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江敏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灌溉
  • 4篇土壤
  • 4篇局部灌溉
  • 4篇根区
  • 4篇根区局部灌溉
  • 3篇水分
  • 2篇性状
  • 2篇玉米
  • 1篇氮磷
  • 1篇调亏灌溉
  • 1篇有机无机
  • 1篇有机无机肥
  • 1篇有机无机肥配...
  • 1篇生理性状
  • 1篇水分亏缺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氮磷
  • 1篇土壤酶

机构

  • 5篇广西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余江敏
  • 4篇李伏生
  • 3篇农梦玲
  • 2篇韦彩会
  • 1篇许春辉
  • 1篇李志军
  • 1篇雷文杰
  • 1篇罗慧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根区局部灌溉和有机无机氮比例对土壤生物活性和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根区局部灌溉是新的高效节水技术,由于创造了一个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的环境,从而影响了土壤生物活性和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根区局部灌溉(PRI)和有机无机氮(N)比例对玉米3个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
余江敏
关键词:根区局部灌溉土壤生物活性土壤性状土壤水分
文献传递
根区局部灌溉对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微生物和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在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研究3种灌水方式,即常规灌溉(CI)、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和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并不随有机肥比例的增加一直递增。在相同灌溉方式下,以60%化肥+40%有机肥(F3)施肥处理效果较好,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3个时期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其他施肥处理高。而在相同施肥条件下,APRI和FPRI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高于CI处理。与CI相比,FPRI和APRI分别平均节水14.7%和16.9%,水分利用效率则分别平均提高了20.0%和10.4%。这表明根区局部灌溉能创造良好的土壤生物环境,促进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节约灌水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余江敏李伏生韦彩会李志军
关键词:根区局部灌溉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微生物水分利用效率
根区局部灌溉和有机无机氮比例对玉米水分利用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根区局部灌溉(PRI)是新的高效节水技术,由于创造了一个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的环境,从而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利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PRI和有机无机氮(N)比例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以及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土壤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种灌溉方式,即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和3种有机无机N比例,即100%无机N(F1),70%无机N+30%有机N(F2),40%无机N+60%有机N(F3)。与CI相比,PRI玉米耗水量减少7.7%~17.1%,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2.4%~14.1%;玉米生长后期PRI湿润区土壤速效N和P含量较低,而PRI干燥区则较高。3种灌溉处理时,与F1相比,F2和F3时玉米总干物质质量和耗水量有所增加,从而玉米WUE分别提高5.5%~10.8%和0.5%~7.9%。这表明PRI和适当有机N比例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且FPRI较APRI易造成干湿区域土壤速效N和P含量的差异明显。
余江敏李伏生雷文杰农梦玲
关键词:根区局部灌溉土壤氮磷
调亏灌溉及施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盆栽试验,在2种施肥水平下,研究了拔节期和抽雄期4个水分亏缺水平,即重度亏水(SD,40%-50%θf,θf为土壤田间持水量)、中度亏水(MD,50%-60%θf)、轻度亏水(LD,60%-70%θf)和正常灌水(CK,70%-80%θf)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和相关生理性状的效应。发现施肥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拔节期和抽雄期LD均不会明显降低干物质总量或略有增加,而SD明显降低干物质总量,但水分亏缺和施肥水平对冠层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两个生育时期LD对叶片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较小;SD明显降低Chl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但明显增加SS、Pro和MDA含量。LD复水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能恢复至正常灌水水平,MD复水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灌水水平,而SD复水后则不能。因此本试验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调亏灌溉以轻度亏水适宜。
韦彩会李伏生许春辉农梦玲余江敏罗慧
关键词:玉米水分亏缺干物质积累生理性状
根区局部灌溉和有机无机氮比例对种植玉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根区局部灌溉(PRI)和有机无机氮(N)比例对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3种灌溉方式,即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和3种有机无机氮比例,即100%无机氮(F1)、70%无机氮+30%有机氮(F2)、40%无机氮+60%有机氮(F3)。结果表明,3个玉米生长时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最大值均出现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PRI湿润区域,但转化酶较大值出现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PRI干燥区域。有机氮比例较高的F3处理,玉米拔节期在APRI干、湿区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均高于CI区;从拔节期到灌浆期,根区局部灌溉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常规灌溉。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有机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在F2较大。研究表明,APRI处理在其湿润区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转化酶活性,且有机氮肥在提高土壤酶活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余江敏李伏生农梦玲
关键词:根区局部灌溉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