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烈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RP-HPLC法研究了在盐度33、水温(28.0±1.0)℃的自然海水中盐酸沙拉沙星单剂量围心腔注射(剂量10 mg·kg-1)和单次药饵投喂(剂量30 mg·kg-1)给药后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围心腔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药时曲线较适合用二室模型来拟合,而药饵投喂给药后血淋巴中药时曲线较适合采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来拟合。药饵给药下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生物利用度(F)为61.6%。药饵投喂给药下大量药物分布到了肝胰腺,肝胰腺血药峰浓度(C max)和AUC0-t分别是血淋巴的24.4倍和18.7倍,分别是肌肉的51.9倍和62.0倍;药物在肝胰腺和肌肉中消除都很快,分别在给药后5 d和36 h低于0.1 mg·kg-1。由此可见,盐酸沙拉沙星药饵给药下吸收好,达峰值高和生物利用度好,且在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消除快,是较为理想的防治对虾细菌性疾病的抗菌药物。
- 李国烈王元房文红沈锦玉周俊芳
- 关键词:盐酸沙拉沙星凡纳滨对虾药动学生物利用度
- 土霉素在斑节对虾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被引量:4
- 2011年
- 在自然海水(盐度33),水温为(28.0±1.0)℃养殖条件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口灌(100mg/kg)和围心腔注射(20mg/kg)2种给药途径下,土霉素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围心腔注射和口灌给药下,血药药时曲线均适合采用二室模型拟合。围心腔注射下血药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80.71±13.12)mg/L、378.25mg.h.L-1、17.398h;口灌给药下的相应值分别为(21.98±3.32)mg/L、324.52mg.h.L-1、23.372h,土霉素在斑节对虾体内的生物利用度(F)为17.16%。口灌土霉素后,肝胰腺Cmax为(138.655±21.375)μg/g,是血药的6.3倍、肌肉峰浓度的130.2倍,药物在肝胰腺中含量最高;然而,肌肉和肝胰腺中土霉素消除较快,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8.18h和19.311h。根据我国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限量规定,水产品中土霉素的最高残留限量(NY5070-2002)为0.1mg/kg,结合本试验研究结果,斑节对虾使用土霉素后的休药期为5d,肌肉可食组织即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要求。
- 孙贝贝胡琳琳房文红周俊芳周帅李国烈
- 关键词:土霉素斑节对虾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 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被引量:2
- 2012年
- 在水温为(29.0±1.0)℃、盐度为3.3%条件下,以30mg/kg的剂量单次药饵投喂凡纳滨对虾盐酸沙拉沙星后,分别取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盐酸沙拉沙星在肝胰腺中的药物残留浓度远高于血淋巴和肌肉,后两者的药物残留浓度比较低而且血淋巴中的残留浓度高于肌肉;给药后盐酸沙拉沙星在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消除速率快慢不一,在肌肉中消除速度最快,肝胰腺中的消除速度快于血淋巴。
- 李国烈胡琳琳胡伟国房文红孙贝贝黄伟周帅
- 关键词:盐酸沙拉沙星凡纳滨对虾药物残留休药期
- 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强毒株HNBX-1的分离鉴定与毒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水养殖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发生率高和流行面广等特点。本文从患红体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HNBX-1,经生化实验结合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基因鉴定为副溶血弧菌。毒性实验表明,弧菌HNBX-1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极强,感染24 h时的LD50为3.5×104cfu·mL-1;对其重要毒力基因———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溶血毒素相关基因(TRH)和Ⅲ型分泌系统(T3SS1和T3SS2)的分析结果显示,HNBX-1中的TDH、TRH以及T3SS2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T3SS1的4个毒力基因中的VP1689(vscK)和VP1694(vscF)基因扩增为阳性,表明该副溶血弧菌菌株的强毒特性与其携带的T3SS1密切相关。
- 李林桂周俊芳李新苍李丽房文红姚小娟李国烈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毒性
- 黄芩苷与甘草酸对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将黄芩苷(baicalin,BL)和甘草酸(glycyrrhizin,GZ)口灌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探讨其对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在体内的代谢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CYP3A活性的影响。异育银鲫连续7 d分别口灌黄芩苷(100 mg/kg)和甘草酸(100 mg/kg),以口灌玉米油作为对照。末次给药24 h后每组随机取10尾腹腔注射恩诺沙星(10 mg/kg),采用单个动物连续采血,HPLC测定血浆恩诺沙星和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mfloxacin,CIP)浓度,分析药动学及其参数;同时每组选取6尾检测肝微粒体CYP1A和CYP3A活性。结果表明:(1)黄芩苷(BL)和甘草酸(GZ)对恩诺沙星的吸收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恩诺沙星峰浓度(Cmax)降低,曲线下面积(AUC)减少;(2)口灌BL和GZ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消除半衰期(t1/2z)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总体清除率(CLz/F)则增大,说明黄芩苷和甘草酸促进了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消除;(3)口灌BL和GZ后,BL组和GZ组的Cmax-CIP/Cmax-ENR比值分别为1.48%、2.22%,对照为0.95%;BL组和GZ组的AUC0-t-CIP/AUC0-t-ENR比值分别为2.16%、1.76%,对照组为1.7%。综合分析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峰浓度、Cmax-CIP/Cmax-ENR和AUC0-t-CIP/AUC0-t-ENR比值可以得出,黄芩苷和甘草酸对恩诺沙星N-脱乙基具有诱导作用;(4)与对照组相比较,BL组和GZ组的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CYP1A标志酶)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CYP3A标志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说明黄芩苷和甘草酸对CYP1A和CYP3A都有诱导作用。结合以上结果,认为黄芩苷和甘草酸加速了恩诺沙星的消除和其代谢产物CIP的生成,很可能与诱导CYP1A和CYP3A活性有关。
- 房文红周常孙贝贝李国烈杨先乐李新苍胡琳琳
- 关键词:异育银鲫恩诺沙星黄芩苷甘草酸CYP450
- 对虾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摘 要;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土霉素、恩诺沙星碱、盐酸恩诺沙星、氟甲喹和复方新诺明在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体内的药动学.(1)甲砜霉素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吸收和消除均快于氟甲砜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蛋白...
- 房文红胡琳琳孙贝贝李国烈周帅写腊月周俊芳李新苍
- 关键词:对虾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氟甲喹复方新诺明
- 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与消除规律研究
- 本文建立了盐酸沙拉沙星(Sarafloxacin Hydrochloride)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中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方法,研究了盐酸沙拉沙星与凡纳滨对虾血淋巴...
- 李国烈
- 关键词:盐酸沙拉沙星凡纳滨对虾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蛋白结合率休药期
- 异育银鲫P450家族CYP3A136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7
- 2011年
- 根据5种硬骨鱼已知CYP3A序列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以异育银鲫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CYP3A基因片段,根据得到片段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全长cDNA。得到异育银鲫CYP3A基因全长为1 769 bp,开放阅读框为1 545个核苷酸,编码514个氨基酸。其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58.624 ku,理论等电点为6.30。将异育银鲫CYP3A序列理论编码氨基酸序列提交细胞色素P450命名委员会(Cytochrome P450 NomenclatureCommittee)并由其命名为CYP3A136。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与稀有鲫、草鱼、鲦同源性较高,并且具有高度保守的血红素结合区域FXXGXXXCXG。异育银鲫CYP3A基因的半定量RT-PCR显示,在肝和肠组织中转录水平最高,在肾和鳃中次之,其余组织较低。
- 朱磊胡晓房文红胡琳琳李新苍李国烈写腊月
- 关键词:异育银鲫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