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章清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油田
  • 1篇油田注水
  • 1篇提高采收率
  • 1篇剖面
  • 1篇求取
  • 1篇驱油
  • 1篇注水
  • 1篇注水结构
  • 1篇吸水剖面
  • 1篇聚合物驱
  • 1篇聚合物驱油
  • 1篇控水
  • 1篇控水稳油
  • 1篇矿场
  • 1篇八面河油田
  • 1篇剥蚀
  • 1篇剥蚀厚度
  • 1篇采收率
  • 1篇产能评价
  • 1篇产能预测

机构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作者

  • 4篇陈章清
  • 1篇朱世全
  • 1篇李文华
  • 1篇刘少华
  • 1篇马莉
  • 1篇陈岩
  • 1篇黄思静
  • 1篇卓红
  • 1篇魏立春
  • 1篇王新海
  • 1篇罗智
  • 1篇刘孔章
  • 1篇叶佳根
  • 1篇李国亮
  • 1篇刘洪
  • 1篇张福祥
  • 1篇江山
  • 1篇李世雄
  • 1篇张冬丽
  • 1篇杨锋

传媒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油气采收率技...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成因解释的剥蚀厚度求取新模型及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国内外用于估算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很多,但大都有较为严格的应用限制条件.介绍了4种解释模型,充分考虑了沉积地质学原理,利用相邻两层(剥蚀层、下伏未剥蚀层)沉积速率相近这个前提条件,通过在纵剖面上对剥蚀层残余厚度及下伏未剥蚀层厚度值进行坐标投点(或网格化取值投点),分析它们的图形分布规律,不仅可以量化求取剥蚀厚度值,还可以对剥蚀层的原始沉积环境及造成剥蚀的后期改造作用,做出重要的地质成因解释.这种解释模型不需要直接给出时间值,避免了在利用其它某些方法求取时所面临的时间难题,并且由于在求解过程中利用的是数据的统计规律,故其求解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朱世全黄思静陈章清陈彪罗智
关键词:剥蚀厚度
八面河油田面四区控水稳油矿场实践及认识
1999年
针对八面河油田面四区高含水后期的地质及开采情况,在加深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从1996年初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注水结构和产液结构的调整,经两年的矿场实践,使面四区综合含水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分别下降了5.6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措施增油5.53×104t。
刘孔章陈章清
关键词:产液结构控水稳油油田注水注水结构
裂缝性砂岩储层产能评价方法研究
王新海张福祥魏立春刘洪李世雄江山杨锋刘少华陈岩李国亮张冬丽陈章清卓红马莉李文华
《裂缝性砂岩储层产能评价方法研究》是由国家“973”煤层气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的成果组成,属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主要技术特征:(1)研究了库车地区裂缝性砂岩气...
关键词:
关键词:产能预测
聚合物分层注入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3
2007年
聚合物驱分层注入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目前已有302口井分层聚合物注入,占总井数的37.6%,在聚合物驱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油层适应性与分层注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处于不同聚合物注入阶段的分层聚合物注入井的油层动用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生产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分层井的选井原则及分层时机,分析了目前分层注入工艺的适应性与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分层聚合物注入技术提供依据。
陈章清李霖钱彧叶佳根钱银静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吸水剖面提高采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