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洁怡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用药
  • 2篇药品
  • 2篇药物
  • 2篇合理用药
  • 1篇滴速
  • 1篇第一类精神药...
  • 1篇点评分析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物处方
  • 1篇药物联合
  • 1篇药物所
  • 1篇药物所致
  • 1篇药学
  • 1篇一类精神药品
  • 1篇医院麻醉药品
  • 1篇医院药品
  • 1篇医院药品不良...
  • 1篇用药频度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头孢

机构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吴洁怡
  • 4篇梁学芹
  • 2篇邵洪英

传媒

  • 3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具体类型,以便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6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15~40岁的不良反应(ADR)患者较少,〉65岁的ADR患者较多,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引起的ADR发生率较高,与第1代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的ADR发生率较高,与其他系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其他药物与头孢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在临床中要注意合理用药。
邵洪英梁学芹吴洁怡
关键词:其他药物头孢菌素
2009~2011年某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某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09~2011年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用数据,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13个品种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用量和金额逐年上升。舒芬太尼用量、金额和用药频度居第一位。结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和临床应用基本合理,符合规定。
吴洁怡
关键词: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用药频度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开展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促进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处方点评工作小组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门、急诊处方共18000张(每月抽取5d,150张/d),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3091张。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18000张被抽查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3091张(17.17%),其中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219张,不合格率为7.08%,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主要有处方开具不规范、诊断不合理、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不当、用法用量不规范等。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达到预期目的,但仍需加大处方的审核力度,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吴洁怡梁学芹黄蓄芳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新系统的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方法收集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网络新系统的报告24例,统计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品种、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报告级别和评价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ADR报告中,女性比男性多(1.67∶1);≥6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大(占33.33%),中成药的ADR报告为多,有13例(占54.17%);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居首位,21例(占87.5%);ADR临床表现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为多见,有8例(占26.67%),其中新的一般的有16例(66.67%),新的严重的有3例(12.5%)。结论应加强中成制剂以及重点人群的ADR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预防并减少ADR的发生。
梁学芹吴洁怡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合理用药
中成药注射剂滴速的药学监控及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药学监控及干预在促进中成药注射剂静滴使用合理化、减少ADR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中成药注射剂滴速监控数据,以4个月为一阶段,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监控但未干预,后三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药学干预,比较各阶段的中成药注射剂滴速符合率及ADR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中成药注射剂的滴速合理性有显著提高,符合率由干预前的48.97%升高至干预后的98.23%,中成药注射剂引致的ADR明显减少,其构成比由干预前的71.43%降为干预后的0%。结论对中成药注射剂滴速监控并实行药学干预对于促进其合理使用、提高疗效、减少ADR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梁学芹吴洁怡邵洪英
关键词:滴速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