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兰
- 作品数:39 被引量:260H指数:9
-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师范生教育实习态度及师范素质培养现状调查——以宜春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体现,是培养合格师资不可缺乏的必要环节。本文在调查宜春学院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的态度及师范素质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对教育实习工作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合格师资的培养提供参考。
- 李艳兰李宜萍周玮
-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实习
- 儿童期亲子分离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攻击性影响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亲子分离经历对个体成年后自杀意念、攻击性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攻击性问卷对江西省2所高校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亲子分离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分离经历大学生(χ2=4.052,P=0.044),且在绝望(3.84±2.72)、乐观(0.96±0.99)、睡眠(1.74±1.26)、自杀意念(6.54±3.90)、愤怒(2.76±0.75)、敌意(2.70±0.62)、攻击总分(2.63±0.49)上得分显著高于无分离经历大学生(2.87±2.35,0.75±1.02,1.49±1.21,5.12±3.51,2.47±0.71,2.60±0.63,2.51±0.49,P<0.05)。开始分离年龄越小、分离时间越长、父母与孩子的联系频率越少、由祖辈或其他人监护,成年后其自杀意念、攻击性水平越高。结论:儿童期亲子分离经历对个体影响具有持续性,会影响到其成年后的自杀意念、攻击性水平。
- 李艳兰
- 关键词:自杀意念攻击性大学生
- 有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采用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问卷调查表对365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与683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智能与知识、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上,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男留守大学生在灵性与超越上得分显著低于男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女留守大学生在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上得分显著低于女无留守经历大学生;文史类专业除正直与勇气因子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5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理工类专业6个因子两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级的提高,有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差异越来越小。
- 高国华李艳兰
- 关键词: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 大学新生恋爱心理浅析被引量:3
- 2003年
- 大学新生恋爱严重影响其学习和身心发展。本文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造成大学新生恋爱的原因及其危害。高校要采取措施加强教育 ,引导新生走好情感生活的关键一步。
- 李艳兰
- 关键词:大学新生恋爱高校
- 中学校园受欺凌者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学生欺凌行为问卷(中学版),对江西省4所中学977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一年来,有27.0%的中学生遭受不同程度与类型的欺凌,且男生、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自单亲或重组家庭学生、家庭氛围较差的学生与相应群体比较更容易遭受欺凌(χ^2=4.872、63.057、5.440、6.414、26.073)。90.5%的受欺凌者遭受过言语欺凌,84.5%的受欺凌者遭受到多种不同类型的欺凌,49.6%的受欺凌者每周至少遭受一次欺凌,41.7%的受欺凌者在教室遭受过欺凌,74.6%的受欺凌者遭受过同班同学的欺凌,54.4%的受欺凌者看到他人遭受欺凌时会选择“报告老师”让老师介入处理,39.0%的受欺凌者还是另一起欺凌事件的发动者。
- 李艳兰缪丽珺黄颖
- 关键词:中学校园
- 江西省大学生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调查大学生问题行为报告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1 00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积极心理品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问题行为报告率为24.5%,社会适应与情绪障碍、学习问题、恋爱与性问题、神经精神障碍的报告率分别为26.4%,33.6%,12.3%,31.6%。在问题行为报告率中,男生(31.2%)高于女生(20.2%),农村学生(26.8%)高于城镇学生(18.2%)、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学生(31.1%)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24.5%)(χ~2值分别为15.65,7.79,10.51,P值均<0.01)。有问题行为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均低于无问题行为大学生(t值分别为-8. 45,-9. 7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50)、来自农村家庭(OR=1.52)与问题行为呈正性相关,家庭外支持(OR=0.71)、勇气(OR=0.64)、节制(OR=0.67)与问题行为呈负性相关。结论大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问题行为,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李艳兰皮俊敏
- 关键词:精神卫生统计学
- 地方高校师范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4
- 2012年
- 顶岗实习在提高高师生教育教学技能、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压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制约着顶岗实习可持续发展。只有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通力合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顶岗实习才能进一步完善并取得更大成就。
- 李艳兰张承霞汤江南
- 关键词:地方性院校高师生顶岗实习师范教育
-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在中小学校,来自教师的心理伤害比较普遍、隐蔽,不易被人觉察。一旦学生受到心理伤害,往往是长期的,难以消除,直接影响其学习兴趣与人格发展。教师特殊的地位、自身素质、教育理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等导致其教育教学行为失当、造成学生心理伤害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有效降低教师压力、提高教师素质等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
- 张承霞李艳兰
- 关键词:心理伤害
- 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自杀态度问卷(SAQ),对随机抽取的6所高校7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中立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态度;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大二年级学生对自杀者更持理解、宽容态度,大四年级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矛盾、中立态度;亲子关系良好、生活满意度高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安乐死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歧视态度。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杀态度。结论大学生自杀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 李艳兰
- 关键词:心理学自杀
- 大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关系被引量:4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特点,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6所高校768名在校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及自杀意念情况。结果13.2%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生自杀意念为14.0%,高于女生的12.6%;理科学生为16.2%,高于文科学生的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杀意念组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水平(100.11±9.26),(211.30±52.40)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90.34±12.14),(143.28±3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躯体化、抑郁、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强迫症状和恐怖因子对自杀意念有明显预测作用。结论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和谐可以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
- 李艳兰
-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自杀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