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儿童卫生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农民人口占了60%多.儿童保健事业不仅事关医学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了解农村儿童保健中存在的问题,对改善本地区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 廖捷刘建新
- 关键词:农村儿童卫生保健
- 1812例足月小样儿胎儿宫内发育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了解足月小样儿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妇幼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1~12月在东莞市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71 112例足月活产儿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东莞市足月小样儿发生率为2.55%,以女性为主,其孕母具有年龄偏低、产次低、文化程度低的特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环境及生活因素是导致足月小样儿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要针对年轻初孕、文化程度低的孕妇,加强宣教和心理辅导,消除重男轻女思想,杜绝胎儿性别鉴定,积极治疗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从而减少足月小样儿的发生。
- 刘建新罗焰琼廖捷
- 关键词:足月小样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高危因素妇幼保健
- 早产与足月婴儿气质特点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质维度及类型进行比较,为早产儿的科学教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内标化的Carey婴儿气质问卷,对80名早产儿及80名足月儿进行气质评价。【结果】早产儿中难养型气质比例多于足月儿,在气质的九维度中,早产儿坚持性差、注意分散度高、易回避及反应阈低下,而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和情绪本质无差异。【结论】早产儿气质类型及特点与足月儿存在差异,应根据早产儿气质特点,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养方式。
- 刘建新廖捷赖雪芳
- 关键词:早产婴儿气质
- 东莞市流动人口孕期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围产期高危因素分布特点和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加强外来流动人口高危妊娠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2005-01-01/12-31在东莞市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75088例孕产妇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动人口高危因素暴露率高于本市人口的有:过期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异常妊娠分娩史、胎盘早剥、多次人流;流动人口产前检查率、剖宫产率低于本市人口,而出生窒息率、死胎死产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高于本市人口。结论基本情况、剖宫产史、胎位不正仍是目前孕期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应针对流动人口加强宣传教育,落实保障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收入,完善妇幼三级网络建设等措施,减少孕期高危因素,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刘建新罗焰琼廖捷
- 关键词:流动人口孕期高危妊娠
- 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结构特点,为多动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儿童心理门诊抽取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多动症儿童各30例,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验,对智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多动症儿童韦氏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且智商变异性大,在各亚型中,混合型智商最低。结论多动症儿童智力受损是客观事实,不同亚型多动症智力结构和缺损程度存在差异,提示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认知机制不完全相同,应对多动症患儿进行区别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 刘建新廖捷罗焰琼静进
- 关键词:多动症智商
- 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因子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因子,探索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认知缺损发生机制,为多动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儿童心理门诊抽取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多动症儿童各30例,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验,对多动症患儿的各智力分测验进行公因子提取,并进行因子分析和组间比较。结果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因子有差异。结论不同多动症亚型智力结构和缺损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多动冲动型和注意缺陷型认知机制不完全相同,应对多动症患儿进行区别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 刘建新静进廖捷罗焰琼
- 关键词:多动症
- 东莞市2004~2014年出生缺陷调查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出生缺陷的发展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4年东莞市住院分娩的1 395 155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11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8.54‰,总体呈上升趋势。②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以下特征:a高龄孕母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b双胎或多胎妊娠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P〈0.01);c东莞市户籍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非东莞市户籍(P〈0.01);d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P〈0.01),不同片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出生缺陷类型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腭裂、神经管畸形、马蹄内翻足。④民营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公立医院(P〈0.01)。结论东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类型前3位与全国相同;出生缺陷发生率在孕母年龄、户籍、怀孕胎数、围产儿性别、出生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加大民营医院出生缺陷监测质控水平。东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 刘建新钟柏茂隗伏冰易泉英廖捷刘彦慧
- 关键词:干预围产儿
- 东莞市2007~2012年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分布情况以及探讨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本地区出生缺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利用本市接生登记系统收录2007~2012年全市66所监测医院分娩儿童共865904例,分析出生缺陷流行特征。结果2007—2012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19.1‰,出生缺陷有升高的趋势;男婴发生率高于女婴,母亲汉族发生率高于其它民族,常住人口高于流动人口,文化程度高中高于其它文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种缺陷中排名前10位的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多指(趾)、唇腭裂、马蹄内翻足、地中海贫血、神经管畸形、并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和肢体短缩,发生率分别为18.8%、15.4%、9.2%、8.3%、5.5%、3.3%、3.2%、2.7%、2.0%和1.9%。结论东莞地区出生缺陷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和G6-PD缺乏,医疗机构应加强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及孕前G6-PD缺乏疾病的遗传咨询,降低本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
- 廖捷刘建新钟柏茂
- 关键词:围生儿干预措施
- 东莞地区13815例出生缺陷性别差异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出生缺陷病种间发病率是否具有性别差异性,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对东莞市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所出生的活产儿童进行监测共728 453例,出生缺陷13 815例,并对不同性别间各种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728 453例,出生缺陷13 81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8.96%;出生缺陷存在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出生缺陷病种为:唇腭裂、小耳或无耳、外耳其它畸形、肛门闭锁或狭窄、尿道下裂、多指(趾)、并指(趾)、腹裂、先天性心脏病、G6PD缺乏;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出生缺陷病种为:神经管畸形、马蹄内翻足、胎儿水肿综合征。结论不同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性染色体在出生缺陷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作用,应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研究。
- 廖捷刘建新钟柏茂刘彦慧
- 关键词:性别
- 广东省东莞市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为了解东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特点,有效降低死亡率,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方法:利用东莞市妇幼卫生信息直报网络收集的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导出到EXCEL数据表,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2004年以来,各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流动人口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其死因顺位中,先天异常所占构成比逐年上升,而肺炎、腹泻死因有所下降,早产及出生窒息虽总体上有下降趋势,但仍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的现状,应引起包括医疗单位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证我国的出生人口素质,除了做好孕期保健、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等必要措施之外,社会各界应行动起来,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共同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 廖捷刘建新陈爱娟林领章
- 关键词: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