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澄

作品数:39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艺术
  • 9篇社会学
  • 8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艺术
  • 9篇哲学
  • 5篇认识论
  • 5篇社会
  • 5篇文艺
  • 5篇价值论
  • 3篇心理
  • 3篇形式美
  • 3篇艺术概论
  • 3篇正价值
  • 3篇社会群
  • 3篇社会群体
  • 3篇审美
  • 3篇审美现象
  • 3篇思维
  • 3篇文化
  • 3篇文艺理论
  • 3篇文艺学
  • 3篇美学
  • 3篇负价值

机构

  • 37篇广西艺术学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社会科...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
  • 1篇《人文杂志》...

作者

  • 39篇黄海澄
  • 1篇袁贵仁
  • 1篇周来祥
  • 1篇夏衍
  • 1篇张文勋
  • 1篇程千帆
  • 1篇薛克诚
  • 1篇俞景玮
  • 1篇许杰
  • 1篇王玉梁
  • 1篇马俊峰
  • 1篇季羡林
  • 1篇郑国平
  • 1篇马志政
  • 1篇吴组缃
  • 1篇王西彦
  • 1篇胡经之
  • 1篇顾易生
  • 1篇吴光
  • 1篇方克强

传媒

  • 7篇人文杂志
  • 5篇美与时代(美...
  • 3篇南方文坛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艺术探索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乐府新声(沈...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学术论坛
  • 1篇菏泽学院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 2篇1988
  • 3篇1986
  • 1篇198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价值选择被引量:1
2002年
黄海澄
关键词:文化转型文化模式文化结构经济改革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辨微
2004年
黄海澄
关键词:《艺术概论》艺术作品
言意新辨
1992年
一、“意”是可以分析的 言意之辨作为中国哲学史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热门话题,盛于玄学兴起的魏晋南朝时期。言意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客观事实,言意之辨并不是某些人造做出来的论题,而是有现实根据的。讨论言意关系的文章不绝如缕,于今尤盛,这益发说明了言意关系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重要的实际问题。 辨言意关系的文章尽管积案盈箱,而其论旨归纳起来不过三种,即“言不尽意”论、“得意忘言”论和“言尽意”论(参阅汤用彤著《魏晋玄学论稿·言意之辨》,人民出版社1957年6月版;
黄海澄
关键词:言意之辨感情体验语言艺术家言意关系言不尽意思维具体
评“情感认识论”——兼及文学理论的哲学、心理学基础
1990年
《当代文艺探索》1986年第2期发表了南帆同志的《文学与情感认识论》。文章认为,人们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理智的认识,一种是情感的认识。前者凭借概念、范畴、推理、判断认识世界,其成果是科学理论;后者直接依靠“片断、场面、事件过程”等“感知、了解、判断和体验对象的另一些方面”,这便是“情感认识对象的独特过程”。作者认为,文学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情感认识的结果,艺术典型和抒情意象,都是文学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情感认识的形式。依照这种理论。
黄海澄
关键词:情感反应认识史心理功能价值论
论价值与感情(下)被引量:2
1988年
(六)梦境引起人们的感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后主国破作了囚徒,怀恋金陵昔日繁华,梦中仿佛回到了春风骀荡的故国,自然是心花怒放,这从车水马龙、上苑春风的梦境描写可知。而醒后却倍感凄凉,所以一落笔便是“多少恨”,是由醒而忆梦、怀悲而忆乐也。梦境有的是往日经历的复现,有的是经验的重组或幻化。
黄海澄
关键词:梦境描写负价值正价值金陵社会群体
艺术冲动与形式共相
2005年
艺术发生的主体根据——艺术潜能,深深地隐藏在人类的中枢神经之中,对个体来讲是先天的(?)先验的(先于经验的、先于学习的),对种族来讲,则是后天的,是在进化中迫于人类对艺术需要的压力而形成的。人类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进化阶段的升高,需要有更复杂的动力结构来推动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才能保证人类这一高级系统的生存与发展。艺术恰恰就是这种动力结构链条中的一环,于是,人类创造艺术与欣赏艺术的生理和心理的可能性条件便产生出来。
黄海澄
关键词:民族后天先天权利主体经院哲学共相
价值与自由
1996年
价值与自由●黄海澄一商品价值与哲学上的“价值”范畴等同吗?叶知秋同志在《超越虚无走向真实》(载《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6期)一文中,对我国新时期以来价值哲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一笔抹倒,认为“我国学术界既定的价值概念已将价值哲学导向了虚无主义”,而在...
黄海澄
关键词:价值哲学正价值价值虚无主义负价值道德规范体系
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异同论
2008年
有人从"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传统观点出发,认为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在内容上一致,都是"认识上的飞跃",只在形式上有区别:科学灵感主要在抽象思维中爆发,艺术灵感主要在形象思维中爆发。我认为恰恰相反:艺术不属于认识论范围。而属于价值——情感领域。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它的心理内容不是"认识上的飞跃"。而是想象和情感相互作用.达到近乎迷狂的一种高度亢奋的心理状态。科学灵感则是认识上的飞跃,在内容上与艺术灵感不同。在心理形式上,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则有某些一致的地方,即直觉性和想象性,都不涉及逻辑理性。
黄海澄
关键词:艺术灵感《艺术概论》艺术家形象思维
价值既是关系也是属性被引量:5
1998年
价值不是事物的自然质,而是事物在与一定主体发生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因而组成为一个系统时所产生的系统质或曰关系质。一切事物,凡能满足一定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的某方面的需要、符合于该主体作为自控制系统的控制论目的,这事物对于该主体来讲就具有正价值。反之,一切事物,凡有违于一定主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与该主体作为自控制系统的控制论目的相乖戾的,对于该主体来讲就具有负价值。价值既是关系,也是属性,关系和属性是可以统一的。没有无主体的价值,“非主客体关系价值论”
黄海澄
从现代科学方法论看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之一得被引量:1
1986年
普列汉诺夫是一位比较系统地研究过美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但是,由于他在理论和实践上曾经有过某些失误,列宁同他的错误作过斗争,他的著作虽被列宁称许为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最为杰出的著作,然而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几十年来,对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的评价,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苏联,都有极大的分歧,有褒有贬,毁誉不一。不过,无论是褒者还是贬者,都不得不承认,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黄海澄
关键词:美学思想审美现象达尔文主义审美感觉普列汉诺夫审美内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