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克

作品数:44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14篇食管
  • 13篇鳞癌
  • 10篇食管鳞癌
  • 9篇基因
  • 9篇干细胞
  • 7篇端粒
  • 7篇端粒酶
  • 7篇肿瘤
  • 7篇转录
  • 7篇转录酶
  • 6篇蛋白
  • 6篇端粒酶逆转录...
  • 6篇逆转
  • 6篇逆转录
  • 6篇逆转录酶
  • 5篇预后
  • 5篇食管肿瘤
  • 5篇细胞瘤
  • 5篇母细胞

机构

  • 2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6篇郑州大学
  • 15篇河南省肿瘤医...
  • 3篇河南大学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淮阳县人民医...
  • 2篇开封市中心医...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44篇李克
  • 16篇樊青霞
  • 9篇王居峰
  • 8篇何炜
  • 8篇刘文静
  • 7篇邢莹
  • 6篇刘莺
  • 6篇林娜
  • 6篇侯新芳
  • 6篇王鑫
  • 5篇刘瑞敏
  • 5篇韩雪飞
  • 5篇徐淑宁
  • 4篇马岚
  • 3篇刘献志
  • 3篇张智峰
  • 3篇郑玉玲
  • 3篇张振宇
  • 2篇史祖宣
  • 2篇张艳玲

传媒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癌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药材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参皂苷Rg3对人肺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VEGF bF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肺鳞癌SK-MES-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种植SK-MES-1细胞建立人肺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5ml.d-1)、低剂量Rg3组(0.5mg·kg-1.d-1)、中剂量Rg3组(1mg·kg-1.d-1)和高剂量Rg3组(2mg·kg-1.d-1),每日灌胃1次,共28次。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的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研究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bFGF的表达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3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各实验组抑瘤率分别达到41.47%、61.29%和80.14%,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明显受抑,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Rg3能够抑制移植瘤VEGF、bFGF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皂苷Rg3具有显著的抗肺鳞癌移植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bFGF表达有关。人参皂苷Rg3作为一种新的抗肺鳞癌药物,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王鑫李克林娜樊青霞郑玉玲
关键词:肺鳞癌人参皂苷RG3移植瘤VEG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髓母细胞瘤患儿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髓母细胞瘤患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髓母细胞瘤的患儿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EFS)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率,Cox模型比例风险评估行多因素分析。结果Log-rank检验示:高NLR组(NLR>4.94)的5年PFS率和OS率(22.2%、22.2%)低于低NLR组(NLR≤4.94)(45.6%、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P=0.009,OS:P=0.001);高PDW组(PDW>15.90)的5年PFS和OS(52.3%、66.5%)高于低PDW组(PDW≤15.90)(27.1%、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P=0.032,OS:P=0.0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PFS:P=0.006,OS:P=0.009)、术后是否放疗(PFS:P=0.011,OS:P=0.001)是影响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示:术后未进行放疗(PFS:P=0.048,OS,P=0.008)、NLR>4.94(PFS:P=0.023,OS:P=0.003)及PDW≤15.90(PFS:P=0.028,OS:P=0.006)是影响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NLR的升高和PDW的降低,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越差,NLR和PDW可能为儿童髓母细胞瘤患儿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周金桥刘玉峰李克刘献志张振宇
关键词:血小板分布宽度髓母细胞瘤预后
CUB结构域蛋白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CUB结构域蛋白1(CUB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CDCP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8例,其中40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癌及手术切缘癌旁组织中CDCP1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肺癌及切缘组织病理切片中CDCP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CDCP1高表达率(67.5%)高于癌旁组织(32.5%),随TNM分期增加,CDCP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CP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率(57.7%)高于癌旁组织(14.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CDCP1表达率(67.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8.5%)(P〈0.05);CDCP1表达与肺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0.804,P=0.031);Cox分析显示TNM分期(OR=1.216,95%CI:0.649~5.525,P=0.012)和CDCP1(OR=0.526,95%CI:0.153~0.426,P=0.009)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DCP1可能是肺癌多阶段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分子之一,可能成为肺癌分子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刘洎林波李克
关键词:肺癌生物标志物
金属硫蛋白1H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检测金属硫蛋白1H(MT1H)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分析MT1H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MT1H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T1H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和骨良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分析MT1H表达和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在体外将MT1H基因转染人骨肉瘤细胞U2OS,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T1H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核因子(NF)-κB、抑制性κB(IκB)-α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MT1H在骨良性疾病和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1±0.52) μg/L和(2.17±0.78) μg/L,其在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8.966,P〈0.05)。MT1H在Ⅰ~ⅡA期、ⅡB~Ⅲ期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8±0.69) μg/L、(2.45±0.82) μg/L,其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P〈0.05)。转染MT1H基因后,骨肉瘤细胞MT1H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MT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相比,MT1H真核质粒转染骨肉瘤细胞系U2OS 72 h后,细胞增殖加快。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MT1H转染组A值分别为0.38±0.03、0.36±0.03、0.42±0.03;与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相比,MT1H转染组A值升高(F=4.213,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MT1H转染组细胞中NF-κB的相对表达量分为0.56±0.05、0.53±0.05、0.92±0.07,IκB-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06、0.62±0.09、0.34±0.08,与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相比,MT1H转染组NF-κB蛋白表达上调、IκB-α蛋白表达下调(F=44.581、14.927,均P〈0.05)。 结论MT1H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血清中表�
侯新芳李帅吴晨徐淑宁李克王居峰
关键词:骨肉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增殖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食管鳞癌临床观察
药物治疗作为食管癌术前辅助或术后治疗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已渐渐被人们重视。20世纪90年代随着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吉西他滨等新药的出现,食管癌治疗的疗效突出,联合用药效果令人满意。近年来大量...
徐淑宁何炜李克樊青霞
关键词:沙利度胺实体瘤食管鳞癌化疗治疗
文献传递
结肠癌细胞核受体PXR表达对CPT-11化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核受体PXR表达的变化对CPT-11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XR蛋白在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HT29和HCT116中的表达。通过莱菔硫烷、利福平分别敲低或上调PXR受体的表达,利用MMT或流式细胞术研究其表达下调或上调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3株结肠癌细胞株LS174T、HT29、HCT116中,LS174T细胞的PXR表达水平最高(P=0.000)。莱菔硫烷处理后,LS174T细胞中PXR表达明显减弱(P=0.000),CPT-11作用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3),对CPT-11敏感性增强;同时利用利福平处理后,LS174T细胞中PXR表达增强(P=0.000),CPT-11作用后,细胞增殖明显加速(P=0.019),对CPT-11敏感性降低。结论:结肠癌细胞核受体PXR表达的变化对于CPT-11化疗敏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可能在结肠癌耐药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史祖宣汤喻李克陈静岳冬丽樊青霞
关键词:莱菔硫烷利福平伊立替康
神经型钙黏附蛋白的表达对食管鳞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以及RNA干扰(RNAi)沉默N-cadherin基因表达对人食管癌细胞系EC9706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和RT-PCR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将N-cadherin基因的RNA干扰载体稳定转染至EC9706,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NAi的效果;运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RNAi后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N-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29.0%(18/62)、61.3%(19/31)、75.8%(4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6.916,6.924,4.486,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cadherin mRNA的相对含量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0.6631±0.0162vs0.4613±0.0239,0.1538±0.01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242,P<0.01).RNAi后EC9706中N-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下降;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显示,EC9706的体外侵袭能力也降低.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N-cadherin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恶化有密切的关系.RNAi沉默N-cadherin基因表达能够使EC9706体外侵袭能力降低.
李克王鑫何炜林娜樊青霞
关键词:食管鳞癌RNA干扰EC9706细胞
硼替佐米对HCT8细胞增殖、凋亡及黏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对HCT8细胞增殖、凋亡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梯度(12.5-200nmol/L)的硼替佐米作用于HCT8细胞后,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25nmol/L的硼替佐米作用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β-catenin、cyclinD1和NF-κB表达.结果:硼替佐米对HCT8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25nmol/L的硼替佐米作用48h诱导细胞的凋亡,凋亡率为1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调了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下降了NF-κB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论:硼替佐米可以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并有可能增加细胞之间的黏附,降低肿瘤的远处转移.
陶海云李克樊青霞
关键词:硼替佐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修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命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目的基因的质粒pEGFP-hTERT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入人骨髓MSCs中,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扩增。通过RT-PCR和PCR-ELISA对转染前后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进行检测。将转染细胞在EGF和bFGF的联合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并用RT-PCR进行鉴定。结果: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hTERT mRNA表达阴性,且端粒酶呈阴性而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hTERT mRNA表达阳性,且端粒酶呈阳性。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在体外已连续传到第35代,而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传到第20-25代左右已衰老死亡。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经EGF和bFGF的联合诱导后,较多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且经RT-PCR检测表明,神经元特征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亚单位M(NF-M)表达增强。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可以在人骨髓MSCs中获得异位表达,并能诱导人骨髓MSCs的端粒酶活性。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不仅可以使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寿命明显延长而且不影响其维持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李克刘瑞敏韩雪飞马岚邢莹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端粒末端转移酶
大肠癌组织c-Met和VEGF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c-M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两者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51例大肠腺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和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Met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5%(37/51)和52.94%(27/51);与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c-Met、VEGF均为阳性时MVD值为37.94±7.53,单一阳性时分别为30.67±1.45和23.82±7.45,均为阴性时MVD值最小,为13.64±5.33。大肠癌组织中c-Met和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614,P<0.05。结论:c-Met和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刘文静马杰李克刘莺侯新芳王居峰
关键词:肠肿瘤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