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海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性引诱剂
  • 2篇引诱
  • 2篇引诱剂
  • 2篇诱捕
  • 2篇透翅蛾
  • 1篇杨干透翅蛾
  • 1篇杨透翅蛾
  • 1篇诱捕器
  • 1篇蛀干害虫
  • 1篇害虫
  • 1篇白杨
  • 1篇白杨透翅蛾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郭广忠
  • 2篇张学海
  • 1篇林国强
  • 1篇吴元伟
  • 1篇李镇宇

传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学院...

年份

  • 1篇1988
  • 1篇198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杨干透翅蛾性引诱剂研究初报
1988年
一、材料1.性引诱剂;顺3,顺13—十八碳二烯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成。2.诱捕器:为粘胶屋脊形,自制。3.粘虫胶:为辽宁锦州南山化工厂生产。
伍佩珩李镇宇张学海郭广忠程同浩孟常孝
关键词:杨干透翅蛾性引诱剂诱捕器
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利用的研究被引量:5
1985年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是我国北方杨树主要蛀干害虫之一。据在北京市调查,每年苗木被害率可达70%,防治又较困难,采用40%氧化乐果1:800倍液喷洒,需喷6—8次,才能控制。1982—1984年采用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对成虫发生期进行监测,可准确地预测成虫发生期在北京地区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初期,直至10月中旬结束,历期可长达5个月之久,并测到有第二代成虫的出现。性诱与化防相结合,不仅减少喷药次数,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护天敌,而且提高防治效果,每亩在不喷农药的情况下可挽回损失95元。诱芯采用200μg剂量即可,诱捕距离可达100—200米。在整个成虫羽化期不必更换诱芯。
伍佩珩李镇宇魏康年张学海林国强郭广忠吴元伟
关键词: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诱捕蛀干害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