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中余
- 作品数:46 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武警总医院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RDS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SpO_2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2年
-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 )的影响。方法将提高吸入氧浓度法 (A法 )、过度通气法 (B法 )、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吸氧浓度结合法 (C法 )及常规法用于 8例ARDS病人吸痰前后 ,并对增加氧供前后的SpO2 、吸痰后SpO2 恢复时间及达稳定时间进行对比 ,各方法每例每天取值 1次 ,各法每例均取值 7次。结果①常规吸痰后SpO2 下降 0 15~ 0 2 5 (平均 0 19) ,5~ 15min(平均9 98min)方可恢复。②与各自对应的基础值比较 ,三种不同氧供法均能使吸痰前、后的SpO2 显著提高 (P <0 0 1、P <0 0 0 1) ,其中C法优于A、B法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 ,A法与B法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其吸痰后SpO2 下降幅度及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法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0 1)。③与各自吸痰前基础值相比 ,C法吸痰后SpO2 稳定值显著提高 (P <0 0 0 1) ,而A法、B法及常规法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常规吸痰可致低氧血症发生 ,而A、B、C三种氧供法均能有效预防ARDS病人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 ,其中C法效果最佳 。
- 韩淑贞王立祥韦中余雷联会管晓萍
- 关键词:吸痰低氧血症给氧控制性肺膨胀
- 1例体位改变导致移植肝压迫下腔静脉致低血压的护理
- 2008年
- 报告了1例小儿亲体肝移植术后,由于体位改变导致移植肝压迫下腔静脉致低血压的护理体会。认为在小儿亲体肝移植的监护中,术后24h内应禁止翻身和剧烈震动,防止大幅度的体位改变,同时尽量避免右侧卧位,以防止肝脏移位及扭转。护理人员应将惠儿的活动及体位变化情况列为一项重要监护内容。
- 尹利华韦中余王颖杨玉凤尹和华
- 关键词:体位肝移植腔静脉低血压
- 原位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诊治初探
-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术后围手术期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肝移植术后PCP的认识.
方法:回顾医院2005-1至2005-12期间276例原位肝移植术后,6例合并PCP患...
- 程芮臧运金刘懿和韦中余王瑜贵雷联会吴凤东沈中阳
-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并发症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 文献传递
- 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分析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肺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武警总医院82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肝移植术后早期是否发生肺损伤,将患者分为急性肺损伤组和非急性肺损伤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术前凝血功能、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无肝期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造成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9例出现急性肺损伤,发生率为47.56%。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肺损伤组和非急性肺损伤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或重型肝炎情况、移植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情况、移植术中输血量、无肝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成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包括移植前凝血功能异常、肝硬化失代偿期或重型肝炎、移植术中输血量及无肝期时间(P〈0.05)。结论 基础疾病为肝硬化失代偿或重症肝炎、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大量输血、无肝期时间长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肺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合理控制,从而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
- 韩永仕韦中余张蓉
- 关键词:成人原位肝移植急性肺损伤
-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ALI组和非ALI组,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75例肝移植患者ALI的发生率为9.8%(27/275),总死亡率10.2%(28/275),ALI病死率22.2%(6/27)。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中大量输血(OR=12.12,95%CI 0.958~25.364)、无肝期过长(OR=1.23,95%CI 1.034~1.410)和冷缺血时间过长(OR=22.35,95%CI 1.266~43.421)为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ALI与大量输血、无肝期过长、冷缺血时间过长关系密切。
- 雷联会俞森洋韦中余王瑜贵杨洋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肝移植LOGISTIC模型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展开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变化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T等T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T等T淋巴细胞亚群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对脓毒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展开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循环中的炎性因子和内毒素,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瑜贵韦中余雷联会田二云
- 关键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免疫功能细胞因子
- 原位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其处理
- 2005年
- 目的观察55例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OLT)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处理措施。方法将55例OLT患者依其术前肝功能状态及并发症情况分为4组,观察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机制、相关性及处理效果做出分析。结果OLT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11%,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肺部浸润,占25.46%;其次是胸膜渗出,占21.82%;肺部和胸部均有渗出占7.27%;胸膜渗出伴肺部感染占3.64%;肺不张占5.4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占1.82%;再插管占3.64%。最影响术后恢复的是肺部感染;影响术后拔管的因素是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并发症(P<0.01),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P<0.001)。结论OLT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影响OLT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OLT术后肺部并发症92.8%经积极处理不影响术后恢复。有效控制围手术期并发症,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提高OLT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 韦中余靳和平岳阳
-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肺部并发症术后肺部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
- 单一胸外按压肺潮气量的观测被引量:16
- 2003年
- 王立祥沈洪韦中余韩淑贞莫晨管晓萍雷志礼
- 关键词:病例
- 心脏死亡供体肾功能的保护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的肾功能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武警总医院2013年9月—2016年6月完成的268例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的临床资料,对其个体化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268例供体中入科时少尿者46例,血浆白蛋白偏低者134例,经过积极补液扩容,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使中心静脉压(CVP)维持在8~12mm Hg(1mm Hg=0.133k Pa),其中有15例在术前尿量较前增多,总有效率达32.6%。85例使用升压药者中有47例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也较前有所减少,在15例入科时肌酐高的患者中有11例出现肌酐下降,有效率为73%。结论在监测CVP的情况下积极进行补液扩容有利于供肾的器官功能保护。
- 韦中余韩永仕
- 关键词:心脏死亡供体肾功能保护
- 气管插管病人3种胃管置入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3种不同胃管置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ICU261例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插管组(A组)、导丝导引组(B组)和牵拉气管组(C组)各87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插管前后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B组为83.91%,高于A组的70.11%;C组为98.85%,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操作总时间比较,C组较A组、B组缩短(均P〈0.01),B组较A组延长(P〈0.01)。置管后HR、SpO2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明显变化,A组、B组均明显降低(均P〈0.01)。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发生率,C组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病人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的同时置人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 韩淑贞张利岩公静韦中余孟喆
- 关键词:留置胃管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