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衬
- 作品数:67 被引量:41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产妇产后心绪不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心绪不良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0例初产妇分别于分娩后1周逐一进行一般状况问卷调查,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产妇产后心绪不良的发生率,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产后心绪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80例产妇产后1周发生产后心绪不良167例,发生率为34.8%;产妇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产后出血、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新生儿呼吸衰竭、家庭支持系统等是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有上述高危因素作用的产妇,应加强围产期的精神卫生保健和心理援助。
- 杨衬彭碧玲吴丹
- 关键词:产妇产后心绪不良抑郁自评量表影响因素
- 糖尿病大鼠颈性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观察
-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的颈性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分析各组间cVEMP参数之间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实验动...
- 梁勇袁艺昕刘小龙黄雪琴杨衬张威李琦
- 3M加压固定带在CV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3M加压固定带在CV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6月住院术后留取双腔CVC导管的患者60例为常规组,采用常规3M透明贴膜进行导管固定;选取2013年7—12月住院术后留取双腔CVC导管的患者62例为试验组,采用常规3M透明贴膜进行固定导管后,加用3M加压固定带固定贴膜未能覆盖的导管部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移位率、打折率、贴膜卷边率及贴膜更换频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固定CVC导管的移位率、打折率、导管贴膜卷边率及更换频率分别为6%,6%,8%,8%,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2%,33%,5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7,13.94,27.87,18.57;P〈0.01)。结论试验组固定CVC导管的方法优于常规组,固定效果好,具有临床意义。
- 赵洁周敏郭佳华方向红李淑娟杨衬
- 先兆子痫及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的整体护理
- 2000年
- 运用护理程序对 6例先兆子痫及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及早、准确发现HELLP综合征 ;做好HELLP综合征的抢救 ,降低了母儿的死亡率。
- 杨衬林凤若
- 关键词:妊高征HELLP综合征整体护理先兆子痫
-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围产期护理
- 2001年
- 通过对 5 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并发心脏病类型与心力衰竭关系的分析 ,提出围产期主要护理措施是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监测 ;及早发现分娩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征象 ,做好围产儿的抢救及护理 ,确保母婴安全 ;产后做好教育 。
- 杨衬白满
- 关键词:妊娠心力衰竭护理并发症围产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护理对策
- 2001年
- 杨衬陈瑰荣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护理
-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6
- 2014年
- 妇科肿瘤一直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女性盆腔的解剖特点,妇科肿瘤患者其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加上肿瘤因素、手术创伤的疾病影响以及肥胖、高龄等个体原因,妇科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发人群,是妇科手术近期并发症之一,其中良性子宫肌瘤经阴道切除后,血栓形成发生率6%~7%,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12%~15%,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发生率12%~33%[1]。 DVT的临床表现比较隐匿,患者多无明显的不适感觉,漏诊率较高。虽然诊断相当困难,但确诊仍然要依靠临床表现,早期特征性的表现有患侧下肢肿胀、疼痛及不明原因的低热等[2]。一旦发病患者出现严重身心痛苦,甚至因严重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妇科肿瘤手术后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由此继发的肺栓塞发生率明显提高,病死率也相应提高。对妇科肿瘤手术后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质量,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3]。现就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杨衬陈瑞莉邓雪萍
- 关键词:妇科学肿瘤下肢静脉血栓
- 糖尿病大鼠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的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及糖尿病组(200只),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再按照造模的时间将糖尿病组分为糖尿病4、6、8、10、12周组,每组40只,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血糖、ABR、cVEMP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大鼠造模后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典型糖尿病症状,与对照组比较,血糖升高(P<0.01)、体重下降(P<0.01);糖尿病组从第6周开始出现ABR反应阈值升高(P<0.05);糖尿病组cVEMP阈值第8周(53.87±11.16dB nHL)、第10周(67.00±12.74dB nHL)、第12周(67.00±9.23dB nHL)升高(P<0.01),P1波潜伏期第8周(5.01±0.33ms)、第10周(5.37±0.45ms)、第12周(5.39±0.24ms)延长(P<0.01),N1波潜伏期第10周(8.98±0.86ms)、第12周(9.08±0.45ms)延长(P<0.01),但糖尿病组P1-N1波间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从造模成功第8周开始,cVEMP阈值开始升高、P1波及N1波潜伏期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庭终器损伤,提示cVEMP可作为早期诊断前庭功能损害的方法之一。
- 袁艺昕梁勇刘小龙黄雪琴杨衬张威李琦
- 关键词:糖尿病前庭功能
- 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观察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 37~ 42周 ,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 15 0例 ,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70例 ,对照组 80例。 2组均行催产处理 ,其中观察组加用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 ,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矫正手法 ,比较 2组生产结果。结果 观察组有 5 8例经阴道分娩 ,占 82 6 % ;对照组仅 19例经阴道分娩。 2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5 2 .2 1,P <0 .0 0 1)。
- 杨衬杨冬晓罗淑桂
- 关键词:持续性枕后位徒手矫正分娩
- 新生儿窒息复苏32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32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复苏要点,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方法按照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建立的复苏方案,对30例轻、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复苏。结果所有轻度及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经过复苏,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复苏后由原来的评分1min 3分以下2例、7分以下28例提高至5min 7分以下5例、8分以上25例,10min 8分以上30例,好转率100%,无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必须争分夺秒,熟练掌握复苏方案要点,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很重要。
- 刘美莲邓雪萍叶风珍杨衬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