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岩罕章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孟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疟疾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居民
  • 2篇村居
  • 1篇登革热
  • 1篇登革热流行
  • 1篇伊蚊
  • 1篇知识
  • 1篇中缅边境
  • 1篇监测点
  • 1篇发病
  • 1篇发病率
  • 1篇白纹伊蚊
  • 1篇边境
  • 1篇KAP

机构

  • 5篇云南省寄生虫...
  • 4篇孟连县疾病预...
  • 3篇普洱市疾病预...
  • 1篇瑞丽市疾病预...

作者

  • 5篇岩罕章
  • 3篇董莹
  • 3篇吕时生
  • 3篇许海兵
  • 1篇周红宁
  • 1篇张再兴
  • 1篇魏春
  • 1篇杨丽香
  • 1篇杨肆敏
  • 1篇鱼爱水
  • 1篇李华宪
  • 1篇陈国伟
  • 1篇杨江波
  • 1篇段似海
  • 1篇丁洪
  • 1篇陈朝年
  • 1篇周德昌
  • 1篇罗燕
  • 1篇谢奇
  • 1篇罗存富

传媒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云南省中缅边境孟连口岸登革热流行状况调查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了解云南孟连口岸登革热流行状况,为边境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孟连口岸及其对应的缅甸居民健康人群血清登革热病毒IgG抗体,采用登革热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疑似登革热病人血清IgG和IgM抗体,采用定时、定点方法调查登革热媒介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结果 2011年共采集中国居民健康人群血清202份,其中登革热病毒IgG阳性3份,阳性率1.49%;缅甸口岸采集缅甸居民血清113份,登革热病毒IgG阳性13份,阳性率12.62%。2008-2014年在孟连口岸共监测跨境缅甸居民和本国居民疑似登革热病例518人,登革热病毒IgM阳性12例,阳性率为2.32%,均为中国居民到缅甸边境地区伐木或淘金人群;IgG阳性30例,阳性率为5.79%,其中18名为缅甸居民,12名中国居民。共监测孟连口岸本地未有出入缅甸史居民175人,登革热病毒IgM和IgG均为阴性;共捕获8种7 203只蚊虫,其中白纹伊蚊为当地口岸优势蚊种,占捕获蚊虫总数的69.17%,密度高峰期为7月;共监测5 837个容器,阳性容器232个,其中6-10月伊蚊幼虫平均布雷图指数(BI)分别为20、29.5、24.5、14.5、9.31,容器指数(CI)分别为4.05、5.46、4.85、3.11、2.46,房屋指数(HI)分别为16.36、19.09、16.82、12.76、7.24,千人指数分别为42.64、63.35、52.63、30.02、19.49;未发现埃及伊蚊成蚊和幼虫。结论与孟连县接壤的缅甸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程度高,孟连口岸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疫情隐患,应加强口岸登革热疑似病例和媒介的监测。
鱼爱水罗燕杨永慧岩罕章周红宁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中缅边境
普洱市疟疾防治资源现状调查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普洱市疟疾流行程度和疟防资源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乡、村卫生单位疟疾病例管理,问卷收集居民家庭财产、个人一般情况、疟防常识知晓、疟防态度、行为习惯等资料,数据用SPSS13.0分析处理。结果普洱市10县/区2002-2006年疟疾发病在波动中有下降,居民带虫率0.6‰,疟疾疫情3d内报告率21.6%、非边境县达88.6%,疟病病例1d治疗率19.5%、非边境县为31.8%,边境县居民、少数民族、男性具有疟防常识知晓优势,但前两者知晓疟防常识、持正确态度与行为间呈反向增长。结论医疗机构管理疟疾病例的规范性、居民疟防常识知晓率和疟防态度及行为正确率在边境与非边境县存在明显差异,普洱市应注重对成功疟防经验的借鉴与推广。
董莹吕时生许海兵付开云杨江波段爱媛罗存富周德昌杨肆敏岩罕章谢奇段似海丁洪陈朝年
关键词:疟疾
普洱市农村居民疟防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普洱市农村居民的疟防知识、态度、行为(简称KAP)相互影响的程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问卷收集居民家庭财产、个人一般情况、疟防知识、疟防态度、行为习惯等资料,对数据进行KAP量化分析。结果普洱市10县/区农村居民的疟防态度得分最高,行为得分其次,知识得分最低,各分值为0.5207±0.0036、0.4964±0.0031和0.2459±0.0028,影响疟防知识、态度和行为差异的因素主要为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差异、经济状况等,这一地区农村人群的疟防态度和行为构成不完全依赖疟防常识的知晓。结论外力施予的疟防行为对普洱市农村居民掌握知识信息、形成卫生态度的影响明显,在该地区应做好行为示范作用。
董莹吕时生许海兵付开云杨江波段爱媛陈朝年周德昌杨肆敏岩罕章谢奇段似海丁洪
关键词:疟疾影响因素
云南省南部农村居民疟防KAP变化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南部农村居民疟防知识、态度、行为(KAP)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云南省南部4个县,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问卷收集居民一般情况、疟防常识知晓、疟防态度及行为习惯等资料,对回答内容进行KAP量化分析。结果农村居民的疟防KAP水平于宣教后呈显著提高,疟防态度改善最为明显(0.8051±0.0050,F=3132.85,P<0.01),疟防常识知晓得分增幅最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0.2046±0.0061,F=29.98,P<0.01),影响疟防常识知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求医意向、蚊帐拥有及其使用,影响疟防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疟疾症状知晓、蚊帐拥有及其使用,影响疟防行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疟疾症状知晓、蚊帐使用意愿,研究地区农村居民的疟防态度和卫生行为构成不完全依赖疟防常识的积累。结论宣教后,居民的疟防KAP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发生改变,人类学指标的影响强度增大,疟防常识宣教对人群的正向引导作用明显。
董莹吕时生许海兵付开云杨江波段爱媛岩罕章张再兴
关键词:疟疾知识影响因素
云南疟疾监测点2008年疟疾流行趋势与流行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云南省疟疾监测点2005-2008年疟疾年平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平均年发病率为11.84/万,比2005年下降了66.1%。小学生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61%。82%的病例初诊就诊机构为乡(镇)卫生院。患者病后第3天及以后就诊的比例高达83.6%。临床表现以隔日发作为主(占72.7%),轻度病例占98.4%,初、复发病例分别占95.3%和4.7%。优势虫种为间日疟原虫(占81.2%)。当地感染病例主要发生在边境接壤地带(占97.2%)。居民蚊帐覆盖率仅占51.4%。调查表明,监测点范围内的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提高当地居民尽早就医的行为意识和探索与周边国家接壤地带的疟疾防制策略仍是今后需要考虑的任务。
陈国伟魏春李华宪杨丽香黄强岩罕章田光强白志荣
关键词:疟疾发病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