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虹 作品数:9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广州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较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80例孕5~10周的未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术前均肌内注射曲马多100mg和阿托品0.5mg,以4~6mg/s的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至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手术,术中视患者反应追加丙泊酚20~30mg。研究组术前24~48h服用米非司酮50mg,手术前1h服用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未服用任何药物。记录两组丙泊酚的总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宫颈松弛度。结果研究组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颈松弛度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可减少无痛人工流产术丙泊酚用量,镇痛良好,手术时间短,苏醒快。 林小玲 黄波 刘安林 姚虹 陈爱文关键词:丙泊酚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人工流产 全身麻醉 正常与肥胖患者无痛人流异丙酚剂量与体质指数相关性对比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比正常与肥胖患者无痛人流异丙酚剂量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强弱。方法Ⅰ组52例正常体重(BMI≤25)和Ⅱ组43例肥胖(BMI〉25)年轻女性(ASAI级)无痛人流患者以30mg·min^-1异丙酚麻醉,用逐步回归分析病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剂量和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用药总量与体重及BMI的关系。结果I组患者意识丧失时的异丙酚用量为(1.62±0.42)mg·kg^-1,术毕异丙酚用药总量为(2.55±0.36)mg·kg^-1,回归分析表明异丙酚需求量与体重不成比例,却与BMI相关,r2值分别为0.715和0.658(P〈0.05);Ⅱ组患者意识丧失时的异丙酚用量为(1.33±0.22)mg·kg^-1,术毕异丙酚用药总量为(2.15±0.33)mg·kg^-1,回归分析表明异丙酚需求量与体重和BMI值均不成比例(P〉0.05)。结论正常体重女性无痛人流异丙酚需求量与BMI值具有相关性,肥胖患者异丙酚需求量与体重和BMI值均不成比例。 陈爱文 黄波 刘安林 仇武君 周友鹏 姚虹关键词:异丙酚 体质指数 无痛人流 肥胖 麻醉 阈下剂量氯胺酮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镇痛镇静效果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阈下剂量(0.4mg/kg)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60例ASA评级Ⅰ~Ⅱ级侄臂丛神经阻滞下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双肓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作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复合氯胺酮0.4mg/kg;B组:氯胺酮0.4mg/kg,肌注;C组:不用氯胺酮。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注药后10min、30min的镇静/警觉评分(OAA/S)及麻醉期倒谵妄、多语、头晕、视物不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较其他两组麻醉起敬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A组和B组术后12h、24h、48hVAS均低于C组,A组则更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在注药后均有一定镇静作用,注药10rain后OAA/S评分A组较B组低(P〈0.05),30rain后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视物不清、头晕等发应率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C组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用阈下剂量氯胺酮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有短时间的镇静作用,明显增强镇痛作用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林小玲 刘安林 黄波 王瀚然 陈爱文 姚虹关键词:阈下剂量 氯胺酮 臂丛神经阻滞 镇痛 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5,10,15,20,30min各组患者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需药物治疗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更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P〈0.01)。与麻醉前相比,S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后10、15minMAP、HR下降(P〈0.01)。C组患者术中需麻黄索或阿托品治疗25例,S组为4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倾4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王瀚然 刘安林 姚虹关键词:脊椎 下肢 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组(使用舒芬太尼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T组(使用曲马多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T组,两组术后镇痛期间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产妇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王瀚然 刘安林 黄波 姚虹关键词:舒芬太尼 曲马多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诱导全麻的脑电双频谱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脑电双频谱(BIS)监测下异丙酚镇静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需求量的影响。方法32例ASAI-Ⅱ级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罗哌卡因组),每组16例。T9Ⅷ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连接BIS,硬膜外给药A组用0.9%的生理盐水,B组用0.15%的罗哌卡因,首次剂量10ml,然后以5ml/h持续硬膜外注射。以异丙酚3mg/s开始诱导,记录患者镇静状态、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异丙酚用量。结果达到镇静状态所需异丙酚剂量B组为(0.65±0.08)mg/kg,A组为(0.89±0.09)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为(1.7±0.3)mg/kg,A组为(2.5±0.6)mg/kg,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中维持BIS值在40-50所需异丙酚的剂量B组为(2.3±0.8)mg/(kg·h),显著低于A组的(4.0±1.4)mg/(kg·h)(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硬膜外罗哌卡因阻滞显著降低异丙酚镇静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需求量。 刘安林 黄波 王瀚然 陈爱文 姚虹 伍捡林关键词:罗哌卡因 双频指数 异丙酚 硬膜外 序贯实验法测定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中胸段硬膜外镇痛的EC50 2007年 目的测定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上腹部术后中胸段硬膜外镇痛的EC50,探讨二者用于中胸段硬膜外镇痛的效价比。方法择期成年上腹部手术患者47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全麻加硬膜外维持麻醉,术后患者自觉疼痛难忍时,硬膜外推注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药液10ml,药物浓度按序贯增减法调整,用100mmVAS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VAS≤10镇痛有效,VAS〉10镇痛无效。按Dixon法计算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EC50。结果布比卡因的EC50为0.073%,罗哌卡因的EC50为0.1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中胸段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能低于布比卡因。 刘安林 黄波 姚虹 陈爱文 李胜利 黄梅平 林小玲 仇武君关键词: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镇痛 硬膜外 胸段 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异丙酚剂量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确定无痛人工流产异丙酚剂量与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的相关性。【方法】68例ASAⅠ级年轻女性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以20mg/min异丙酚麻醉,用逐步回归分析病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剂量和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用药总量与体重及BMI的关系。【结果】患者意识丧失时的异丙酚用量为(1.30±0.23)mg/kg,术毕异丙酚用药总量为(2.01±0.35)mg/kg,回归分析表明异丙酚需求量与体重不成比例,却与BMI相关(r2=0.428;P<0.01)。【结论】BMI值与无痛人工流产异丙酚需求量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门诊无痛人工流产估计异丙酚剂量的参考参数。 黄波 姚虹 李胜利 刘安林关键词:体质 罗哌卡因中胸段硬膜外术后镇痛的药效学 2007年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用于中胸段硬膜外术后镇痛的药效学。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例。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维持麻醉,术后患者自觉疼痛难忍时,给予硬膜外推注预设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药液8ml,注药时间2min,用药后15、30min进行VAS评分,对镇痛效果与药物浓度进行相关分析,通过probit转换,建立镇痛有效率-药物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和Ec95值。结果与结论罗哌卡因药物浓度与镇痛有效率呈高度直线相关(r=0.995,P〈0.01)。回归方程为:镇痛有效率(%)=728,57×药物浓度(%)-0.443,根据回归方程计算EC50=0.129%,EC95=0.191%。 刘安林 黄波 陈爱文 姚虹 李胜利 黄梅平 林小玲 仇武君关键词:罗哌卡因 镇痛 硬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