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氧化铝
  • 1篇制备白炭黑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时频
  • 1篇时频分析
  • 1篇炭黑
  • 1篇频分
  • 1篇稀疏分解
  • 1篇纳米
  • 1篇介孔
  • 1篇介孔氧化铝
  • 1篇近场
  • 1篇近场源
  • 1篇近场源定位
  • 1篇回收
  • 1篇白炭黑
  • 1篇
  • 1篇DOA估计
  • 1篇沉淀法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 1篇海洋沉积与环...

作者

  • 3篇刘娟娟
  • 1篇吕华华
  • 1篇邵冬梅
  • 1篇张培萍
  • 1篇王宝君
  • 1篇石学法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洋粘土制备纳米/介孔氧化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使大洋粘土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基于其结构和成分特点,通过对大洋粘土制备白炭黑后的残液成分分析,进行铝回收,经沉淀、重溶、再沉淀、搅拌、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和煅烧等工艺,回收制备出纯度接近100%的纳米氧化铝粉体,且...
刘娟娟
关键词:沉淀法溶胶-凝胶法
文献传递
基于稀疏分解的时频近场复杂源定位方法研究
近场源定位是阵列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声纳、震源勘测等领域,主要研究利用阵列接收的数据如何确定信源方向,即确定估计信源的到达角及距离。近年来,针对近场源定位研究,已经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但是...
刘娟娟
关键词:近场源定位稀疏分解时频分析DOA估计
大洋粘土制备白炭黑后的铝回收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回收大洋粘土制备白炭黑后残液中的Al3+,并获得氧化铝超细粉体,实验选用NH3.H2O为沉淀剂,在常温下采用沉淀法使残液中Al3+以氢氧化铝形式沉淀并去除其它杂质离子,然后将得到的沉淀在1200℃灼烧,保温1h。利用IR和XRD测试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和结构,证实实验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α-Al2O3;而SEM和粒度分析结果显示产物粒度细小,部分颗粒可以达到纳米级;BET结果显示Al2O3的比表面积可达32m2/g。根据氧化铝结构和性能等优选的实验条件为大洋粘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娟娟张培萍石学法吕华华王宝君邵冬梅
关键词:白炭黑氧化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