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出血
  • 2篇动脉
  • 2篇眩晕
  • 2篇血性
  • 2篇糖尿病并发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卒中患者
  • 2篇下肢动脉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期
  • 2篇病变

机构

  • 13篇昆明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师娟
  • 7篇张红莲
  • 4篇周红英
  • 4篇杨正宇
  • 3篇舒可
  • 3篇彭霞
  • 3篇罗晓惠
  • 3篇吴进
  • 2篇郭莞莹
  • 1篇张虹雨
  • 1篇冯燕
  • 1篇曹丽玲
  • 1篇罗志刚
  • 1篇杨云霞
  • 1篇杨姝
  • 1篇胡大春
  • 1篇张鸿青
  • 1篇何蓓
  • 1篇孙敏
  • 1篇杨云鹏

传媒

  • 2篇神经病学与神...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5
  • 2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眩晕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健康者30名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BAEP测量结果 ,并对BAEP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BAEP的各波峰潜伏期及间期数值均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眩晕患者中,BAEP异常14例,异常率为46.7%,其中30岁及以下异常率为20.0%,31~50岁异常率为50.0%,51岁及以上异常率为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眩晕患者异常率为52.9%,女性眩晕患者异常率为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眩晕患者异常率为35.3%,合并其他脑干受损眩晕患者异常率为6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患者BAEP异常多由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期或长期缺血所致,不同年龄段、性别及类型眩晕患者的异常率存在较大差异,采用BAEP可对受损部位进行定位分析,受累范围可根据单双侧异常加以判定。
师娟
关键词:眩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2017年
目的分析NCV在诊断DP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接诊的32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CV对DM患者中DPN进行筛选,分析各神经传功功能以及MCV、SCV和波幅、波宽、波形、潜伏期等。结果糖尿病病程>5年患者的阳性率较高,有刺痛、四肢远端麻木等症状患者DPN的阳性率更高;在四肢神经病变中,胫后神经病变和腓总神经病变较为常见,波形和波宽均出现明显变化,传导速度的波幅特异性较高。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直接影响到周围神经病变,测定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师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
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变化和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病程的关系。另选择正常健康者8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UA(524.46±75.95)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48.43±71.4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情的加重,血清UA水平呈增高趋势,轻、中、重型三组脑梗死患者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UA含量与病情有一定相关性。脑卒中患者血清UA明显升高为重型患者,可以尽早用抗自由基药物。
师娟
关键词:脑梗塞尿酸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B超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下肢动脉病变 B 超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B 超,观察2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双侧腘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管壁形态、血流方向,测量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 20例中血管内膜粗糙、增厚(Ⅰ型)的占30%;血管管腔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Ⅱ型)的占50%;管腔明显狭窄(Ⅲ型)的占20%。结论定期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 B 超检查,对尽早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发现和治疗下肢动脉病变有较大的帮助。
杨正宇罗晓惠肖春华刘淑媛张红莲杨云霞彭霞吴进周红英舒可师娟郭莞莹王若怡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下肢动脉病变B超
螺旋CT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择75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缺血性脑梗死43例,出血性脑梗死32例,于临床症状出现6h^20d内均经颅脑CT平扫,分析其CT图像特征。结果缺血性脑梗死发病部位,10例位于额顶叶,15例位于颞顶叶,8例位于基底节,6例位于小脑,4例为一侧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发病部位,6例位于额顶叶,11例位于颞顶叶,6例位于基底节,8例位于小脑,3例为一侧大面积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患者CT征象包括脑回征、浮云征及假肿瘤征;出血性脑梗死患者CT表现分为非血肿型和血肿型。结论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具有不同的CT表现,正确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师娟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螺旋CT
85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2011年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广大学者对脑卒中所伴发抑郁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许多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张红连师娟周红英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的观察
2004年
目的本文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正常人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的对比分析.方法采用美国麦迪根公司20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双侧胭动脉,足背动脉.结果显示双侧胴动脉及左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正常人慢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右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与正常相比尚未达显著水平P>0.05.双侧胴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较正常人增高,血管阻力较正常人增高P<0.05.结论定期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进行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检查,尽早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预防和治疗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罗晓惠孙敏马艳杨正宇张红莲彭霞舒可吴进周红英师娟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下肢动脉血液动力学
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同型半胱氨酸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观察。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项目;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方法采用循环酶法,试剂用浙江康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用奥林巴斯5421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012年1~7月住本院神经内科,100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观察。脑梗死标准按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全部经头颅CT和MRI确诊。结果①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脑梗死组与低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脑梗死的同型半胱氨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脑梗死组与低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脑梗死组的收缩血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脑梗死组与低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脑梗死组的舒张血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型高血压)在导致脑卒中事件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因此,同时控制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可能进一步地降低脑卒中事件发生风险。
舒可张鸿青郭莞莹罗晓惠杨正宇张红莲胡大春彭霞周红英师娟木崇仙
关键词:脑梗死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出血性梗塞被越来越重视,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把握治疗时间窗的选择以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方法:对所选18例出血性梗塞患者做临床分析。临床中早期抗凝对预防再栓塞有重要意义,为避免出血性梗塞,严格选择病例,正确抗凝,且在缺血性中风早期使用,及时发现出血性梗塞,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师娟张红莲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治疗时间窗
个体化精准选择内镜治疗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安全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究应用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endoscopicinjection sclerotherapy, EIS)、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esophageal varix ligation, EVL)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3种手术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VL组、EIS组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组,每组30例,对比各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止血率、再发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手术止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其他两组更长,EVL组远期再发出血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3%(16/30),高于EVL组的30.0%(9/30)和EIS组的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8,P<0.05)。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来说,开展EVL和EIS的效果更为显著,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的手术时间长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张虹雨冯燕杨姝何蓓何丽香师娟罗志刚曹丽玲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