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翠梅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内镜
  • 3篇结肠
  • 2篇胆管
  • 2篇凋亡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基因
  • 2篇梗阻
  • 2篇肠癌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道梗阻性疾...
  • 1篇胆管成像
  • 1篇胆管炎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胰
  • 1篇胆胰系疾病
  • 1篇凋亡作用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8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8篇马翠梅
  • 3篇张海荣
  • 2篇贺军
  • 2篇何恒
  • 1篇孔令斌
  • 1篇孙富强
  • 1篇孙富强
  • 1篇张帆
  • 1篇杨峰
  • 1篇杨峰
  • 1篇司遂海
  • 1篇艾宽宽
  • 1篇庞道华
  • 1篇王一波
  • 1篇王一波
  • 1篇张秋生
  • 1篇王岩
  • 1篇李爱梅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中华诊断学电...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泮托拉唑钠联合奥曲肽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采取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奥曲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转阴时间、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功能与健康评分(APACHEⅡ)、Ranson评分、血清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分别为(12.9±3.6)d、(11.6±2.8)d、(11.9±2.4)d,均低于对照组(14.6±3.1)d、(14.2±3.4)d、(13.5±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8.3±2.5)分、(8.8±2.8)分,Ranson评分(3.8±1.0)分、(4.2±1.4)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53.2±10.0)ng/L、(65.7±12.4)ng/L,D-乳酸(4.9±2.0)μg/L、(6.3±2.4)μg/L,二胺氧化酶(6.1±2.0)U/L、(7.8±2.6)U/L,均较本组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在一定程度上可尽早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有利于保护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但是对整体疗效的提高并不十分显著,还需要进一步的增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马翠梅刘晗张帆
关键词:泮托拉唑钠奥曲肽急性胰腺炎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早期内镜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运用早期内镜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近期到本院诊治的72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充当研究的受试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等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通过外科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36例实施早期内镜介入处理,针对两组的临床处理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处理后的治愈率明显更高,腹痛与黄疸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合并症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方案处理后,观察组的IL-4、IL-8和CRP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早期内镜介入术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展开治疗,相比外科开腹术疗效更高,更利于炎症的清除,更具有推广意义.
张海荣何恒马翠梅王一波
关键词: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内镜介入外科手术
基于微信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诊断学授课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诊断学授课中的应用。方法:510名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形成性评价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微信平台,通过两组学生期末满意度调查及考试成绩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实验及理论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张帆马翠梅
ETS-1在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ETS原癌基因1(ETS-1)是ETS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肿瘤和炎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炎症性肠病(IBD)和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中,ETS-1通过诱导炎症反应、破坏肠上皮细胞屏障和增强癌细胞侵袭性等加快疾病的进展。为探索IBD及CAC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ETS-1在IBD及CA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孙绪凡靳桂媛马翠梅王岩周慧慧周广玺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免疫调控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胆胰疾病患者行MRCP和ERCP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CP和ERCP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1%和93.6%,对胆胰恶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1%和89.2%,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5%和100%。结论 MRCP是一种安全无创检查手段,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不能取代ERCP,两者结合互补,可提高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孙富强贺军司遂海张海荣杨峰马翠梅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胰系疾病
紫云英苷诱导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紫云英苷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CK-8实验检测紫云英苷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紫云英苷对SW48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实验结果表明紫云英苷能够有效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其效果优于5-FU,且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低于5-FU;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紫云英苷能够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有效诱导SW480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示,紫云英苷能够上调p-p38的水平并降低p-STAT3的水平。结论紫云英苷能够有效抑制SW480细胞发生的增殖情况,通过抑制线粒体的膜电位水平,有效激活线粒体具有的依赖性质,促使该细胞逐渐发生凋亡情况,其调节机制是通过激活p38信号通路并抑制STAT3通路来实现的。
杨峰李爱梅张曜文马翠梅张海荣
关键词:人结肠癌细胞凋亡
siRNA沉默细胞周期相关激酶基因对鼠结肠癌生长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siRNA沉默细胞周期相关激酶(CCRK)基因对鼠结肠癌生长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nu/nu)裸鼠皮下接种人类结肠癌SW480细胞,将其中建立移植瘤裸鼠模型成功的30只裸小鼠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种siRNA CCRK转染的人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实验组)、正常培养的SW480细胞(空白对照组)和以转染携带无关序列片段sh RNA慢病毒的SW480细胞(阴性对照组)。第42天处死裸鼠后取下肿瘤组织,比较各组肿瘤重量、CCRKmRNA表达量、CCRK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转染siRNA组肿瘤重量、CCRK mRNA和CCRK蛋白表达[(0.54±0.15)g,1.14±0.24和0.18±0.05]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05±0.14)g,2.41±0.42和0.49±0.07]和空siRNA载体组[(1.07±0.12)g,2.39±0.47,0.47±0.09;F=21.18,23.47,90.03;P<0.01];空白对照组与空siRNA载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98,1.07,1.13;P>0.05)。实验组沉默CCRK基因后组织中细胞凋亡率为(21.23±1.1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6.78±0.37)%和阴性对照组(7.25±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36,P<0.01);但空白对照组和空siRNA载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78,P>0.05)。结论 CCRK靶向siRNA表达载体接种结肠癌裸鼠后能显著降低结肠癌瘤体的增长,抑制CCRK基因和蛋白表达;siRNA沉默CCRK基因能促进其凋亡,CCRK基因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孔令斌贺军张秋生何恒马翠梅杜宗梅庞道华
关键词:结肠肿瘤基因沉默细胞凋亡
食管胃早期癌的内镜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食管胃早期癌内镜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食管胃早期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记录食管胃早期癌患者内镜下的临床特点,分析临床病理特征,记录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浸润深度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及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年龄、性别、内镜分型与肿瘤长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关性;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患者内镜下分型主要为Ⅱb型,占36.00%(36/100)。低分化患者40例,中分化患者34例,高分化患者26例。肿瘤长径≤1 cm者34例(34.00%,34/100),2~3 cm者51例(51.00%,51/100),≥4 cm者15例(15.00%,15/100)。结论行内镜检查为诊断及发现食管胃早期癌的一种有效临床方法,分析内镜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浸润深度进行提示,对判断淋巴结转移具有参考作用。
张曜文艾宽宽刘素芹马翠梅孙富强王一波
关键词:内镜特点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