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冰

作品数:32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肿瘤
  • 11篇消融
  • 7篇疗效
  • 6篇安全性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癌
  • 5篇肿瘤消融
  • 5篇腺癌
  • 5篇近期疗效
  • 4篇伤患者
  • 4篇烧伤
  • 4篇烧伤患者
  • 4篇手术
  • 4篇冷冻
  • 4篇恶性
  • 4篇恶性肿瘤
  • 4篇肝恶性肿瘤
  • 3篇胆囊
  • 3篇电穿孔
  • 3篇动物

机构

  • 26篇暨南大学
  • 4篇暨南大学第四...
  • 3篇广州市红十字...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31篇梁冰
  • 16篇牛立志
  • 15篇方刚
  • 15篇周亮
  • 15篇徐克成
  • 14篇曾健滢
  • 12篇曹阳
  • 9篇李书英
  • 7篇李家亮
  • 7篇姚飞
  • 7篇汪媛
  • 6篇刘建国
  • 6篇李忠海
  • 6篇李蓉蓉
  • 5篇张立贤
  • 5篇刘桂凤
  • 4篇邓春娟
  • 4篇孔小锋
  • 4篇彭亮
  • 4篇蔡懿

传媒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兔胆囊侧肝脏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研究靠近胆囊0.5 cm处不可逆电穿孔肝脏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3只作为实验动物,在靠近胆囊0.5 cm处肝脏进行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并于7 d后观察消融区域的肝脏病理反应和胆囊损伤情况。结果 3只动物均成功完成消融。消融7 d后,肝脏面原消融区平均直径3.00 cm黄色坏死灶,肝膈面形成1个平均直径1.67 cm类圆形黄色坏死灶。2只实验兔消融部位和腹壁、1只肝叶和膈肌发生小片段浅度粘连。2只肠系膜则与胆囊消融灶区发生严重粘连。光镜下可见肝大片坏死且消失,仅有部分凝固性坏死肝组织残留,外围有少量斑点状钙化,炎性肉芽组织和小胆管显著增生。肝门静脉血管平滑肌损伤不明显,肌层小范围纤维素样变性、胆囊黏膜上皮大部分坏死,胆囊外结缔组织水肿、胆总管部分黏膜上皮坏死,部分上皮仍存在,肌层完好。结论消融部位肝脏组织完全坏死,消融灶和周围组织分界明显,胆囊出现损伤,但无胆囊漏发生。因此,对于靠近胆囊的肝脏肿瘤而言,不可逆电穿孔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
梁冰牛立志曾健滢周亮周序珑方刚姚飞邓春娟汪媛张波李书英邓春梅杨惠霏李家亮刘建国徐克成
关键词:肝脏胆囊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大面积削痂植皮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选择烧伤中心ICU行大面积削痂植皮手术的患者54例,ASAⅠ~Ⅱ级。患者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 mg。入室后面罩吸氧,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Flo Trac压力换能器、Vigileo持续心排量监护仪和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及SVV。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双腔导管,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机械通气10 min后54例患者分为3组:容量通气模式(VC)组、压力通气模式(PC)组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PCV)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后10min(T1)、30 min(T2)、60 min(T3)、手术结束(T4)时的MAP、心率(HR)、CO、CI、SV及SVI;记录机械通气后T1、T2、T3及T4时的SVV、CVP、平均气道压(Pm)、峰压(Pi)、平台压(PL)及吸气最大流速(MF)。结果 3组患者各时点的MAP、HR、CI、CVP、Pm、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组、PCV组的SV值在各时点呈增加趋势,而PC组的SV呈下降趋势,VC组、PC组在T3时点的S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组在T2、T3、T4时的SVV、MF明显升高,与VC组、PC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组在各时点SVV值虽高于VC组(P〉0.05),VC组、PCV组在T2、T3、T4时点M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V能较准确地预测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下的烧伤手术患者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而在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或容量保证压力调节通气模式时,SVV的准确性受到明显影响。因此,在以SVV来评估心脏前负荷及指导烧伤患者的液体治疗时,应充分考虑通气模
张立贤曹阳彭亮王琳王爱群梁冰彭伟龙陈伟业
关键词:烧伤每搏量变异度
关节腔内不同剂量吗啡对膝关节镜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腔麻醉下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术后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入吗啡。C组:生理盐水;M1组:1mg吗啡;M2组:2mg吗啡;M5组:5mg吗啡。注药后1、4、8、12及24h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时间,24h内患者需追加镇痛药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镇痛时间,M5组>M2组>M1组>C组,吗啡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各吗啡组均呈下降趋势,M5组VAS评分值在各个观察点最小;术后需追加哌替啶的例数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M5组>M2组>M1组≈C组。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症发生率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关节腔内注入2mg吗啡因其镇痛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彭亮张立贤曹阳王爱群梁冰梁伟国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吗啡关节腔
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时剂量与肌松效应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使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Cis)全麻诱导及术中采用不同用药方式,观察其肌松效应及术后肌松残余情况。方法:选择我院烧伤中心90例ASAⅠ~Ⅲ级拟行全麻择期手术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患者入室后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 O2),用TOF-WATCH肌松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诱发肌颤搐反应。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实验Ⅰ: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0.5μg/kg,Cis的诱导剂量依据分组而定:C1组(0.1 mg/kg)、C2组(0.15 mg/kg)和C3组(0.2 mg/kg),到TOF的值为0时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待T1恢复到基础值的95%以上和TOFr〉0.75时结束观察。实验Ⅱ:上述3组患者的TOF的T1恢复到基础值95%时,C1组以2μg/(kg·min)作为起始速度持续输注Cis,C2组以3μg/(kg·min)速度持续输注Cis,C3组间断静脉注射Cis 0.03 mg/kg,根据T1值调整Cis用量,在开始缝皮时停止给予Cis。记录阶段Ⅰ全麻诱导给予Cis后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95和TOFr=0.75的时间;记录实验Ⅱ3组患者的恢复指数、T95、TOFr=0.75的时间、Cis的用药量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结果:实验ⅠC3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与C1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与C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3组患者的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95及TOFr=0.75与C1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但与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ⅡC3组患者的恢复指数、T95、TOFr=0.75及Cis的用量与C1组比较(P〈0.05),与C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2组各项指标与C1组比较(P〉0.05),C3组出现2例呼吸抑制。结论 :Cis应用于烧伤病人随剂量增加起效时间缩短,临床作用时间及肌松的恢复虽延长但并不明显;用持续静脉输注的方式可维持
张立贤曹阳李德维梁冰王爱群彭亮王琳
关键词:烧伤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
肝恶性肿瘤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IRE消融靠近大血管、胆囊等重要结构的肝肿瘤安全,短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然而本研究重点观察IRE消融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其局限性在于入组患者较少,且随访时间短,需进一步探讨该疗法长期疗效。
牛立志刘桂凤曾健滢蔡懿孔小锋梁冰周亮方刚李书英李忠海李蓉蓉徐克成
关键词:肝恶性肿瘤安全性近期疗效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兔肾研究
2015年
我们利用不可逆电穿孔(IRE)技术对小型实验动物肾脏进行消融,探讨IRE技术对肾肿瘤消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麻醉方法:新西兰白兔9只,雄性,体质量为(2.5±0.2)kg.麻醉方法参照文献[1].2.IRE消融术:设定IRE设备(美国AngioDynamics公司)的电极探针暴露长度为1.0 cm、电压1 500 V、脉冲长度70μs及针间距为1 cm.进针方向与肾脏纵轴面垂直,从肾脏最厚径处插入探针1.5 cm后输出电脉冲,术程约1 min.
方刚曾健滢牛立志梁冰周亮周序珑汪媛姚飞李家亮
关键词:新西兰白兔电穿孔麻醉方法实验动物肿瘤消融进针方向
兔胰腺不可逆电穿孔消融
2015年
近年来,微创消融外科的兴起为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都分别成为不能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目前,一种新兴的肿瘤消融技术——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消融崭露头角,并开始运用于治疗肝癌、肺癌与肾癌.由于该技术不受热降效应的影响,可有效消融大血管周边组织,并限制细胞外基质损伤和保护大血管及胆管架构,对治疗邻近门静脉、深静脉以及胆总管等重要管腔的胰腺癌可能是一种有重要意义的选择.本研究利用最新引进的美国纳米刀设备对兔胰腺进行纳米刀消融,探讨纳米刀对胰腺肿瘤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曾健滢牛立志梁冰周亮方刚周序珑汪媛姚飞李家亮刘建国徐克成
关键词:胰腺癌患者电穿孔不能手术切除肿瘤消融细胞外基质冷冻消融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使用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性局部进展胰腺癌,观察该技术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IRE消融术后30 d内不良反应并按照m RECIST标准评价术后(30±7)d客观疗效。结果共12例患者接受治疗,IRE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0 d内不良反应有穿刺点疼痛(5例,占41.7%)、恶心呕吐(3例,占25.0%)、咳嗽、术后低血糖、低钾血症、胃壁和十二指肠水肿各2例,占16.7%、胃潴留、发热及胸闷气促各1例,8.3%,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治疗相关性大出血、胆漏或胰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4 h、7 d血液淀粉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7)d评价效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2例,肿瘤缓解率(CR+PR)为83.3%。结论IRE消融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性胰腺癌,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牛立志曾健滢张怡湜梁冰周亮方刚李书英李忠海李蓉蓉陈继冰李朝龙王建南李海波穆峰徐克成
关键词:胰腺癌近期疗效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油画题材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进入新世纪,如何理解"中国",叙述"中国",在图像传媒中呈现"中国",在艺术形象中塑造"中国",成为一个日益被学术界、艺术界甚至普通大众关注的议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少数民族题材绘画是中国社会政治生态、民族审美趣味和画家自觉艺术表达结合的必然产物。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深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的传媒特性,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中国"艺术作品借物言志体现国家意识,彰显民族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不仅补充主流文化,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少数民族艺术作品中的民族形象分析为例,突破传统的民族美学研究,以"民族中国"为核心价值,探索少数民族创作参与塑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国家形象的具体途径,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创作,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主题,营造现代中国的审美品格以及对"大文化观"的审美追求,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艺术对接。
梁冰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少数民族题材国家形象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对重度烧伤患者削痂术容量复苏的指导意义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通过观察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削痂术中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探讨Pcv-aCO2对患者术后组织灌注及氧合的影响,为烧伤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液体复苏的综合目标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术毕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剔出试验。依据T基(诱导前)至T0(术毕)的Pcv-aCO2变化趋势将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H-H):Pcv-aCO2在T基至T0时间点间持续≥6 mmHg;第2组(L-H):Pcv-aCO2在T基时间点<6 mmHg,T0时间点≥6 mmHg;第3组(H-L):Pcv-aCO2在T基时间点≥6 mmHg,逐步降低至T0时间点<6 mmHg;第4组(L-L):Pcv-aCO2在T基至T0时间点间持续<6 mmHg。记录术毕及术后18 h心率(HR)、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Pcv-aCO2、乳酸等基本生理学指标,计算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O2ER)、等氧动力学指标,评价Pcv-aCO2与CI的相关性;分析液体复苏治疗后不同Pcv-aCO2水平的组织灌注及氧合变化。结果85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第1组(H-H):24例,第2组(L-H):8例,第3组(H-L):17例,第4组(L-L):36例。四组一般资料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总输液量、总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O2I在T0时间点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2ER在T0时间点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18时间点,4组受试者的氧供需指标及氧摄取率指标均无差异。T0时间点、T18时间点HR、血压、CI、CV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时间点Pcv-aCO2与CI有相关性(r=-0.221),但T18相关性减弱(r=-0.0485),术后0 h至18 h乳酸清除率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梁冰曹阳黄浩然罗福荣张志
关键词:烧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