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贤良

作品数:43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属学及工艺核科学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核科学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超临界
  • 11篇传热
  • 8篇锅炉
  • 7篇换热
  • 6篇两相流
  • 6篇超临界二氧化...
  • 6篇超临界水
  • 5篇水冷壁
  • 5篇气液两相流
  • 5篇炉水
  • 5篇锅炉水
  • 5篇锅炉水冷壁
  • 5篇壁温
  • 4篇螺纹管
  • 4篇内螺纹管
  • 3篇底宽
  • 3篇液态
  • 3篇竖直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数值模拟研究

机构

  • 38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热工研究...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南方电网电力...
  • 1篇中广核研究院...

作者

  • 38篇雷贤良
  • 21篇李会雄
  • 5篇张庆
  • 4篇冯渊
  • 3篇张伟强
  • 3篇张一帆
  • 3篇郭开开
  • 2篇颜利波
  • 2篇郭斌
  • 2篇于水清
  • 2篇李良星
  • 1篇孙恩慧
  • 1篇韩伟
  • 1篇李凯伦
  • 1篇王海军
  • 1篇邓磊
  • 1篇李红智
  • 1篇车得福
  • 1篇杨楠
  • 1篇杨玉

传媒

  • 6篇热力发电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核动力工程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计算物理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9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竖直上升直肋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特性与肋结构优化被引量:1
2023年
高性能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换热器是实现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高效紧凑化的关键核心设备,S-CO_(2)在光滑通道内换热系数较低,寻求高换热性能与低阻换热结构是发展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的关键。采用五轴电火花成型技术制造出直肋管,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S-CO_(2)在四头直肋管内传热规律,系统分析了流动参数对直肋管强化传热特性影响,定量评估了直肋管与光管换热能力的差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直肋管结构参数对强化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获得最优的直肋管结构。结果表明:增加压力和质量流速可以降低壁面温度,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直肋管的平均换热能力是圆形光管的1.96倍左右;相较于圆形光管,直肋管可以有效延迟传热恶化发生,且使传热恶化延迟能力提升0.3~1.8倍;当固定肋宽0.5 mm,肋高2.5 mm,直肋管的综合换热能力最好,综合换热因子为1.58;而固定肋高为0.5 mm,高宽比0.33,直肋管的综合换热能力最好,综合换热因子为1.22。
王亚慧雷贤良刘云帆方寅李雨声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结构参数强化传热
一种仿生蒸汽发生器节流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蒸汽发生器节流装置,包括:节流器接管和密封件,节流器接管内部流道设有节流组件,密封件插入节流器接管内;节流组件包括:位于密封件和通道之间的两个纹孔结构和中间挡板,两个纹孔结构均包括:纹孔壳体、纹孔入口...
雷贤良方寅陶启昊刘润泽
一种永磁驱动液态金属强制循环的芯片冷却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驱动液态金属强制循环的芯片冷却装置,包括液态金属流道、旋转机构;液态金属流道为由内壳体和外壳体组成的密封内腔结构;旋转机构包括电机、风扇以及永磁结构,风扇和永磁结构依次设置在电机轴上;永磁结构包括等角...
雷贤良刘云帆刘清江
具有流线型截面内肋的锅炉水冷壁内螺纹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流线型截面内肋的锅炉水冷壁内螺纹管,包括管体,及沿管体内壁轴向呈螺旋状布置的肋片,所述肋片的截面形状为流线型。所述呈螺旋状布置的肋片等间距分布,头数控制在4~8头范围内;其螺旋方向与横截面夹角控制...
李会雄张庆郭开开冯渊张伟强雷贤良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强化换热管
一种新型强化换热管,由管内壁为至少一个预设长度L1的螺旋肋段和至少一个预设长度L2的光滑段交替顺序排列构成,优选螺旋肋段的最大内径D2和光滑管段的内径D相同,螺旋肋段的长度L1和光滑段的长度L2的比为:L1/L2=0.2...
李会雄雷贤良
文献传递
通道高度对翼型翅片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通道几何尺寸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通道高度对翼型翅片PCHE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道高度显著影响PCHE的紧凑性、阻力与传热性能;在相同雷诺数条件下(R_(e)=6000~14000),随着通道高度H的减小(通道高度与横向节距之比H/S_(T)=0.12~0.60),范宁摩擦因子f先降低后升高,H/S T=0.24翼型翅片通道的f最低;H/S_(T)=0.24~0.60翼型翅片通道的柯尔本-j因子j几乎相同,H/S_(T)=0.12翼型翅片通道的j有所增加;j/f适合于评价不同高度翼型翅片通道的综合性能,以j/f作为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时,H/S_(T)=0.24翼型翅片通道的综合性能最佳。
李德波靳万龙陈兆立陈智豪宋景慧雷贤良邓磊车得福
316L钢在超临界水拟临界区内的腐蚀行为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流体拟临界区内的腐蚀行为,解释拟临界区内腐蚀加剧现象的形成机理,采用超临界流体反应釜腐蚀实验平台,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375.6℃、22.5 MPa,405.6℃、22.5 MPa以及405.6℃、28.6 MPa 3种超临界水工况下进行200 h的静态腐蚀实验,并通过电子天平称量、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仪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试样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在拟临界区(375.6℃、22.5 MPa)腐蚀加剧,腐蚀速率最高,腐蚀产物最为复杂;在拟临界区的腐蚀产物为两层,外层为Fe_(3)O_(4)、Fe_(2)O_(3),内层为FeCr_(2)O_(4),而在超临界压力高参数区(405.6℃、28.6 MPa)只形成一层Fe_(3)O_(4),内层产物膜尚未形成。通过对腐蚀机理分析发现,由于超临界水在拟临界区的物性剧烈变化,动力学作用增强,加速了氧等腐蚀性介质向材料基体的迁移,加剧了腐蚀产物脱落及游离,故而产生了材料在拟临界区腐蚀加剧的现象。该研究可为超临界流体环境下改善材料抗腐蚀性能、保障我国超临界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刘云帆雷贤良邓越文苟灵通李会雄
关键词:超临界水
水平管降膜式蒸发器内管间气-液两相相互作用及其流动规律研究
雷贤良
关键词:降膜蒸发器气液两相流接触角液膜厚度
亚临界压力下二氧化碳传热特性及临界热流密度预测模型研究
2023年
二氧化碳(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有着紧凑、高效、灵活的特点在第三代光热系统和第四代核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CO_(2)传热恶化现象影响着机组的安全运行。为研究竖直上升管内CO_(2)的传热恶化现象,在实验室建立了CO_(2)传热特性系统,对比了亚临界与超临界状态下CO_(2)传热特性,获得了热工参数对CO_(2)传热恶化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CO_(2)临界热流密度预测关联,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误差在±30%以内。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压力下,CO_(2)发生传热恶化时壁温峰值更高;远离临界压力,增加质量流量均有利于抑制传热恶化的发生。
刘清江雷贤良刘吉安
关键词:二氧化碳传热恶化临界热流密度
一种具有流线型截面内肋的锅炉水冷壁内螺纹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流线型截面内肋的锅炉水冷壁内螺纹管,包括管体,及沿管体内壁轴向呈螺旋状布置的肋片,所述肋片的截面形状为流线型。所述呈螺旋状布置的肋片等间距分布,头数控制在4~8头范围内;其螺旋方向与横截面夹角控制在3...
李会雄张庆郭开开冯渊张伟强雷贤良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