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勇

作品数:38 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术后
  • 8篇切除
  • 8篇青光
  • 8篇青光眼
  • 7篇切除术
  • 6篇视网膜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网膜
  • 6篇小梁
  • 6篇小梁切除
  • 6篇小梁切除术
  • 6篇角膜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眼压
  • 4篇植入
  • 4篇内障
  • 4篇疗效
  • 4篇晶状体

机构

  • 37篇陕西省人民医...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37篇马勇
  • 29篇王建萍
  • 16篇车选义
  • 11篇薛雨顺
  • 8篇朱涛
  • 7篇李裕钦
  • 6篇张德秀
  • 5篇李静
  • 4篇王利峰
  • 4篇张坚
  • 3篇石蕊
  • 3篇赵桂娥
  • 3篇谢安明
  • 3篇马勇
  • 3篇李静
  • 2篇孙烨
  • 2篇孙烨
  • 2篇杨乐
  • 2篇郭中兰
  • 2篇王建明

传媒

  • 16篇国际眼科杂志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陕西省医学会...
  • 1篇西部地区眼科...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0
  • 1篇199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及植入术后对患儿眼轴发育及屈光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眼球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39例48眼施行白内障摘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除Ι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儿眼球的发育状况进行研究,分3岁以下,3 ̄5岁,5岁以上3组分别随访测量其术后2 ̄5a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屈光状态的变化,并与对侧眼及正常儿童眼球的发育状况作对比研究。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球发育的影响。记录并对比分析术后数值和3 ̄5a随访测量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屈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患儿3组眼轴长度平均增长1.23,1.15及0.5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侧眼及正常组婴幼儿眼轴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施行白内障摘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除Ι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安全有效方法,对患儿眼球的发育无明显影响。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有重要价值。
马勇王建萍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眼轴长度角膜曲率
糖化血红蛋白及视觉电生理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时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及视网膜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的动态变化。方法: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检眼镜检查进行筛选,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进行明确分期,对各期患者在3a内定期行HbA1c测定6次,行Op检查2次,最后1次检测配合FFA检查,统计分析结果。结果:HbA1c水平控制在4.99%±0.58%为预防DR发生发展的安全参考值;HbA1c水平持续在9.77%±1.57%时,DR进展明显加快;Op总波幅下降副度<10.6±4.9μV可作为预测视网膜病变未进展的参考值;Op总波幅下降幅度>31.6±9.7μV,则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或DR发生进展的依据。结论:HbA1c,OP结合,能预测DR的发展。
车选义王建明马勇李裕钦王建萍王珂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化血红蛋白视网膜振荡电位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39例手术治疗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观察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I期白内障吸出摘除,前部玻璃体切除并相应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39例48眼,年龄9mo~8.3岁施行白内障吸出,前部玻璃体切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平均随访时间27.3mo。结果:术后随访患儿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视轴区清亮,未见后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病例出现。结论: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正确计算,术中后囊膜及前部玻璃体的处理以及术后积极的弱视恢复治疗是保证患儿获得有用视力的关键。
马勇王建萍车选义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法玻璃体视力
前葡萄膜炎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前葡萄膜炎患者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探讨炎症时的新鲜角膜后沉着物(KP)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选取前葡萄膜炎首次急性发病的50例50眼患者,就诊时炎症持续时间≥3d,KP≥(+++),作为A组;炎症完全消退后,KP(-),作为B组;将对侧未发病眼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测量三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量:包括单位面积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六角形细胞频数(hexagonality,HG)、平均细胞面积(average size,AVG)、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SD)、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比较三组的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CD减少,AVG,SD,CV,CCT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消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减少,C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与炎症消退组比较:HG减少,CV,CCT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CV,HG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急性发病期的新鲜KP可导致角膜厚度增加,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及功能下降,炎症消退后角膜厚度正常,细胞形态的改变持续存在。
王建萍马勇马勇马勇薛雨顺李静朱涛王柯
关键词:前葡萄膜炎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
内皮抑素和avastin对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比较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恩度)对C57BL/6J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应,并与avastin作比较。方法:采用532nm激光光凝建立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2wk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CNV的形成情况。取40只成功造模的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1组,10只)、生理盐水组(2组,10只)、内皮抑素组(3组,10只)和avastin组(4组,10只),光凝后2wk玻璃体腔给药1次,1wk后取材行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方法为方差分析,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取P<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2wk后HE病理组织学检查,光镜下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形成,CNV阳性检出率为72.8%。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CNV无抑制作用;内皮抑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avastin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对CNV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对avastin和内皮抑素组进行LSD-t检验,得出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者抑制CNV的效应是不相等的,由于x珋avastin=26.90,x珋内皮抑素=29.13,x珋av astin
李静马勇王红美谢安明刘轩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抑素AVASTIN
曲伏前列素与布林佐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素与布林佐胺联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及抗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降眼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52眼POAG,OHT,抗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患者纳入为期2mo的前瞻性、单向性、开放性研究。经药物洗脱期测量眼压基线值。用药后2,4,8,12wk测量眼压、视力、视野,观察眼部症状、体征及全身副作用。计算12wk时眼压≤17mmHg患者百分比。结果:患者基线眼压28.08±2.50mmHg,4次随访眼压(17.12±1.42,16.71±1.55,16.13±1.52,16.12±1.49)mmHg,眼压下降均值10.35mmHg,最大下降率45%。用药后眼压与基线眼压比较差值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用药12wk时,眼压≤17mmHg的患者占64%。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结膜充血,偶见轻微烧灼感,轻度味觉异常等,对角膜、泪膜、视力、视野、血压、心率均未影响。结论:曲伏前列素与布林佐胺联合应用降眼压的效果明显,安全性好。联合用药,眼压≤17mmHg患者所占百分比显著。
王建萍张德秀马勇车选义
关键词:青光眼曲伏前列素眼压
有晶状体眼前房硅油的原因分析和处理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进入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术后发生的硅油进入有晶状体眼前房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原因及发生程度采取不同处理。结果:有2例(2眼)硅油进入前房发生于二次环扎术中,17例(19眼)发生于术后2~11d之内(其中1例取出前房硅油3d后硅油再度进入前房并形成瞳孔阻滞继发青光眼,二次取出前房硅油并行虹膜6点位周边切除后再未发生硅油进入前房)。所有病例均在硅油进入前房1wk内取出前房硅油,并对其中13例出现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行6点位虹膜周边切除;全部病例眼压控制于20mmHg以下,视力均恢复至硅油进入前房之前的矫正视力,取出前房硅油后未出现严重角膜并发症,无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有晶状体眼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进入前房原因主要为眼外伤、高度近视、术中医源性损伤等造成悬韧带损伤。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有晶状体眼前房进入硅油应注意体位及观察角膜、眼压,尽早取出前房硅油,有瞳孔阻滞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必要时行虹膜6点位周边切除。可保护角膜、视网膜及有效的视力。
张坚马勇谢安明李晶明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前房硅油
小梁切除术后房水和晶状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_2含量的变化
2013年
目的测定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房水及晶状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的含量,探讨其变化在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其中一组左眼行小梁切除术设为A组,右眼未手术眼设为C组(对照组);另一组左眼行丝裂霉素C辅助治疗的小梁切除术设为B组。术后定期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术后6个月空气栓塞法处死各组兔,观察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使用兔TGF-β2ELISA试剂盒检测房水及晶状体水溶性蛋白质中总的TGF-β2(tTGF-β2)和活化的TGF-β2(aTGF-β2)的含量。结果术后6个月,各组晶状体均未出现明显的混浊,晶状体纤维细胞无明显异常。A组和B组房水中tTGF-β2和aTGF-β2含量与C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A组分别增加了31.50%(P<0.05)和37.21%(P<0.01),B组分别增加了32.92%(P<0.05)和40.95%(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和B组晶状体中tTGF-β2和aTGF-β2含量与C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A组分别增加了31.54%(P<0.05)和32.11%(P<0.05),B组分别增加了37.10%(P<0.01)和37.56%(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房水和晶状体中TGF-β2活性比率A组、B组、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可引起房水和晶状体中tTGF-β2和aTGF-β2含量的增加,TGF-β2含量的增加可能与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发生和进展有关;术中辅助应用低剂量丝裂霉素C并未进一步增加术后白内障的风险。
王建萍马勇薛雨顺车选义张德秀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转化生长因子Β2房水晶状体
和血明目片治疗眼底出血的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将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例(34眼),对照组:B组24例(34眼)及C组20例(28眼)。A组采用和血明目片口服,5片/次,3次/天,15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5天,共3个疗程;B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点,1次/天,14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6天,共3个疗程;C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点1次/天,14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6天,共3个疗程。以视力,眼底改变和眼底荧光造影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A、B、C三组治疗前各项主要指标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治愈率为14.7%,显效率为38.24%,总有效率为85.29%;B组治愈率为11.76%,显效率为35.29%,总有效率为82.35%;C组治愈率为10.71%,显效率为23.53%,总有效率为60.71%。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出血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安全可靠。
车选义马勇李裕钦王建萍王利峰
关键词:和血明目片葛根素复方丹参眼底出血
羊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保存及新鲜人羊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鲜及保存的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39例 ,术后随访 3~ 38月。结果 :39例翼状胬肉 ,术后均未见羊膜植片发生排斥反应 ,1例发生植片滑脱 ,复发率 2 .6%。结论 :羊膜取材方便 ,疗效显著 ,选择性地利用新鲜及保存羊膜 。
王建萍马勇车选义
关键词:翼状胬肉人羊膜羊膜移植植片术后随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