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朝月

作品数:22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直属医疗机构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综合征
  • 7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灌注
  • 5篇LEIGH综...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突变
  • 3篇血症
  • 3篇酸血症
  • 3篇基因
  • 2篇胰腺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脑灌注
  • 2篇脑脊髓
  • 2篇脑脊髓病
  • 2篇基因突变
  • 2篇脊髓病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1篇空军总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空军后勤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齐朝月
  • 12篇肖江喜
  • 12篇杨艳玲
  • 7篇时惠平
  • 6篇秦炯
  • 6篇吴希如
  • 6篇谢晟
  • 5篇张尧
  • 5篇黄鹤
  • 5篇孙鹏
  • 4篇蒋学祥
  • 4篇孙芳
  • 3篇戚豫
  • 3篇常杏芝
  • 3篇宋金青
  • 2篇徐家兴
  • 2篇马晓璇
  • 2篇张月华
  • 2篇王霄英
  • 2篇宋宏涛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骨科
  • 1篇全军第十六届...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腓肠肌急性运动损伤的MRI表现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腓肠肌急性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临床、影像综合诊断为腓肠肌急性损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整理,MRI成像序列包括矢状位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脂肪抑制或水激发序列像,以及轴位T2加权像。结果 16例患者的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MRI上均表现为肌肉损伤区的水肿、出血和肌纤维断裂,6例有肌间隙内有少量积液。水肿在T1加权像上呈稍低信号,在T2加权像及水激发序列上呈稍高或高信号。出血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MRI能特征性显示急性腓肠肌损伤的部位与病理改变,显示X线平片和CT无法显示的软组织损伤改变,为临床诊治提供很好的影像学资料。
朱卫峰时惠平黄鹤孙鹏齐朝月张宇哲
关键词:骨骼磁共振成像
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缺陷导致Leigh综合征被引量:19
2007年
Leigh综合征是由于线粒体呼吸链能量代谢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丙酮酸脱氢酶E1浕亚单位(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E1 alpha subunit,PDHA1)缺陷是导致Leigh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研究通过PDHA1基因分析首次确诊了1例中国患者。该患儿1岁后运动发育落后,无力,肌张力低下,肌腱反射消失,发热、感冒时间歇性加重,智力发育正常。肌电图检查、腓肠肌病理活检结果提示神经性损害。3岁时脑MRI扫描未见异常,5岁时脑MRI呈现双侧苍白球对称性损害,符合Leigh综合征表现。经基因分析证实患者及其母亲PDHA1基因外显子3存在C214T突变,导致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活性下降。经过维生素B1、辅酶Q10、左旋肉碱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后,患儿运动能力显著改善,现在8岁,正常就学。PDHA1缺陷为X连锁遗传性疾病,表型复杂,临床诊断困难,该患儿以无力为主要表现,经基因诊断确诊。
张尧孙芳杨艳玲常杏芝戚豫齐朝月肖江喜秦炯吴希如
关键词:LEIGH综合征无力基因突变
骨水泥中抗癌药的释放、活性及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确定化疗药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和5F-尿嘧啶掺入骨水泥后的释放及活性,评价其掺入骨水泥后经皮介入治疗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材料和方法:采用洗提法和MTT法测量药物的释放及活性。60只昆明种小鼠,每只小鼠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1×106,7天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组为治疗组,每一组各以上述一种抗癌药骨水泥0.5ml瘤块内注入;另1组为对照组,仅注入单纯骨水泥0.5ml。记录每组10只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变化,余5只作病理检查。结果:三种药物均可从骨水泥中释放并具有杀伤肿瘤细胞效应;3组治疗组中,肿瘤体积在1~10天内逐日缩小或不增大;而对照组中肿瘤体积持续增大。病理检查见治疗组水泥块周边肿瘤组织片状坏死。结论:骨水泥携带常用抗癌药具有抗肿瘤效应。
孙诚徐晓明齐朝月
关键词:肿瘤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尿嘧啶骨水泥MTT
戊二酸血症I型患者的临床与脑磁共振成像特点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6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均经尿有机酸测定、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确诊,通过磁共振成像了解脑损害特点,结合临床经过及生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6例患者于生后2—8个月发病,因“肌张力异常、智力运动障碍”来院。患者尿液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血液戊二酰肉碱浓度显著增高。脑MRI显示6例患儿脑基底节区损害,受累的灰质核团呈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5例患儿脑白质病变,其中4例出现在中央区白质,1例左侧顶叶下白质出现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6例患儿中有3例出现额颞部脑萎缩并双侧裂池明显扩大。结论脑深部灰质核团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及中央区白质MRI异常信号是戊二酸Ⅰ型的脑部MRI主要表现。额颞部脑萎缩、双侧侧裂池明显扩大为戊二酸血症Ⅰ型特征性MRI表现。脑MRI是评估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明显优于CT。
齐朝月宋金青肖江喜谢晟杨艳玲张尧孙芳秦炯吴希如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戊二酸
核基因异常所致Leigh综合征的研究
目的:Leigh综合征是儿童线粒体脑病中的常见类型,病因包括多种线粒体基因、核基因的异常。本课题拟就28例携带有核基因突变的Leig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1992-2004年北京大学第一...
张尧孙芳杨艳玲秦炯姜玉武包新华张月华吴希如戚豫张英肖江喜王霄英齐朝月袁云王朝霞张巍
关键词:基因异常综合征LEIGH基因突变
文献传递
婴幼儿甲基丙二酸尿症的MR表现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甲基丙二酸尿症婴幼儿患者的头颅MR表现。方法对17例被确诊为甲基丙二酸尿症的婴幼儿患者(其中9例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头颅常规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7例患儿中,14例有明显脑萎缩,7例表现出小脑萎缩,7例患儿有大脑白质脱髓鞘,7例白质髓鞘化程度落后,4例患儿苍白球可见对称性长T2信号,2例患儿合并双侧硬膜下积液。9例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表现与单纯甲基丙二酸尿症类似。结论婴幼儿甲基丙二酸尿症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与代谢异常导致的白质损害有关,了解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供诊断的线索。
叶锦棠谢晟齐朝月杨艳玲肖江喜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尿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磁共振成像
腰骶角与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X线诊断中腰椎峡部裂的腰骶角与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45例L5双侧峡部裂并L5脊柱滑脱,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Ferguson’s方法测量腰骶角度;对照组为100例无滑脱的同龄青年人,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同样方法测量腰骶角。比较两组腰骶角的差异及研究组腰骶角与L5滑脱的关系。结果研究组L5峡部裂并脊柱滑脱腰骶角平均为(43.42±6.76)°。对照组100例无滑脱腰骶角平均为(38.29±5.8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研究组L5滑脱与腰骶角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0.352,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组腰骶角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与L5脊柱滑脱有明确的相关性,与L5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发生及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是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促进)因素之一。
屈国林齐朝月曲宝田张志虎李长彬朱岳龙徐家兴宋云龙
关键词:飞行学员腰椎峡部裂脊柱滑脱腰骶角X线诊断
MELAS综合征患者脑灌注异常的MRI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MELAS综合征患者的MR脑血流灌注异常特征。方法对13例确诊的MELAS综合征患者和13名对照组受试者行流速敏感交替反转恢复免除独立T,测量(FAIREST)序列扫描,通过后处理生成脑血流量(CBF)图,分别测量他们的双侧基底节区、丘脑、颞叶和枕叶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对照组中测量部位和侧别对rCBF值的影响,将对照组、MELAS综合征组非病灶区和病灶区的rCBF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左侧基底节区、丘脑、颞叶和枕叶的rCBF值分别为0.83±0,23、1.17±0.30、0.93±0.28和1.11±0.25,右侧基底节区、丘脑、颞叶和枕叶的rCBF值分别为0.77±0.15、1.03±0.34、1.06±0.23和1.09±0.2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不同测量部位和侧别对于rCBF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感兴趣区的rCBF值为1.00±0.28,MELAS组综合征非病灶区和病灶区的rCBF值分别为1.01±0.31和1.95±0.43,MELAS综合征组病灶区的rCBF值大于非病灶区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9,P〈0.01)。结论MR灌注成像能够显示MELAS综合征患者发作期的脑血流改变,提示病灶区处于高灌注状态。
谢晟齐朝月肖江喜杨艳玲蒋学祥
关键词:MELAS综合征灌流
CT灌注与血管联合成像在评价飞行人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低剂量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组织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320排容积CT,对2例TI...
时惠平杨帆齐朝月孙鹏黄鹤
Ⅱ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应用全器官CT灌注成像技术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进行扫描,分析其灌注特点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320排CT对7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低剂量全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并与11例胰腺正常及8例胰腺癌患者的灌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各组灌注参数及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全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通过影像学与临床综合诊断分析,7例患者均诊断为Ⅱ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变位于胰头处5例,胰体尾部2例;5例患者伴有胰管扩张,4例伴有肝内胆管扩张,1例患者伴有溃疡性结肠炎。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表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似,但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统计学分析AIP与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癌组织的灌注血流值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量化评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Ⅱ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马晓璇时惠平孙鹏黄鹤齐朝月宋宏涛王舒皓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免疫球蛋白G4灌注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