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利

作品数:15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抑菌
  • 2篇抑菌活性
  • 2篇溶剂
  • 2篇无溶剂
  • 2篇无溶剂反应
  • 2篇晶体
  • 2篇晶体结构
  • 2篇活性
  • 2篇
  • 1篇续断
  • 1篇氧化苦参
  • 1篇氧化苦参碱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药用植物资源
  • 1篇植物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山奈

机构

  • 5篇武汉生物工程...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9篇杨明利
  • 4篇吴杰
  • 3篇周乐
  • 3篇张武岗
  • 3篇潘腾
  • 3篇吴联
  • 3篇柯贤炳
  • 3篇冉晓娅
  • 1篇游林红
  • 1篇翁涛
  • 1篇王秀军
  • 1篇揭晶
  • 1篇蔡由生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合成化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α-和4α-唑取代-5α-雄甾-3,17-二酮的绿色合成被引量:1
2013年
表雄酮经Jones氧化、溴化得2α-溴-5α-雄甾-3,17-二酮,后者与系列唑在无溶剂熔融条件下反应得标题化合物。与溶剂法比较,该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收率高,且绿色环保。
柯贤炳潘腾吴杰杨明利
关键词:无溶剂反应
16β-唑取代-3β-羟基-5α-雄甾-17-酮的绿色合成被引量:1
2012年
表雄酮经16-位溴化后与唑在无溶剂条件下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16β-唑取代-3β-羟基-5α-雄甾-17-酮(3a~3e),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3β-羟基-16β-咪唑-5α-雄甾-17-酮(3a)的绝对构型经X-射线单晶衍射证实其16β-构型。
柯贤炳潘腾吴杰杨明利
关键词:无溶剂反应晶体结构
蚕沙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蚕沙70%乙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对不同溶剂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了不同萃取物分别对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氯仿相>正丁醇相,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香豆素/内酯和黄酮类/酚类。
吴联李定刚周乐张武岗冉晓娅杨明利
关键词:蚕沙抑菌活性萃取物
续断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建立了续断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续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王秀军杨明利吴杰翁涛
关键词:续断HPLC指纹图谱
荷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荷叶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浴浸提对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顺序为:B(料液比)>D(乙醇浓度)>A(提取温度)>C(提取时间),从而得到乙醇提取荷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0 min、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40℃。正交试验表明,重现性和稳定性试验与正交试验所得的结果一致。该研究为荷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与依据,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游林红揭晶杨明利蔡由生
关键词:荷叶总黄酮
2,3α-环氧-3β-咪唑-5α-雄甾-17-酮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2013年
5α-表雄甾经Jones氧化与溴化反应制得2α-溴-5α-雄甾-3,17-二酮(3);3与咪唑在DMF/K2CO3体系中反应成功地合成了2,3α-环氧-3β-咪唑-5α-雄甾-17-酮(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和XRD表征。4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1.061 5 nm,b=0.581 7 nm,c=1.628 9 nm,α=γ=90°,β=105.594°,R1=0.042 9,ωR2=0.114 3。
柯贤炳潘腾吴杰杨明利
关键词:晶体结构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为了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苦参水提液中氧化苦参碱的分离效果,选择5种大孔吸附树脂,并采用HPLC定量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氧化苦参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LSA-21和LSA-30的分离效果明显优于LSA-40,HP-10和AB-8;LSA-21在pH10.0和0℃时吸附效果最好,其动态饱和吸附率为14.52mg/mL,静态饱和吸附率为6.88mg/mL。最适洗脱剂为体积分数30%乙醇,解吸率可达90%以上,由此得到的氧化苦参碱含量约为37%。静态饱和吸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在较低温度范围(0~10℃)内影响显著;静态吸附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小,其中在吸附的前2h内。吸附速率很大且基本恒定,2h之后吸附速率变得非常小。
杨明利周乐冉晓娅张武岗吴联
关键词:苦参氧化苦参碱大孔吸附树脂
秦岭龙胆化学成分研究Ⅲ
秦岭龙胆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植物,是秦巴山区特有的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对秦岭龙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总结了龙胆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并对其药理研究进展做...
杨明利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山奈酚龙胆科苷类萜类成分生物碱类
文献传递
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以新狼毒素B为原料,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以溴乙酸为羧基甲基醚化试剂,分别合成出2种羰基还原产物F1和F1-0及2种羧甲醚化产物B1和B2。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新狼毒素B及其4种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新狼毒素B相比,F1对所有供试菌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程度增加,F1-0的抑菌活性有微小减弱,B1和B2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均明显减弱。初步说明新狼毒素B分子中的7,7,″4,′4 4个酚羟基中的2个为主要活性基团,且不同活性基团对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的选择性影响很大;羰基不是新狼毒素B的主要活性基团。
冉晓娅周乐张武岗杨明利吴联
关键词:抑菌活性结构修饰构效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