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兴达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电磁铁
  • 7篇比例电磁铁
  • 6篇导磁
  • 6篇衔铁
  • 6篇芯柱
  • 2篇电气
  • 2篇永磁
  • 2篇永磁体
  • 2篇张紧器
  • 2篇台阶面
  • 2篇纵剖面
  • 2篇组件
  • 2篇外壳体
  • 2篇位移传感器
  • 2篇力传感器
  • 2篇壳体
  • 2篇控制组件
  • 2篇回退
  • 2篇功率比
  • 2篇感器

机构

  • 11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作者

  • 11篇陈兴达
  • 8篇丁凡
  • 6篇李其朋
  • 6篇笪靖
  • 4篇袁野
  • 4篇满军
  • 4篇邵森寅
  • 2篇丁川
  • 2篇李勇
  • 2篇满在朋
  • 2篇李其波
  • 2篇丁凡
  • 1篇李佑策

传媒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重型机械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阶梯型盘式比例电磁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阶梯型盘式比例电磁铁,包括衔铁(2)和推杆(6)等;衔铁(2)包括底部(21)、环形侧壁(20)和外圈(25),环形侧壁(20)的端面为台阶面(22),环形侧壁(20)与导磁外壳体(9)之间的间隙形成径向...
满军丁凡李其朋陈兴达笪靖满在朋
阶梯型盘式比例电磁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阶梯型盘式比例电磁铁,包括衔铁(2)和推杆(6)等;衔铁(2)包括底部(21)、环形侧壁(20)和外圈(25),环形侧壁(20)的端面为台阶面(22),环形侧壁(20)与导磁外壳体(9)之间的间隙形成径向...
满军丁凡李其朋陈兴达笪靖满在朋
文献传递
插装式顺序阀压力恢复特性的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插装阀在冶金装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建立了插装式顺序阀的数学模型,对插装式顺序阀在出口突然失去载荷情况下进口压力恢复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数学模型,介绍了阻尼孔直径、弹簧刚度、进口流量等变化对进口压力恢复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邵森寅丁川陈兴达李其波丁凡
双锥型盘式比例电磁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锥型盘式比例电磁铁,衔铁(1)由底部(11)和环形侧壁围合而成,在环形侧壁上设置V形槽(12),环形侧壁位于导磁铁芯柱(7)与导磁外壳体(4)所形成的环形空间内;环形侧壁与导磁外壳体(4)之间的间隙形成...
陈兴达丁凡李勇邵森寅李其朋
文献传递
链条张紧器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条张紧器综合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组件、机座组件和电气控制组件;测试组件包括中空的螺杆(3),螺杆(3)与螺套(8)依靠传动螺纹相连;齿轮分别与螺套(8)和电机(16)相连,螺套(8)与机座组件转动相连...
袁野丁凡笪靖陈兴达
文献传递
k型盘式比例电磁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k型盘式比例电磁铁,包括衔铁(2)和推杆(6)等;衔铁(2)的纵剖面呈“k”形,衔铁(2)包括底部(21)、环形侧壁(20)和外圈(25),在环形侧壁(20)的端部设置V形槽(22);环形侧壁(20)与导...
满军丁凡李其朋陈兴达笪靖袁野
双锥型盘式比例电磁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锥型盘式比例电磁铁,衔铁(1)由底部(11)和环形侧壁围合而成,在环形侧壁上设置V形槽(12),环形侧壁位于导磁铁芯柱(7)与导磁外壳体(4)所形成的环形空间内;环形侧壁与导磁外壳体(4)之间的间隙形成...
陈兴达丁凡李勇邵森寅李其朋
文献传递
链条张紧器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条张紧器综合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组件、机座组件和电气控制组件;测试组件包括中空的螺杆(3),螺杆(3)与螺套(8)依靠传动螺纹相连;齿轮分别与螺套(8)和电机(16)相连,螺套(8)与机座组件转动相连...
袁野丁凡笪靖陈兴达
文献传递
新型盘式比例电磁铁的研究
比例电磁铁作为将电信号转换成机械信号的一种电-机械转换器,在电液比例控制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应用场合的不断扩展,复杂甚至苛刻使用场合的出现,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对电-机械转换器的综合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大输...
陈兴达
关键词:结构形式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液压系统回油单向阀压力振荡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2008年
大流量液压控制系统中常在回油路上安装插装式回油单向阀,当回油流量较大时由于该阀阀芯振荡而易引起回油压力波动的现象,通过流场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油液通过该阀阀口后在出口流道附近形成漩涡出现负压,空气从油液中析出进入控制腔,阻尼孔节流作用丧失,使插装阀芯极易振荡而引起回油压力波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改换控制腔压力引入孔位置可有效解决回油压力的波动现象。
邵森寅丁川李佑策陈兴达李其波丁凡
关键词:液压系统流场仿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