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亮科
- 作品数:33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特色
- 夹板的局部外固定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疗骨折的特色,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原则.因地域或取材不同,有南北派之分,南派以杉树皮小夹板为代表,北派以柳木夹板为代表,两者各具特色.
- 梁亮科周观明陈志维李汉民
- 关键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
- 文献传递
- 个体化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个体化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AndersonⅡ型齿状突基底骨折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个体化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置钉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齿状空心加压螺钉置钉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置钉准确率)以及术后融合效果(包括枢椎愈合情况、螺钉松动或断裂发生率)。结果手术情况: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和置钉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融合效果:治疗组所有病例均得到骨性融合,无断裂或松动,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骨折不融合,3例伴有螺钉松动,1例出现螺钉断裂,治疗组的骨性融合率、螺钉松动或断裂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3D打印技术导板钉道置钉手术操作简单,置钉精确性高,能减少医生操作时间,提高术后骨折融合率,对临床上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有指导作用。
- 梁亮科禤天航
- 关键词:加压空心螺钉
- 多节段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后路融合方式选择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峡部裂的后路融合方式选择及操作要点。方法:2007年7月-2010年7月期间,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椎弓峡部裂19例,9例为L4、L5双侧的峡部裂,7例为L3、L4双侧峡部裂,3例为L3-5双侧峡部裂,共41节;无椎体滑脱5节,Ⅰ度滑脱11个节段,Ⅱ度滑脱20个节段,Ⅲ度5个节段。根据滑脱程度、椎间盘退变及突出情况选择融合方式,9节行后外侧植骨融合,32节行椎间植骨融合。从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5年,根据Lenke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情况:A级15例, B级4例;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3例,可1例。36节峡部裂引起的滑脱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复位,椎体高度较术前均恢复到临近节段高度。结论:出现症状的多节段腰椎峡部裂或并滑脱均需手术治疗,融合方式选择以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的基础上,无椎体滑脱或Ⅰ度以内的滑脱(排除椎间盘退变、突出、终板炎等),可以考虑后外侧植骨融合;如Ⅱ度以上的滑脱,或伴随腰间盘退变、突出、终板炎及椎管狭窄等,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
- 付忠泉关宏刚曹正霖梁亮科
-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椎间植骨融合后外侧融合
- TENOR内固定系统在跳跃性腰椎骨折脊柱重建中的作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36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年~6年,平均16个月。损伤椎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Frankel分级获得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腰惟的稳定性,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 罗汉文关宏刚刘汝落梁亮科
- 关键词:爆裂骨折TENOR内固定
- Iso-C 3D导航系统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 目的:探讨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
方法: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置钉的准确性。
...
- 沈源彬关宏刚陈苑妮肖隆艺梁亮科霍智铭
- 关键词:颈椎骨折颈椎脱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器
- 文献传递
- 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Andersonll A型齿状突骨折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Andersonll A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AndersonⅡA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1,行3D打印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和对照组(n=19,行单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置钉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螺钉松动断裂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活动度(CROM),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ASIA)。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透视次数更少、置钉次数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螺钉松动断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CROM、AS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JOA、CROM、ASI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JOA、CROM、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置钉次数,骨愈合快,螺钉松动断裂少。
- 彭仲华梁亮科
- 关键词:3D打印空心加压螺钉齿状突骨折
- 三维打印、ISO-C 3D导航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骨折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三维打印技术、ISO-C 3D导航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维组和导航组各18例。三维组采用三维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导航组采用ISO-C 3D导航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术后1周进行颈椎CT检查,观察螺钉位置并进行分级;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枢椎愈合情况,统计螺钉松动或断裂例数。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均短于导航组(P均<0.01)。三维组螺钉位置分级为0级16例、1级2例、2级0例,螺钉穿出率为11.11%(2/18);导航组螺钉位置分级为0级17例、1级1例、2级0例,螺钉穿出率为5.56%(1/18);两组螺钉穿出率比较P>0.05。两组均完成6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螺钉松动或断裂。结论三维打印技术、ISO-C 3D导航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骨折效果均较好,置钉准确率高,术后融合理想;前者术中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更短。
- 梁亮科禤天航王鹏关宏刚曹正霖霍智铭陈超
- 关键词:颈椎骨折空心加压螺钉
- CD34、MMP-9、VEGF、PCNA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CD3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巨细胞瘤(GCT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GCTB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GCTB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GCTB组织中CD34、MMP-9、VEGF、PC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GCTB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Jaffe分级以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34、MMP-9、VEGF、PCNA的阳性表达与GCTB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Jaffe分级、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CD34与MMP-9、VEGF、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1,0.424,0.401;P=0.015,0.025,0.025)。结论 CD34、MMP-9、VEGF、PCNA在GCTB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水平对GCTB的诊断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彭仲华梁亮科
-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_(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评价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采用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32例获平均20(6-40)个月随访。术后颈痛均得到明显缓解,6例术前合并神经损伤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所有椎间植骨得到融合。末次随访VAS评分、枢椎成角及枢椎移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未经特殊治疗,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无其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满足绝大多数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治疗要求。
- 王刚禤天航曹正霖关宏刚霍智铭肖隆艺陈超付忠泉梁亮科沈源彬
- 关键词: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
- 益气活血祛瘀法在预防腰椎术后综合征及对血清TNF-α、IL-6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祛瘀法对预防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后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和应用塞来昔布胶囊及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几率、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112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治疗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57例中6例出现腰椎术后综合征,占10.5%。对照组55例中11例出现腰椎术后综合征,占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的TNF-α、IL-6水平改善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益气活血祛瘀法能有效预防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血清的TNF-α、IL-6水平。
- 沈源彬关宏刚曹正霖霍智铭梁亮科
- 关键词:腰椎术后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