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李
作品数:
1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更多>>
合作作者
袁潇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经济管理
主题
1篇
短信
1篇
休闲
1篇
休闲娱乐
1篇
人际
1篇
人际交流
1篇
手机短信
1篇
文化
1篇
文化精神
1篇
文化现象
1篇
负面
1篇
负面效应
机构
1篇
中国人民解放...
1篇
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1篇
孟李
1篇
袁潇
传媒
1篇
党政干部论坛
年份
1篇
2007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警惕“灰色”短信流行的负面效应
2007年
手机短信自出现就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和蔓延式的扩张。我国短信业务大幅增长始于2000年。此后六年增长了300倍。2005年超过2500亿条。随着手机的大众化和短信服务的广泛开展,这种发展势头在短期内还将大幅上扬。手机短信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且业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就是说,短信和电视、互联网一样。在成为人际交流方式的同时,成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具有了文化的意义。短信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兴起和盛行,无疑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除了便捷、时效、低廉等特性和能达到沟通、商务、娱乐的用途外,其深层原因在于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具备了文化的基本功能,诸如交流感情、休闲娱乐、充实精神、缓解压力等,而且契合了东方文化含蓄、内敛的一些特质。它借助移动通信的传播平台,打破了传统沟通的枷锁,实现了古老文化内核和现代文化精神的结合,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嫁接产生的一道文化新景。
袁潇
孟李
关键词:
手机短信
负面效应
文化现象
人际交流
休闲娱乐
文化精神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