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启

作品数:69 被引量:44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生物学
  • 28篇农业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链霉菌
  • 12篇木耳
  • 8篇吸水链霉菌
  • 7篇盘菌
  • 7篇核盘菌
  • 6篇菌株
  • 5篇原生质
  • 5篇原生质体
  • 5篇质体
  • 5篇抗生素
  • 5篇弗兰克氏菌
  • 5篇变种
  • 4篇毒素
  • 4篇生物学
  • 4篇曲霉毒素
  • 4篇酯酶
  • 4篇系统发育
  • 4篇菌素
  • 4篇抗体
  • 4篇黄曲霉

机构

  • 63篇华中农业大学
  • 7篇莱阳农学院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湖北省医学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6篇周启
  • 20篇罗信昌
  • 10篇胡传炯
  • 9篇王道本
  • 8篇周平贞
  • 7篇邓子新
  • 7篇边银丙
  • 7篇李国庆
  • 5篇陈福生
  • 5篇周秀芬
  • 5篇阎培生
  • 5篇姜道宏
  • 4篇胡志浩
  • 4篇闫培生
  • 4篇袁德军
  • 3篇张修军
  • 3篇王春霞
  • 3篇金德敏
  • 3篇徐博钊
  • 3篇覃重军

传媒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10篇菌物系统
  • 6篇中国抗生素杂...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Journa...
  • 1篇土壤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病毒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12篇1999
  • 11篇1998
  • 9篇1997
  • 7篇1996
  • 6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过原生质体技术提高泰乐菌素产生菌的产量被引量:5
1996年
从泰乐菌素产生菌弗氏链霉菌028-3菌株出发,通过NTG多次诱变,获得一株泰乐菌素产量提高2倍以上的突变株H188.再以原生质体再生和原生质作诱变后再生的手段,经过连续两轮处理,获得两株突变株:A117和D85.在最佳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它们的泰乐菌素产量比H188分别提高6.5倍和5.5倍以上.
李向红周启万中义
关键词:泰乐菌素原生质体再生
农抗SH-62的B_2-UBL-609发酵研究
1992年
本文报道12种碳源,13种氮源和3种无机盐对农抗 SH-62产生菌高产突变株B_2-UBL-609生长及产素的影响;产素发酵条件:温度,周期,摇瓶装量,pH;产素活性最好的发酵培养基 ACSl:黄豆饼粉5%,玉米粉2%,NaCl 1.5%,pH 7.2.发酵周期72~96 h,发酵温度37℃,摇瓶装量120ml/500ml 三角瓶,pH 7.0~7.5.
向隆宽周启
关键词:发酵条件发酵抗生素
核盘菌Ep-1PN菌株中存在可传染的弱毒因子被引量:7
1998年
采用传染试验和子囊孢子单孢分离物群体分析等方法对核盘菌 (deBary)弱毒株Ep_1PN的毒力衰退原因作了探讨 .当正常菌株Ep_1PN183的菌落与Ep_1PN的菌落接触后 ,它的菌落边缘异常扩展 ,与Ep_1PN的扩展特性相似 ,自该菌落顶端获得的培养物具有Ep_1PN的弱毒特性 ,而且这些分离物是稳定的 ,并可传染其他正常菌株 .自Ep_1PN的子囊柄中可获得致病力介于Ep_1PN与正常菌株之间的一系列培养物 ,经分离获得的 2 0 0多个囊孢子单孢分离物属于正常菌株 .这即表明Ep_1PN中存在核外可传染的弱毒因子 .
姜道宏李国庆付艳平易先宏王道本周启
关键词:核盘菌弱毒株作物病原真菌
吖啶橙处理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获得丧失抗生素合成能力的阻遏突变株被引量:3
1991年
通过活性测定和获得的阻遏突变株,进一步确证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除了产生5102—Ⅰ号和5102—Ⅱ号抗生素外,尚能产生5102—Ⅲ号抗生素.采用吖啶橙处理这一菌株后获得的部分或全部抗生素生物合成能力受到阻遏的各种突变株,对进一步研究5102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均有重要意义.关于这些阻遏突变株的获得,究竟是由于与生物合成能力有关的质粒被消除,还是由于诱变引起染色体突变所造成的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才能证实.
梁蓉芳周启
关键词:链霉菌吖啶橙
核盘菌菌核萌发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17
1997年
在15、20、25和28℃条件下培养核盘菌菌核,再在20℃下诱导菌核萌发,结果将不同来源的50个菌株分成5类:①菌核易进行菌丝型萌发;②4种温度下形成的菌核均易进行子囊盘型萌发;③高温(25和28℃)下形成的菌核进行子囊盘萌发,而低温(15或20℃)下形成的菌核则不易萌发;④15℃下形成的菌核易产生子囊盘,而其它温度下形成的菌核都不能萌发;⑤4种温度下形成的菌核都不能萌发。5类菌株各占2%、6%、22%、6%和64%。对第2、3类菌株而言,形成菌核时温度越高,菌核越易萌发。进一步分析说明菌核萌发多样性和菌株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对其中3个菌株的21个单子囊孢子后代菌核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核萌发特性具有遗传稳定性。这说明核盘菌菌株间菌核萌发习性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且具有遗传稳定性,可用于研究这一病菌的群体结构。
李国庆王道本周启黄鸿章
关键词:核盘菌菌核萌发多样性
利用氨基酸分子比鉴别放线菌胞壁类型的研究被引量:10
1997年
对已知细胞壁为Ⅰ、Ⅱ、Ⅲ和Ⅳ型的21株(10属)放线菌进行了胞壁氨基酸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被检测菌株的细胞壁在氨基酸分析仪上均显示有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二氨基庚二酸(DAP)。而同一种胞壁类型的菌株,尽管是不同的种或属,氨基酸的总量也各不相同,但这4种氨基酸的分子比却有一个共同而稳定的相似比值,不同的胞壁类型则有不同的比值。从而使每种胞壁类型具有各自的特征,可以作为鉴别的一种有效指标。实验还发现,4株胞壁为111型的弗兰克氏菌以及Ⅳ型的1株诺卡氏菌和1株地中海拟无技酸菌,在薄层层析中除显示有meso-DAP外,尚有甘氨酸;但它们的氨基酸分子比却与Ⅱ型菌株完全不同,分别与Ⅲ型和Ⅳ型菌株相似。这表明,采用分子比鉴别胞壁类型更为精确可靠。
白林泉袁德军胡传炯梁蓉芳周启周平贞
关键词:放线菌细胞壁组分氨基酸分析
木耳酯酶同工酶基因在菌丝体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表达
同工酶分析是从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群体遗传与进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除次生同工酶之外,同工酶的差异主要是由编码它们的基因所直接决定的,但同工酶酶谱通常并不能直接反映DNA水平的差异,酯酶等酶类常具有
边银丙罗信昌周启
关键词:木耳菌丝体生长发育特异性表达
一个诱动接合性柯斯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
1998年
用pHZ132在大肠杆菌中构建基因文库,并用特异的探针进行菌落杂交获得了有意义的DNA片段,可将其衍生质粒转化到携带接合性大肠杆菌质粒如RP4的细胞中.通过与萌发后的链霉菌孢子进行两亲本杂交,或将携带pHZ132的大肠杆菌细胞和携带RP4衍生质粒pPK2073的大肠杆菌细胞与萌发后的链霉菌孢子混合起来进行三亲本杂交,在接合性质粒RP4转移功能的诱动下,携带插入片段的PHZ132衍生质粒即可转移到萌发后的链霉菌孢子中去.已尝试用此载体成功地构建了一个重要的抗真菌抗生素产生菌——链霉菌FR-008的基因文库,并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将pHZ132衍生质粒转移到FR-008及其限制性缺陷菌株DX600中,并进行了DNA片段的功能分析.
鲍锴胡志浩周秀芬周启邓子新
关键词:链霉菌基因文库
木耳属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目前,木耳属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子实体内部结构的分层及其特点,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而将木耳属分成不同种,据此,全世界约有20个种,而我国就有14个种.尽管木耳属比较形态学为解决木耳分类混乱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分类体系仍为人为分类法,难以反映物种间真正的亲缘关系.为了使木耳属、种的分类由人为的逐步过渡到自然的、符合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本文利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随机扩增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对随机扩增出的287条多态性DNA带进行相似系数分析表明,供试木耳属25个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610~0.951,平均为0.753,种间相似系数最高的2个种为皱木耳与琥珀木耳(0.797),相似系数最低的2个种为角质木耳与毛木耳(0.636);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在75%相似水平下,可将供试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分成四大类:第一类为盾形木耳种(A.petata),第二类为角质木耳种(A.cornea),第三类为黑木耳种(A.auricula),第四类包括供试的皱木耳种(A.delicata)、琥珀木耳种(A.fuscosuccinea)大木耳种(A.maxima)、网脉木耳种(A.reticulata)和毛木耳种(A.polytricha)等5个形态种,这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还表明,子实体内部结构中髓层的有无并不表明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阎培生罗信昌周启
关键词:木耳RAPD技术
类链霉菌属的一个新种
1993年
在筛选农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从湖北省神农架海拔3100公尺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活性的放线菌,编号B001。该菌株的基内菌丝体不分隔,插入基质中生长,在绝大多数培养基上呈黄色色调和不产生可溶性色素;气生菌丝体发育缓慢,白色或乳黄色;菌落表面粉状,易刮落;孢子链很长,直到波曲,有互生分枝;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细胞壁含有meso-DAP和Gly,全细胞糖C型;DNA中G+C克分子含量为71.4%。根据这些特性,菌株B001应属于类链霉菌属,经过与已知种比较,两者有明显区别,因此,定为新种。命名为白黄类链霉菌(Streptomycoides alboflavus n.sp)。
梁蓉芳谢庆周启
关键词:抗菌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