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电子电信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文物
  • 3篇皇太极
  • 2篇努尔哈赤
  • 2篇建筑
  • 2篇大清
  • 1篇遗风
  • 1篇生活区
  • 1篇盛世
  • 1篇太庙
  • 1篇女真
  • 1篇女真人
  • 1篇清朝
  • 1篇清代
  • 1篇清宫
  • 1篇清王朝
  • 1篇文化精神
  • 1篇文物展
  • 1篇历史博物馆
  • 1篇历史贡献

机构

  • 9篇沈阳故宫博物...

作者

  • 9篇李晓丽
  • 1篇温淑萍

传媒

  • 5篇沈阳故宫博物...
  • 1篇收藏家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略论“珠帘玉墀——清代后宫生活用品展”的内容与设计
2015年
2015年8月,沈阳故宫博物院在后宫生活区西配宫新增了一个常设展览'珠帘玉墀——清代后宫生活用品展',这个展览的展厅面积为143.47平方米,展线为22米,共展出了66件(套)精美清代宫廷历史文物。这个展览的举办,弥补了后宫生活区除宫殿建筑和室内原状陈列,缺少后妃生活用品的缺憾;同时,通过古建筑与历史文物的交相辉映,以及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的和谐展现,进一步表现了沈阳故宫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展示了沈阳故宫作为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
李晓丽
关键词:文化生活区后宫历史文物
从盛京太庙谈其对清朝的特殊历史作用
2017年
根据清初盛京太庙内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入关后恭藏皇家宝册的介绍,来论述其在清朝所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从而深入了解这里所保存的关于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当年清王朝兴起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不仅都是满族在发展壮大这一历史进程中的物质见证,同时也证明了清初这座建筑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为清朝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李晓丽
关键词:历史作用历史贡献
沈阳故宫院藏琉球二龙戏珠纹盘的发现
2009年
琉球,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海域,又称'中山三十六岛',总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古时的琉球国四面环海,曾是中国的藩属国,与中国历代王朝一直有着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数百年来,由于中国朝廷接受贡奉或购买,使大批珍贵琉球文物流向中国,现今有大量的琉球文物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和其他博物馆内。随着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对文物的大肆劫掠和毁损.
李建华温淑萍李晓丽
关键词:海域文物
沈阳故宫:满族文化精神之所在
沈阳故宫是大清王朝人关以前创建和使用的宫殿建筑群,是大清王朝的发祥地,是大清王朝草创和兴起时期主要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正是在这里的近二十年间,实现了女真这个古老民族向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的转变,实现了后金汗国向大清王...
李晓丽
关键词:民族文化精神努尔哈赤皇太极大清王朝女真人
文献传递
彩釉官造 名窑遗风——清宫仿古瓷承载的古风古韵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仿古瓷为研究对象,分析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仿古瓷的造型、纹饰、釉色、款识,探讨清宫仿古瓷的仿制工艺和创新精神,阐述清三朝仿古瓷的背景、工艺、风格、创新以及时代特点,由此展现清代对古代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思想。
李晓丽
关键词:仿古瓷官窑
《大清盛世——沈阳故宫文物展》的策展理念
2011年
2011年1月,沈阳故宫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合作,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大清盛世——沈阳故宫文物展》,共展出了120件套精美的院藏文物,展期三个月。这个展览在台湾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展览期间,共有10余万人次前往参观,各大媒体都有连续的报道。可以说,《大清盛世——沈阳故宫文物展》是近年来沈阳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规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大型外展。
李晓丽
关键词: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文物
盛京宫殿的定名与皇太极崇汉思想
满族是一个世代生息繁衍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少数民族,以采集、渔猎为生,素以尚武闻于世。历史上以满族前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政权,因其封闭和刚愎在与中原民族冲突和交流中,未能及时充分的借鉴和吸收中原的先进文化而昙花一现。努...
李晓丽
关键词:皇太极努尔哈赤
文献传递
民国以来沈阳故宫古建筑群的变化与使用
2009年
沈阳故宫古建筑群自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创建,至1783年乾隆帝第四次东巡期间西路宫殿建成,包括清入关前和入关后两个时期,历时近160余年。至清代末年,共有建筑130余座。民国年间,有少部分建筑因多年失修毁坏严重而被拆除,尚存建筑112座。民国以后,出于保护和管理沈阳故宫建筑群的需要,又陆续复原和增建了一些近现代建筑。本文拟对民国以来沈阳故宫古建筑群的改建、增建和使用情况做以述要,以体现沈阳故宫历史建筑与宫廷原状陈列有机结合的使用功能特点。
李晓丽
关键词:古建筑群建筑民国
浅议盛京宫殿皇帝寝宫的定名
2008年
沈阳故宫为清入关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创建的宫殿,乾隆时期增建。它分为东、中、西三路建筑,其中中路部分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台上五宫'等建筑,为皇太极时期所建。皇太极本是一位女真(后来称满族)皇帝,建筑盛京皇宫时,他并没有进入真正的中原文化区,其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还保留着女真(满族)民族的一些特征。然而在对盛京部分宫殿的命名上,他却完全接受了汉文化,以中原文化中美好的词汇及寓意赋予其寝宫的定名。本文将就皇太极与其后妃居住的寝宫定名进行分析,希望从一个侧面来反映皇太极早期的'崇汉'思想,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指正。
李晓丽
关键词:皇太极文化皇帝建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