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生

作品数:71 被引量:159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疾病
  • 7篇免疫
  • 7篇病毒
  • 7篇传染
  • 6篇动物
  • 6篇马立克氏病
  • 6篇鸡马立克氏病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奶牛
  • 5篇腹泻
  • 5篇传染性
  • 4篇性疾病
  • 4篇养牛
  • 4篇疫苗
  • 4篇兽疫
  • 4篇饲料
  • 4篇农村
  • 4篇小反刍兽疫
  • 4篇绵羊

机构

  • 43篇甘肃省动物疫...
  • 28篇甘肃畜牧工程...
  • 6篇甘肃农业职业...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张掖市动物疫...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省家畜繁...

作者

  • 71篇李勇生
  • 13篇赵秋霞
  • 12篇张莉
  • 11篇韩庆彦
  • 11篇贺奋义
  • 10篇郭慧琳
  • 8篇刘根新
  • 8篇贺泂杰
  • 7篇王子坚
  • 6篇徐峥嵘
  • 4篇高生智
  • 4篇孟林明
  • 4篇潘永红
  • 3篇王福厚
  • 3篇詹芳
  • 3篇张延贵
  • 2篇曹丽萍
  • 2篇刘全元
  • 2篇哈利
  • 2篇何彦春

传媒

  • 16篇畜牧兽医杂志
  • 9篇国外畜牧学(...
  • 7篇中兽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牛业科学
  • 3篇今日畜牧兽医
  • 2篇中兽医医药杂...
  • 2篇中国饲料
  • 2篇畜牧兽医科技...
  • 2篇北方牧业
  • 2篇中国草食动物...
  • 1篇农村养殖技术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甘肃畜牧兽医
  • 1篇饲料广角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6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动物医学用喂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物医学用喂药装置,包括储药管和扩张咬合板,所述连接头的上端旋拧有内螺纹固定环,所述内螺纹固定环的两侧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手指固定孔,所述储药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固定有活塞杆,所...
刘旭史万贵刘全元高生智李勇生詹芳王子坚潘永红
文献传递
一种养殖场动物消毒用喷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养殖场动物消毒用喷淋装置,涉及喷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箱体,箱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两根连接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臂,横臂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之间...
孙剑峰王占利李勇生张莉康新华豆玲赵雯王雪莹李元曦
甘南牦牛三种血液原虫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弓形虫、环形泰勒虫、新孢子虫3种甘南牦牛血液原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掌握3种血液原虫在甘南牦牛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弓形虫hypothetical protein基因、环形泰勒虫Tams1基因、新孢子虫Nc-p43基因为靶标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检测3种血液原虫的多重PCR方法,并检测甘南地区629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牦牛3种血液原虫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检测弓形虫、环形泰勒虫和新孢子虫D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0.01、0.02、0.01 ng·μL^(-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弓形虫、环形泰勒虫和新孢子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29%、3.66%、5.88%,并存在混合感染现象,整体混合感染率为13.68%;季节性流行病学分析显示,3种原虫单一感染率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最低(P>0.05),整体感染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0.05)。按不同年龄分析,0~3岁牦牛3种原虫的整体感染率为27.83%,大于3岁的整体感染率27.46%(P>0.05)。分析风险因素发现,季节和年龄均不是牦牛感染3种原虫的风险因素(P>0.05)。本研究成功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牦牛弓形虫、环形泰勒虫和新孢子虫的鉴别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并检测了甘南地区牦牛三种血液原虫的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陈亚明李勇生高生智张莉徐庚全潘阳阳余四九
关键词:牦牛原虫多重PCR流行病学调查
控制规模化猪场环境污染的措施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规模化养猪场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猪肉的同时,也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污染。本文通过对污染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对规模化养猪场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不仅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养猪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李勇生赵秋霞
关键词:猪场环境污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瘟热被引量:5
2007年
李勇生刘根新
关键词:犬瘟热病毒VIRUS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致死率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被引量:6
2016年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和消化道黏膜坏死、糜烂或溃疡为特征,感染牛也可表现肺炎、流产、出血综合征、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等多种临床症状。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感染称为黏膜病。发生该病后会导致产奶量下降、产肉率降低、繁殖障碍、生长迟缓等,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李晓霞李勇生贺奋义韩庆彦贺泂杰赵秋霞郭慧琳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防控措施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
病理技术在动物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2014年
病理技术是预防、控制和研究动物疾病的常用技术,尤其对于动物疾病鉴别诊断和动物医疗纠纷鉴定作用巨大。本文通过对病理技术作用的阐述,认真分析了病理技术在动物疾病防制中的作用和应用,旨在引起动物医疗工作者重视,充分利用病理技术有效诊断。
李勇生贺奋义韩庆彦张小宁
关键词:病理技术动物疾病
凉州区鸡马立克氏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病理学研究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是鸡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可以引起鸡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鸡产业的健康发展。凉州区是我省养鸡业较为集中的地区,近几年出现了鸡马立克氏病新的流行,并有向周边地区扩散...
李勇生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流行病学病理变化防制措施
文献传递
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巴氏杆菌病的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筛选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牦牛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设计药物治疗比对方案。结果表明:在病料中分离出巴氏杆菌,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等综合判定为牦牛巴氏杆菌病。药敏实验结果为对OTC(土霉素)、AKN(丁胺卡那)、AMP(氨苄青霉素)、SMM(磺胺甲氧嘧啶钠)CFX(头孢呋新)等抗生素敏感。最终筛选出的药物氨苄西林钠治愈率达90.80%,高于土霉素75.34%、复方磺胺甲氧嘧啶钠69.24%以及对照组自愈率的26.03%。
豆思远豆玲卢旺银徐峥嵘李勇生
关键词:牦牛巴氏杆菌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提取物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提取物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2头月龄相近,初重为(436.18±25.42)kg的西门塔尔公牛,随机按4组×3重复×6头分组。各组肉牛分别饲喂日粮+0%、0.1%、0.2%、0.3%的杜仲叶提取物。预饲期7d,正试期40d。结果表明:(1)与0%杜仲叶提取物组相比,0.1%杜仲叶提取物组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21.71%(P<0.05),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10.98%(P<0.05)。(2)与0%杜仲叶提取物组相比,0.2%、0.3%杜仲叶提取物组肉牛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0%杜仲叶提取物组相比,0.1%、0.2%、0.3%杜仲叶提取物组肉牛血清中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0.3%杜仲叶提取物组肉牛血清中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0.2%、0.3%杜仲叶提取物组肉牛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日粮添加低水平(0.1%)杜仲叶提取物,肉牛生长性能最佳;日粮添加中高水平(0.2%、0.3%)杜仲叶提取物能提高肉牛血清免疫力。
张莉李勇生牛琼赵雯梁斌
关键词:杜仲叶提取物肉牛血清生化指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