IMT、ET-1、TC、TG正相关(P<0.01);ET-1与NO、TG正相关(P<0.01),与FINS、HOMA-IR、HOMA-β正相关(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MT影响因子依次为收缩压、TG、BMI;ET-1的影响因子依次为NO、SBP、TG;NO的影响因子依次为SBP、HOMA-IR、PBG、TG。结论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已发生变化;与IMT相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与糖代谢紊乱有更好的相关性。 金国玺 梁冰 毕娅欣 何刚 于磊 胡小磊 张士荣 周静关键词:糖尿病前期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课程整合模式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合教学查房在全科医学专业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究课程整合模式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合教学查房在全科医学专业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2015级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实习的51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25人,对照组26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合教学查房方法,后通过出科考核、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2组出科考核成绩、患者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员自我认同度。结果出科考试成绩比较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成绩(62.76±3.23)、技能成绩(24.48±2.26)及总成绩(87.32±4.18)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带教老师评价表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专业知识(19.52±1.85)、沟通能力(19.44±2.10)、临床思维能力(19.64±1.89)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评价表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职业素养(26.04±1.51)、人文关怀(25.96±1.97)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习学员自我评价表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人文关怀(13.88±6.75)、团队协作(14.12±1.36)、未来规划(14.44±1.26)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合教学查房在全科医学专业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梁冰 王敏 郦忆文 高芳 王婵关键词:课程整合 全科医学 BNP、CRP、D-D联合检测对评估高龄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在高龄心房颤动(AF)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92例高龄CHF病人,其中CHF合并AF病人46例为AF组,CHF窦性心律者46例为窦律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成Ⅱ级、Ⅲ级和Ⅳ级。比较2组病人BNP、CRP、D-D、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在相同心功能分级情况下,AF组病人血浆BNP、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1),且2组心功能分级越高,BNP、CRP、D-D水平越高(P<0.01);AF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窦律组(P<0.01)。高龄CHF合并AF病人血清中BNP、CRP检测水平高低与心功能分级水平正相关。结论:高龄CHF合并AF病人血清BNP、CRP、D-D水平升高,明显高于CHF窦性心律者,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对诊断疾病严重性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陈美霞 梁冰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房纤颤 脑钠肽 血清碱性磷酸酶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梗死面积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间在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急诊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名作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血清碱性磷酸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血清ALP水平为影响急性脑梗死的因素之一,病例组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CI组中,血清ALP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P<0.05),血清ALP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ALP浓度水平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且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因此,血清ALP浓度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一个参考指标。 韩曼云 梁冰关键词:血清碱性磷酸酶 急性脑梗死 预后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全科住培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比较PBL与传统教学法在全科住培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1月入我科进行全科住培的全科医师及助理全科医师(共46名)分为2组,分别进行传统教学查房(对照组),PBL式教学查房(实验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出科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在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的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理论成绩、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答辩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PBL式教学法在全科住培教学查房中应用效果较好。 李苗 梁冰 郦忆文 杨庆宇 高芳关键词:PBL教学法 全科医师 教学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