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坚池
-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局部注射干扰素结合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干扰素联合二氧化碳(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CO_2激光+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2水平为(38.56±10.16)pg/ml,IL-4水平为(10.19±2.16)pg/ml,IL-10水平为(20.15±4.26)pg/ml,对照组分别为(29.26±7.54)、(16.25±2.63)、(28.54±6.31)pg/ml;观察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干扰素联合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因子水平,减少复发,效果较CO_2激光单一治疗更优越。
- 马坚池卢秀仪唐增奇
- 关键词:局部注射干扰素二氧化碳激光尖锐湿疣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白介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风团数量、风团持续时间、每天发作次数、瘙痒程度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4、IL-8、IL-17、IL-2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显著,能快速缓解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马坚池卢秀仪唐增奇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复方甘草酸苷片西替利嗪片
- 比拜克胶囊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比拜克胶囊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120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头皮脂溢性皮炎诊断标准,真菌镜检阳性;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过敏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用比拜克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真菌转阴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的75%明显提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红斑、丘疹、鳞屑等症状积分分别为组别(0.3±0.6)分、(0.4±0.5)分、(0.4±0.7)分、(0.5±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0.4)分、(1.3±0.6)分、(1.2±0.5)分、(1.4±0.7)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真菌转阴率、复发率分别为85.00%和5.00%,对照组真菌转阴率、复发率分别为65.00%及23.33%,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比拜克胶囊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效果良好,有助于症状的改善,提高抑制真菌效果,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马坚池卢秀仪唐增奇
- 关键词:头皮脂溢性皮炎
- 线状汗孔角化症一家系MVD基因突变分析
- 2024年
- 本文报道一例线状汗孔角化症,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存在种系MVD基因c.683G>A(NM_002461)的杂合突变,其同胞兄弟携带相同的杂合突变但未出现临床表型。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因为线状汗孔角化是一种镶嵌性疾病,出生后体细胞的二次打击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 郭芝璇马坚池李希清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1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报道1例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患者女,55岁,全身散在红斑、色素异常伴光敏感、关节痛1年余。皮肤专科检查:头皮部、面部、颈部、前胸V字区、后背、双上肢伸侧可见形状不规则片状紫红斑,边界清,表面见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右手小关节、右侧腕关节、双侧膝关节压痛。查抗核抗体11项: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背部皮损病理提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萎缩变薄,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符合扁平苔藓。诊断为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LE-LP综合征),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及羟氯喹降低光敏性等药物治疗,皮疹较前消退后出院。
- 符淑莹余圆圆张静马坚池郑海豪李希清张军民
- 关键词:红斑狼疮扁平苔藓
-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急性期眼部表现及治疗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急性期眼部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14年9月-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17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对其急性期眼部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男6例,女11例,年龄28~87岁,平均57.18岁。眼部表现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4例。眼睑皮肤脱落糜烂6例,结膜充血11例,分泌物9例,假膜5例,睑球粘连4例,角膜上皮缺损2例,无任何表现4例。随访1~6个月,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急性期眼部病变严重,需及时正确治疗眼部病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高翔马坚池
-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眼部
- 我国马尔尼菲青霉病流行近况
-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马尔尼非青霉病流行情况.研究方法:我们通过寻找1984年至2009年12月在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中刊登的来自中国大陆关于马尔尼非青霉病的中文或英文文献.并对这些文...
- 胡永轩张勇马坚池席丽艳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病抗真菌药物
- 马尔尼菲青霉病治疗进展被引量:12
- 2010年
-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或受损的病人越来越多,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预后常不佳,而早期有效地用药对遏制疾病的迅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寻找有效低毒的抗真菌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本文就马尔尼菲青霉病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 马坚池席丽艳胡永轩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病
- 254例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回顾性分析(1990—2019年)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皮下真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致病菌菌学动态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19年12月近30年我院皮肤科254例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患者的一般特征、皮损组织病理、诊断及菌种分析。结果:平均每年确诊8.4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7.78岁,男女患病率为1.46∶1,最常见感染部位为上肢(31.10%),31~60岁患者为主要感染人群(46.12%)。孢子丝菌病仍是最常见的皮下组织真菌感染(55.91%),但近20年其病例数有下降趋势。着色芽生菌病病例数近10年发病较前20年明显升高(P<0.05)。球形孢子丝菌和Fonsecaea monophora分别为孢子丝菌病及着色芽生菌病主要致病菌。结论:孢子丝菌病为最常见皮下真菌感染,着色芽生菌病例有增多趋势。基于原发与继发免疫缺陷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少见菌种引起的感染在近10年明显增多。分子鉴定可为发现新致病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依据。
- 李家豪黄均豪鲁莎蔡文莹马坚池席丽艳张军民李希清
- 关键词:皮下组织真菌
- Phialemonium curvatum致侵袭性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
- 2015年
- 患者女,40岁,因左小腿红肿、结节伴发热4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左小腿见大片红斑、肿胀,触之感皮下结节,质软,结节中央见破溃及结痂。右股外侧、腰部、骶尾部可见散在红斑,右股外侧及骶尾部可见数个溃疡及窦道,溃疡口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取皮下结节内穿刺液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并对培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致病真菌为Phialemonium curvatum。使用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治疗后,患者皮损消退。
- 张静何娅马坚池李希清蔡文莹席丽艳
- 关键词: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