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良
- 作品数:68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KZ-28型可控震源车负刚度隔振系统的研究
- 2021年
- 可控震源是物探领域的重要设备,其在低频段的隔振性能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勘探的效果。以KZ-28型可控震源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负刚度隔振系统,通过降低刚度提高原隔振系统在低频段的隔振效率,并通过仿真验证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可控震源车隔振。将负刚度系统引入可控震源车实物模型,进行了隔振效果测试。结果表明,该负刚度隔振系统能将提高隔振效率提升15%以上。负刚度隔振系统应用于可控震源车具有可行性,为后续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 李建良李波鞠传坤陶知非李淑清
- 关键词:隔振性能可控震源
- 一种基于Agent的人流模拟模型构建和模拟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gent的人流模拟模型构建和模拟方法,包括构建区域模型,景区均匀划分成若干网格,设定网格的基础属性、承载属性和可达属性以构建网格属性,所有网格属性共同构成景区的区域模型;构建实体模型,设定游客的基础属...
- 张怡李建良陈浩阳
- 水用检波器快速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 2012年
- 为检测水用检波器在固定频率的灵敏度,以便快速准确地确定检波器的好坏,设计了水用检波器快速测试仪.测试仪主要由信号源模块、功率放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显示模块等部分组成,以ATmega128为主控芯片,利用A/D转换芯片AD7663进行数据采集,将检波器的灵敏度实时地显示在液晶屏上,以便观察.测试结果表明,快速测试仪的最大偏差为0.5,μV/Pa,测试结果与标称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93%.可见,快速测试仪的测试结果准确,且重复性较好.
- 李淑清刘兴华李建良
- 关键词:灵敏度
-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
- 一种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装置,它由安装于壳体内的光源、聚光镜、光电转换及放大器件、光栅副、光栅谐振子和光栅调节器共同组成;所述光栅谐振子置于准直后的光源与光电池之间;其特征在于:由若干组指示光栅与主光栅叠放在一起组成振幅...
- 李淑清陶知非南忠良李建良付连昆
- 文献传递
- 光栅振动检测系统中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 2009年
- 针对高频光栅振动信号的处理要求,设计了基于DSP的振动信号处理系统。采用状态机的方法克服了信号采集不同步的影响,并结合DSP软件细分算法实现了光栅振动信号的高倍细分。测试数据表明:该系统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宽、实时性强,可集成光栅振动传感器应用于微位移、微振动的测量领域中。
- 南忠良马骁李建良李淑清
- 关键词:光栅数字信号处理器振动信号同步采集
- 东北管网热媒炉运行工况测试与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通过对东北管网在役热媒炉的全面调查与测试,提出了热媒炉在热效率、负荷率、空气过剩系数和排烟温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提高热媒炉自控技术含量、合理分配负荷、热媒炉尾部防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并在加强热媒炉技术管理方面提出了设想。
- 许铁姜保良刘艳双李云杰李建良
- 关键词:热煤炉热油管道输油管道热负荷热效率
- 电网实时监控系统中电参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 实时地监视电网关键点的电压、有功、无功、相对功角等参数,对掌握电网实际的静态和动态行为,指导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用PCI2008AD同步采集卡作为数据采样的硬件支持,解决多路电压电流信号的同步采样问题...
- 李建良
- 关键词:电力系统实时监测正交分解法频率估计
- 文献传递
-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波理论和方法 ,它是一种实现检测地震波信号的地震勘探技术。采用光栅谐振子为敏感元件 ,将大地震动的机械信号转换成光调制信号—莫尔条纹 ,再用光电接收器件将其转换成数字化电信号输出。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装置能够直接将大地震动的机械信号转化为脉冲数字信号输出 ;并以记数的形式采样 ,避免了器件的精度不同对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质量的影响 ,从而简化了组装工艺。文中阐述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
- 李淑清南忠良门长峰李建良付连昆陶知非
- 关键词:地震勘探莫尔条纹敏感元件油气勘探
- 海上四分量地震波检测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四分量地震波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顶盖、压电检波器、上隔板、万向架、套筒、下隔板及三个磁电式检波器;所述外壳是由中间管路相连的上下两个圆筒状壳体构成外壳上、下部分;顶盖设于外壳上部顶端,且外壳上部内...
- 李建良李淑清南忠良
- 震源车车队跟随控制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为实现在野外施工过程中多辆震源车以车队形式跟随行驶,采用领航驾驶模型,采取实时记录领航车行驶的自身状态信息,即时发送给后续车辆进行自动跟随行驶的方法。自动跟随车辆根据获取的速度和航向角等信息进行控制,首先提出了融合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控制算法,并设计控制器,确定了控制算法的执行规则,以保证车辆间的安全距离。通过Carsim/MATLAB仿真验证,将提出的控制方法与线性二次型控制(LQR)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方法能够在纵向控制上满足加速、匀速、降速等工况的跟随行驶,在横向控制上能够进行180°和90°等弯道跟随行驶,且与领航车保持良好的安全距离。
- 李建良杨宁南忠良陶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