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经华

作品数:72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文学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文化
  • 9篇侗族
  • 9篇杜甫
  • 8篇生态
  • 5篇民族
  • 4篇文学
  • 3篇地方性知识
  • 3篇叙事
  • 3篇异化
  • 3篇真相
  • 3篇少数民族
  • 3篇生态文化
  • 3篇盛唐
  • 3篇宋代
  • 3篇误读
  • 3篇历史真相
  • 3篇旅游
  • 2篇侗族大歌
  • 2篇遗产
  • 2篇原生态文化

机构

  • 46篇贵州财经大学
  • 12篇四川大学
  • 4篇广西大学
  • 2篇贵州财经学院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贵州省社会科...

作者

  • 63篇杨经华
  • 2篇吴媛姣
  • 2篇杨红梅
  • 1篇蒙爱军
  • 1篇董迎轩
  • 1篇李国新
  • 1篇周裕锴
  • 1篇严卿方
  • 1篇王国巍
  • 1篇李寅生
  • 1篇徐静
  • 1篇杨静

传媒

  • 6篇杜甫研究学刊
  • 5篇贵州民族研究
  • 4篇西华大学学报...
  • 4篇原生态民族文...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图书馆杂志
  • 2篇特区经济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教育文化论坛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戏剧文学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戏曲艺术
  • 1篇时代文学
  • 1篇阅读与写作
  • 1篇图书与情报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9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底下》的叙事策略研究
2022年
袁仁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其《太阳底下》通过剖析教育的唯成绩论现象,探讨了学生的发展问题。作品本身具有高超的叙事策略,采用倒叙手法增强了文本内容的可读性,运用内聚焦的叙述视角,指出一味强调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通过打破叙述时序,变换叙事频率和节奏展现了不同教育观念的冲突,意在突出素质教育观念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诉求。作者在文中高扬人性,呼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更是一个在太阳底下的事业。
杨佳丽杨经华
关键词:叙事策略
语言接触与文化涵化——从汉字崇拜看侗族北部方言区文化交融与跃迁
2023年
元明以来,汉语传入侗族地区,汉字崇拜习俗在侗族北部方言区逐渐形成。随着汉字所裹挟的文明带来的剧烈冲击,侗族北部方言区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因子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浸透着汉文化烙印的文化体系。汉字崇拜习俗的形成,加剧了侗族北部方言区全方位的涵化,从而造成侗族北部方言区文化跃迁。这种跃迁标志着一个族群在与他者日益激烈的文化交往交流中,不断超越自我,形成了一种新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杨经华
晚清南、北侗地区涵化差异管窥——以咸同年间侗民起义事件为分析中心被引量:3
2010年
中国侗族南、北方言的分化,是汉侗涵化差异的结果。清代咸同年间,北侗姜应芳起义全面"挪用"汉语书写传统进行自我表述,"模仿"汉族封建社会的国家建制,表明此时汉文化对北侗的冲击与渗透较为激烈,涵化程度极深。而南侗梁维干起义拒斥汉语书写,坚守侗族传统款组织体系,反映了此时南侗受到汉文化的冲击较小,涵化程度较弱,汉文化的移入还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
杨经华
关键词:涵化
寻找逝去的心灵——谈谈《左传》中几种独特的心理描写
2004年
在我国史传文学史上,《左传》无疑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史学著作。它以其简练、独特的心理描写揭示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凸现了个人的心理动机在历史事件中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史学叙事模式草创之际,《左传》独特的心理描写不仅在史学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而且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经华
关键词:《左传》心理描写心灵
“伪苏注”何以托名苏轼被引量:1
2008年
"伪苏注"是杜诗伪注中影响最为广泛、危害最为巨大、手法最为恶劣的一部杜诗注本。莫砺锋先生曾经指出,"伪苏注"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宋代的黄庭坚提出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学思想密切相关。但笔者认为,"伪苏注"的出现,同时还是以苏轼为代表的逞其"聪明颖悟"、不求言必有据、追求翻空出奇的学术风气影响与启发下的畸形产物。换言之,"伪苏注"的出现,与苏轼个人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
杨经华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契机——“侗歌入世”的经济反思被引量:1
2010年
从精神本质而言,生态文明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是侗族大歌所根植的沃土;而侗族大歌所传输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理念也正是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侗族大歌"入世"之后,一方面缘于外部力量的敦促,另一方面也为了兑现一个民族庄重的承诺,侗乡必须全面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才能为侗族大歌的传承奠定基本的物质条件。
杨经华吴媛姣
关键词:侗族大歌生态文明
地方性生态知识的价值重估——《传统文化中的生计策略》读评
2017年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传统文化中的生计策略——以侗族为个例》指出,维护生态安全关键不在于技术的改进,而在于尊重当地的原生文化,珍视这种文化所拥有的地方性知识与经验积累。该书对侗族地区生计策略所体现的文化理性进行系统的审视,吹响了从文化角度解决生态危机的新的历史号角。
杨经华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侗族
盛世中的自赎——杜甫扬瘦抑肥的美学思想被引量:3
2006年
在艺术审美领域,盛唐人以肥为美。但是,杜甫却在举世尚肥的背景下高举瘦硬尚骨的旗帜,表现出对当时审美主流的游离,引发了后世广泛的质疑。杜甫的审美选择,应该放在整个盛唐“世尚轻肥”的沉沦世风中去考察,杜甫对盛唐审美主流的消解与颠覆的背后,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内涵,读者可以聆听到他在那种温柔沉醉的世风中对“骨气”的孤独呐喊。
杨经华
关键词:杜甫盛唐
百年误读:潘光旦“冯小青影恋说”评析被引量:3
2014年
百年前,我国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出版《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首次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冯小青进行心理分析,指出小青的悲剧根源在于其性压抑而致其心理变态。由于受到梁启超等学者的赞赏,冯小青为性心理变态者之定论遂不可更改。然而,从文学阐释的角度看,潘先生的研究正是对一个文学文本的科学误读。
杨经华
关键词:潘光旦误读
侗族“款”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发掘构想——以贵州三穗款场为中心被引量:4
2012年
在北部侗族地区,随着鼓楼、花桥、侗族大歌等侗族标志性符号的丧失,人们逐渐失去了族群记忆的文化依托。三穗款场是整个侗族地区唯一明确以"款场"作为地名的的乡村集镇,承载着侗族北部地区侗人对款文化的全部记忆。以三穗款场为中心,建立"款文化空间区",对款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发掘与保护,必然会推动侗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唤醒北部侗族地区日益淡漠的族群认同意识,从而促进地区文化与经济的共生与共荣。
杨经华
关键词:遗产旅游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