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星原

作品数:111 被引量:303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心肌
  • 46篇病毒
  • 40篇毒性
  • 40篇病毒性
  • 39篇心肌炎
  • 39篇肌炎
  • 37篇病毒性心肌炎
  • 27篇细胞
  • 23篇小鼠
  • 21篇小儿
  • 13篇儿童
  • 11篇蛋白
  • 9篇基因
  • 8篇注射液
  • 8篇小鼠心
  • 7篇小鼠心肌
  • 7篇柯萨奇
  • 6篇凋亡
  • 5篇心肌细胞
  • 5篇肌细胞

机构

  • 94篇武汉大学
  • 7篇武汉市儿童医...
  • 6篇湖北医科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湖北医科大学...
  • 5篇湖北医学院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湖北省中医院
  • 2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武汉市中西医...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航天医院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枝江市人民医...
  • 1篇黄石市第三人...

作者

  • 111篇黄星原
  • 14篇江钟炎
  • 12篇魏丽
  • 9篇徐之良
  • 9篇王世红
  • 8篇邓巍
  • 7篇麦根荣
  • 6篇张敏
  • 6篇江端
  • 6篇姚宝珍
  • 6篇张婧
  • 5篇刘奥杰
  • 5篇牛萍
  • 5篇罗劲松
  • 5篇熊学琴
  • 5篇顾坚
  • 5篇刘智胜
  • 5篇石清照
  • 5篇徐木珍
  • 4篇赵月强

传媒

  • 15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华中医学杂志
  • 6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数理医药学杂...
  • 4篇国际儿科学杂...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武汉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儿童保健...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骨科
  • 1篇国外医学(病...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10篇2005
  • 1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脑炎脑膜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并探讨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且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回顾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例中29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14...
熊学琴黄星原刘智胜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
灯盏花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从细胞凋亡方面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模型。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病毒感染组(n=15)和灯盏花素组(n=15),在感染后第9天处死小鼠,取其心脏进行检测。用HE染色法观察其心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Caspase-3情况,用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心肌病理变化改变减轻(P<0.01);②治疗组Caspase-3的表达较感染组低(P<0.05);③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少于感染组(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发挥重要作用,灯盏花素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
黄星原陈莉琼王世红蔡珊珊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灯盏花素柯萨奇B3病毒
白细胞介素 1 8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8(IL - 18)联合大剂维生素C(Vit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疗效。方法 用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株 (CVB3m)感染Balb/C小鼠制备VMC小鼠模型 ,然后分别给予IL - 18、大剂量维生素C、IL - 18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 8d ,观察小鼠发病情况 ,并在不同时段检测心肌组织病毒滴定度、心肌病理积分 ,并进行比较。结果各治疗组较心肌炎对照组症状减轻 ,生存率提高 (χ2 =10 .4 6 ,P <0 .0 5 ) ,心肌病毒滴定度降低 ,病理改变减轻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联合治疗组与IL - 18组比较 ,前者心肌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涧减少 (q =4 .4 0 ,P <0 .0 5 ) ,但生存率及病毒滴定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大剂量VitC及IL - 18对VMC均有一定疗效 ,但联合应用更能有效地防御病毒入侵、保护心肌。
刘文春黄星原于新桥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维生素C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药物干预
江端王世红魏丽黄星原夏光李小鸥牛萍何兵邓巍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部分患者急性期后仍有病毒活动,重者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亦可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甚至猝死,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其发生机...
关键词: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
干扰素-λ对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干扰素-λ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66只4周龄Balb/c近交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n=6)、病毒组B(n=30)、干扰素-λ治疗组C(n=30);病毒组、干扰素-λ治疗组...
郑红霞黄星原聂钰君徐木珍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外基质
文献传递
地甘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脾组织凋亡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地甘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脾组织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 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建立辐射损伤模型(一次性用直线加速器给予7.0Gy的X线照射),喂饲100%地甘口服液每次0.2ml/1...
潘琦黄星原徐之良何东初吴江平陈如泉
关键词:相关基因
文献传递
脑钠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脑钠肽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它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高压程度呈正相关,已成为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息儿心功能不全程度、反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术后心功能状态的简便、准确的生物化学指标。它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预后有预测作用,对围手术期治疗有指导意义,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成为迅速、即时床边检查的辅助手段。该文就其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和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肖书娜黄星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脑钠肽围手术期
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蛋白D_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周期及其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未经特殊处理。②模型对照组:经60Co6Gy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4 h内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制成AA模型,于制模当天即给予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每天10 ml.kg-1,连续12 d。③当归注射液组:每天予当归注射液10 ml.kg-1,腹腔注射,连续12 d。于第12 d每只小鼠称重后,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后断颈处死小鼠,取出双侧尺骨及股骨,冲出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并行组织学切片,粒单系祖细胞培养及骨髓有核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周期蛋白D2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粒单系祖细胞计数明显减低,骨髓有核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而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当归注射液组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及粒单系祖细胞计数,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水平。结论:当归注射液可能通过刺激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
石清照汪晖徐之良黄星原罗劲松
关键词:造血细胞细胞周期蛋白当归注射液
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和内外科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04年
姚宝珍王世红黄星原江钟炎
关键词:小儿再发性腹痛RAP
神经生长因子、可溶性Fas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可溶性Fas(sFas)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中表达,及NGF、sFas与免疫反应的关系,旨在为V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25例急性期和18例迁延及慢性VM患儿血清,其中急性期12例患儿为连续检测,即在病程1个月内、1~2个月、3~6个月各检测1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NGF、SFas水平,测定病程不同时期VM患儿两个指标水平变化,并与20例健康患儿作对照。结果血清NGF、sFas在VM患儿病程在1个月内、1~2个月迁延期及慢性期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均〈0.01),而病程2~3个月急性期患儿血清NGF、sFas的表达水平渐下降,虽然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GF、sFas可能参与VM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NGF、sFas水平增高进一步证实VM的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
焦蓉黄星原陈颖麦根荣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神经生长因子可溶性FAS儿童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