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
- 作品数:37 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妇产医院出招为“二胎”服务被引量:2
- 2016年
- 随着我国二胎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各地医疗机构孕产妇明显增多,这给医院产科医疗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正确应对人口生育高峰,是当前医疗同仁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妇产医院”)通过对孕妇产检和保健门诊工作的系统管理,适当减轻产科门诊医生的压力,提高产科门诊的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应对二胎时代孕产妇分娩高峰的到来。
- 刘庆菊山丹
- 关键词:产科门诊生育政策
- 6047例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中不同年龄阶段及其他高危因素孕妇发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特点,以探讨针对单一年龄因素高龄孕妇的产前筛查及诊断策略。方法:本研究收集近三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共6047例,分为4组:A组预产期年龄≤40岁,无其他高危因素;B组预产期年龄≤40岁,存在其他高危因素;C组预产期年龄>40岁,无其他高危因素;D组预产期年龄>40岁,存在其他高危因素。针对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总发生率为6.10%,其中非整倍体为4.10%[21三体综合征(T21)为2.30%,18三体综合征(T18)为0.79%,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0.94%,13三体综合征(T13)为0.07%],染色体结构异常为1.97%。②A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包括T21、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及染色体结构异常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与C组的T21、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的T21、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21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高龄因素的孕妇与非单纯高龄因素的孕妇比较,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逐渐交汇的趋势;而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存在单独年龄因素时,预产期年龄≤40岁的孕妇,其发生胎儿非整倍体异常的风险显著低于预产期年龄>40岁的孕妇,也低于具有其他产前诊断高危因素的人群,采用恰当的产前筛查技术有助于提高此类人群�
- 宋伟刘晓巍山丹张涛李莉石蕊
- 关键词: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异常21三体综合征
- SIRT1通过调控TET2促进小于胎龄儿下丘脑中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在小于胎龄儿下丘脑中,SIRT1是否通过调控TET2表达影响GFAP的DNA甲基化水平,最终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方法将12只SPF级SD孕大鼠,自孕第一天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GA组,对照组繁殖饲料喂养,不限饮食直至自然分娩,SGA组8%低蛋白饲料喂养,自孕10天起50%限制饮食(以对照组前一天饮食平均量为标准),直至自然分娩。取两组出生第一天子鼠的下丘脑组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FAP、Tuj1的表达与分布,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新生鼠下丘脑组织中SIRT1、TET2、GFAP蛋白及mRNA表达,用焦磷酸测序测定GFAP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体外培养SGA组和对照组子鼠的下丘脑神经前体细胞,分别用SIRT1激活剂和抑制剂对细胞进行处理,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不同干预下SIRT1、TET2、GFAP蛋白及mRNA表达,用焦磷酸测序测定不同干预后GFAP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GA组下丘脑中SIRT1、TET2、GFAP表达增加,GFAP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降低,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GA组的GFAP分布增多,Tuj1分布减少。体外神经细胞培养证实,抑制SIRT1的表达,降低了TET2、GFAP的活性,增加了GFAP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反之,SIRT1的激活会增加TET2、GFAP的表达,降低GFAP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结论在小于胎龄儿的下丘脑神经前体细胞中,SIRT1可能通过增强TET2的活性,继而改变GFAP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
- 山丹时青云
-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星形胶质细胞DNA甲基化SIRT1
- 妊娠期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分析及初步探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期确诊妊娠期乳腺癌的基本方法,降低母儿不良结局,为临床诊疗妊娠期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妊娠期乳腺癌高危病例581例,总结阳性病例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于2018年对482例妊娠期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在病例回顾性分析中:妊娠期乳腺癌高危孕产妇共581例,整体的变化趋势为稳定增长。确诊妊娠期乳腺癌患者8例,其中7例均不在上述581例高危人群中。在前瞻性研究中:根据拟定出的筛查妊娠期乳腺癌的高危人群的条件共产检3876例,其中2例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结论近年来妊娠期乳腺癌的发病率为增长趋势,与妊娠期乳腺癌的高危率不断提升有关。中国抗癌协会诊治指南与规范中所指定的高危人群对于孕产妇的筛查来说存在着漏诊情况,而新的筛查标准能够早期发现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并及时诊治,以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因此,新的筛查模式有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
- 刘静山丹王建东
- 关键词:妊娠乳腺癌高危因素
- 孕妇超声下胎儿颈项透明层筛查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孕妇妊娠11-14周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超声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妊娠11-14周进行超声NT筛查的孕妇共10 982例,以NT≥2.5mm为临界值。结果①10 982例孕妇中≥2.5mm者173例,随访到结局者165例,染色体异常者12例,21-三体5例,18-三体5例,13-三体1例,45XO 1例;胎儿外观畸形而染色体正常者9例;②对临床资料判断胎儿染色体正常者153例(通过孕期产检及分娩后新生儿查体随访,并非有染色体核型分析者)及染色体异常者12例的NT厚度进行完全随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得出结论 (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染色体正常者中对有无胎儿外观畸形进行NT厚度完全随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结果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11-14周孕妇进行NT超声筛查有很重要意义,可以尽早筛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外观畸形胎儿,降低大孕周引产风险。
- 邓洪梅山丹
- 关键词:胎儿颈项透明层超声筛查染色体
- 胎儿颅内囊肿92例孕妇病例分析
- 2024年
- 目的:比较分析胎儿颅内囊肿孕妇的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遗传学结果,为颅内囊肿胎儿的产前咨询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胎儿颅内囊肿的孕妇92例,通过电子病例系统收集其孕期及分娩相关资料,电话随访记录新生儿预后情况。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80/92,87%)和引产组(12/92,13%),分析可能影响颅内囊肿胎儿妊娠结局的因素以及遗传学结果。结果:继续妊娠组和引产组比较,胎儿颅内囊肿诊断孕周≤28周和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妇年龄、颅内囊肿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25例孕妇行遗传学检查,对遗传学检查结果正常和异常孕妇进行比较,孕妇年龄、诊断孕周、是否存在不良孕产史、是否为单发囊肿、胎儿是否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颅内囊肿诊断孕周≤28周与合并其他系统异常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 马翠代天怡杨晓月山丹
- 关键词:影响因素产前诊断
- 唐氏综合征产前羊水诊断补救措施的探讨
- 2009年
- 目的对错过唐氏筛查和羊水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补救措施的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孕妇羊水3 ml共103例,均已诊断胎儿异常(染色体异常或大体畸形等),提取羊水中胎儿细胞DNA,应用QF-PCR方法进行唐氏综合征的分子诊断。结果诊断周期48~72 h,诊断准确率达95%,孕周24~35周,年龄21~4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胎儿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和QF-PCR法分析,其中9例为唐氏综合征胎儿。结论QF-PCR方法产前诊断妊娠24周以上的孕妇,与脐静脉穿刺血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相比,更安全,简便,快速,依从性好(妊娠24周以上已经不能进行羊水的胎儿细胞培养和核型分析)。
- 山丹孙敏张为远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QF-PCR产前诊断
- 产前诊断教学初探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加强医学生以及青年医师对"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意识的培养,提升他们对孕妇异常妊娠诊疗工作的能力;本文收集、梳理了多位产前诊断专家在工作、教学中的不同经验,结合产前诊断的工作流程,将其系统的呈现给即将和正在工作中的医学生及青年医师们,作为他们工作中的借鉴和参考。
- 山丹于松
- 关键词:产前诊断教学医学生青年医师
- NIPT技术介入临床检测后产前筛查与诊断唐氏儿的临床资料变化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技术是否可以替代所有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的筛查以及其使用前景。方法比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NIPT技术介入临床检测前后产前筛查与诊断的有关唐氏儿临床资料数据的变化。结果(2011年NIPT技术开始出现在部分孕妇中)2009年羊水穿刺总数2 262例,21-三体16例,诊断率0.7%,2010年羊水穿刺总数2 396例,21-三体18例,诊断率0.8%,2013年羊水穿刺总数2 179例,21-三体76例,诊断率3.5%,有62例外来NIPT结果为21-三体高风险的孕妇,经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结果为21-三体的是59例。2014年羊水穿刺总数2549例,21-三体69例,诊断率2.7%,有47例外来NIPT结果为21-三体的高风险者,经核型分析诊断后结果为21-三体者45例。结论 NIPT技术将大幅度改变羊水穿刺比例数,成为近乎诊断水平的唐氏儿筛查技术。
- 山丹张涛刘妍宋伟于松
- 关键词:羊水穿刺产前诊断
- 妊娠合并卵巢癌六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妊娠合并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卵巢癌患者6例,发病率0.080 6/100 0妊娠。其中上皮潜在低度恶性肿瘤3例,上皮恶性肿瘤2例,性索间质肿瘤1例。ⅠA期4例,ⅢC期2例。4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1例行卵巢癌分期手术,1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2例术后补充PT方案化疗。共出生新生儿5例,无窒息等不良结局。结论妊娠合并卵巢癌,发病率低,恶性程度偏低,期别偏早,随产前检查日益完善,对其发现早,个体化治疗,预后较好。
- 郑媛媛山丹
- 关键词:妊娠卵巢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