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连波

作品数:39 被引量:185H指数:11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篇学成
  • 14篇化学成分
  • 11篇青牛胆
  • 11篇海南青牛胆
  • 8篇山苦茶
  • 6篇色谱
  • 6篇挥发油
  • 4篇中药
  • 4篇相色谱
  • 4篇挥发油成分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清
  • 3篇生物碱
  • 3篇内皮
  • 3篇氨基酸
  • 2篇胆道
  • 2篇胆道结石
  • 2篇胆固醇
  • 2篇胆固醇浓度

机构

  • 39篇海南医学院
  • 5篇海南大学
  • 2篇东邦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39篇林连波
  • 16篇符小文
  • 12篇郭幼莹
  • 11篇郭玲
  • 8篇刘明生
  • 6篇刘月丽
  • 5篇周丹
  • 5篇艾朝辉
  • 3篇伍海涛
  • 3篇王九辉
  • 3篇申静
  • 3篇艾朝晖
  • 2篇邓子夫
  • 2篇吴妙媚
  • 2篇符光篆
  • 2篇黄奕弟
  • 2篇刘军保
  • 2篇韩丽
  • 2篇小岛启介
  • 2篇林强

传媒

  • 8篇海南医学院学...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药学学报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全国第四届天...
  • 2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山苦茶木脂素和鞣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南山苦茶木脂素和鞣质的医药用途及制备方法。其医药用途是防治胆色素型胆结石的生成和消炎、镇痛、治疗胆道结石导致的胆管炎症,降低血清胆汁酸和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其制备方法包括:(1).海南山苦茶用醇类溶剂提取;(2...
林连波伍海涛符小文王九辉艾朝晖刘军保郭玲
文献传递
海南山苦茶木脂素和鞣质的医药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南山苦茶木脂素和鞣质的医药用途及制备方法。其医药用途是防治胆色素型胆结石的生成和消炎、镇痛、治疗胆道结石导致的胆管炎症,降低血清胆汁酸和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其制备方法包括:(1)海南山苦茶用醇类溶剂提取;(2)...
林连波伍海涛符小文王九辉艾朝晖刘军保郭玲
文献传递
山苦茶对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介导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刘月丽周丹杨丞林连波黄奕弟黄凌
该研究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70万U维生素D3和高脂饮食喂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模型,预防性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山苦茶提取物,9周后,测定血液中TNF-α、CRP和VEGF的水平,并分离和培养骨髓内皮祖细胞(EP...
关键词: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功能
地杨桃酯类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地杨桃(Sebastianiachamaelea)全草的酯类化学成分,为系统研究地杨桃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地杨桃乙醇浸膏苯洗脱流份的酯类成分进行分离,经质谱库图谱对照,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份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13种酯类成分,其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含量最高,占总量58.76%。高级脂肪酸酯占总量的40.0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为28.83%。结论以GC-MS法能检测地杨桃全草的酯类化学成份,为研究其应用价值打下基础。
郭玲何萌林连波
关键词:酯类
山苦茶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探讨山苦茶提取物(Mallotus furetianus)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梯度浓度稀释山苦茶B、D,与DDPH反应,测自由基清除率及其EC50。一次性给大鼠腹腔注射VD370万U/kg,高脂饮食,建立AS模型,并预防性给予山苦茶B、D处理。9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测定SOD、NOS、MDA。迅速取出胸主动脉,制成宽3mm的主动脉环,保留内膜,并测定其内皮依赖性舒张能力。结果山苦茶可以清除自由基(山苦茶D>维生素C>山苦茶B),并可明显降低AS大鼠血清MDA水平,提高NOS、SOD活性,增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能力。结论山苦茶B、D增加AS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能力,可能与增强NOS活性、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刘月丽伍海涛王立群林连波
关键词:山苦茶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自由基
海南山苦茶叶低极性油状物成分的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山苦茶(Mallotusfuretianus)系大戢科野桐属植物[1],海南广布,资源极其丰富.其叶香味浓郁,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消食之功效,民间广作保健茶饮料用以解油腻、助消化[2].近年来,海南医学院课题组成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了对海南山苦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至今已得到单体并鉴定出十几种.
郭玲林连波
关键词:化学成分
山苦茶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祖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山苦茶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维生素D3和高脂饮食建立AS大鼠模型,预防性给予山苦茶高、低剂量(0.081g/kg、0.026g/kg)处理9周。处死大鼠,取骨干内骨髓,制成细胞悬液,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诱导其分化成EPCs,并测定EPCs增殖、粘附、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结果:模型组大鼠EPCs的增殖、粘附、迁移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均P<0.01),山苦茶提取物高剂量和维生素E组大鼠的EPCs的增殖、粘附、迁移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P<0.01),山苦茶提取物低剂量组大鼠EPCs的迁移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高于模型组大鼠(P<0.01),结论:山苦茶可以保护AS大鼠EPCs功能。
刘月丽周丹林连波杨承
关键词:山苦茶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祖细胞
地杨桃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2004年
目的 研究地杨桃 (Sebastianiachamaelea)挥发油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杨桃中挥发油 ,利用GC -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 ,通过计算机检索 ,对照质谱库图谱鉴定挥发油成分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结果 共分离并鉴定出 11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 3 ,7-二甲基 -6辛酮、3 ,7-二甲基 -2 ,6-辛二烯 -1-醇和n -棕榈酸 ,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 3 0 86%、19 95 %和 12 12 % ,三者占其总量的 62 93 %。 结论 提取的地杨桃挥发油具有药用性 ,为进一步药用研究提供帮助。
郭玲梁振益林连波
关键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植物药
强化仙桃红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强化仙桃红是以成熟的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Ker-Gawl)Haw.]果实为原料,用乙醇溶液浸提而获得的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红色素,再添加保色剂强化而成。该色素在pH3—8的介质中呈艳丽的紫红色,经初步毒性试验,证明安全无毒。
符光篆林连波吴妙媚邓子夫
关键词:仙人掌红色素食用色素
海南青牛胆生物碱的研究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研究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 hainanensis H. S. Lo et Z. X. Li) 藤茎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及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 M S, N M R, H M Q C, H M B C 及 Xray 测定结构。结果:3 种季铵生物碱以碘化物 形式 被 分 离 并鉴 定 为: 非洲 防 己 碱(colu mba mine , I) 、 S反 式 N甲 基四 氢 非 洲 防 己 碱( Strans Nm ethyltetrahydrocolu mbamine , I I) 及 S反式轮环藤酚碱( Stranscyclanoline , I I I) 。结论: I I I是新生物碱。
郭幼莹林连波符小文小岛启介荻原幸夫
关键词:海南青牛胆生物碱药物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